生态环境评估与监测教学大纲.doc
《生态环境评估与监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评估与监测教学大纲.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生态环境评估与监测教学大纲.精品文档.生态环境评估与监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生态环境评估与监测英文名称: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 适用专业: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学 时:32学 分:2.0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生态环境评价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多种理论与方法相综合的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它融合了系统科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等多门学科。各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对生态环境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环
2、境评价以以上学科理论作为支持。 本课程主要讲述生态监测基本概念、微观生态监测、宏观生态监测、生态监测计划的设计、生态评价基础、生态风险评价、农村环境的生态监测等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态环境评估与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生态环境评估与监测的科学原理、监测技术的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培养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的概念、意义、及理论基础;使学生
3、对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熟悉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要,掌握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主要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典型模式,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掌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最后应熟悉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环节。四、教学进度安排表生态环境评估与监测课程学时分配表章 序讲授时数实验时数讨论时数共计时数一404二5016三404四404五505六4015七404总计30232五、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 全课程的教学重点部分是微观生态监测、宏观生态监测、生态监测计划的设计、生态评价风险评价原理和方法以及农村环
4、境的生态监测与评价的意义、要求和做法。 教学难点是大气和水体监测的系统规划的设计原则,采样方法和仪器,各种监测方法的原理,测定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流程、操作要点和适用范围,各种监测方法的实践应用;自动化监测仪器原理及工作流程。第一章 生态监测概述第一节 监测与生态监测一、生态监测的定义二、生态监测与环境监测的关系第二节 生态监测的意义一、生态监测的意义二、生态监测的基本要求第三节 生态监测的发展一、生态监测的发展二、国际生态监测网络介绍三、中国生态系统监测研究网络第四节 生态监测的理论依据一、生态监测的基础生命与环境的统一性和协同进化二、生态监测的可能性生物适应的相对性三、污染生态监测的依据
5、生物的富集能力四、生态监测结果的可比性生命具有共同特征第五节 生态监测的分类一、按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二、按空间尺度划分三、其他分类第六节 生态监测的基本方法概述一、理化监测方法二、生物学及生态学监测方法三、环境变迁断代方法本章要求了解生态监测的相关概念、功能与意义。本章重点是生态监测的基本方法。本章难点是生态学理论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第二章 微观生态监测第一节 指示生物法一、指示生物及其基本特征二、指示生物的选择方法三、指示生物的指示方式和指标第二节 土壤环境监测一、土壤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二、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三、土壤质量的生物评价第三节 水环境监测一、细菌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二、浮游生物的指示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环境 评估 监测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