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文献综述.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空巢老人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巢老人文献综述.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空巢老人文献综述.精品文档.1关于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1)空巢老人的界定及分类4“空巢”(empty nest)这一术语最早源于自然界,是指雏鸟逐渐长大展翅飞翔,并开始独立筑建自己的幼巢,母巢里只剩下年迈老鸟的现象。随着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理论的提出,空巢这一概念便逐渐在社会人口学领域活跃起来,它代表着人类家庭生命周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完成了学业开始步入社会,而父母却已离退休,独自留在家里“空巢” (empty nest),这一术语最早源于自然界,原意指雏鸟飞走,老鸟独守空巢。人口学上指家
2、庭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时,家庭中子女均已长大成人另立门户或离家独立生活,只剩老年夫妻生活的一种家庭现象1。“空巢老人”2指在进入老年阶段的老人群体中,子女与其分开居住,且离其距离较远,在生活上不能给予照顾,精神上也不能时常得到关爱的老年人“空巢老人”是个偏正关系的词组,“老人”是中心语,其含义很明确。按国际惯例,“老人”通常指60或65岁以上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第2条则明确指出“老人”是60周岁以上的公民。而学界对“空巢”家庭的定义尚有不同的看法。多数学者认为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n 0|,赵芳、许芸
3、即持这种观点;熊汉富认为“空巢家庭,一般指子女离开后,留下老年夫妇独立居住的家庭。(但如果)子女与父母住在同一社区或住在同一城市,两代人的来往可以比较频繁,子女也可以尽到照顾老人的责任。这种家庭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空巢家庭。”【11】这种观点强调子女因空间上远离而无法照顾父母。梁艳则把“空巢”家庭界定为子女长大离开家庭独立居住谋生之后,由留下的中年或老年夫妇所组成的家庭【12】。此种观点没有把丁克家庭归人“空巢”家庭的范围。关于“空巢”家庭的分类,穆光宗认为可以按两种标准来分类。标准1:一种是: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另一种是类空巢家庭,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
4、巢家庭。标准2:一种是年老的空巢家庭,另一种是年轻的空巢家庭譬如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不少孩子从小离家外出求学,结果空巢期提前到来【13】。而王武林、安和平则将空巢家庭分为原发性空巢,即终身无子女的老年人(包括单身和有配偶的),和次生性空巢(包括子女外出不在老人身边和子女在本地居住却不与老人同吃同住)【14】。(2)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现状的研究赵芳、李爱芹、陈建兰分别选择南京、徐州、苏州为调查点,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从经济状况、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维度对城市“空巢老人”的现状进行了研究。赵芳指出,现阶段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还是以子女、配偶、亲友为主的非正式照顾体系,而以社区、养老机构等为主的正式
5、照顾体系却显得力量微弱,发展也相对不完善15】。李爱芹则认为在经济方面,多数城市空巢老人有独立的经济基础,但对大笔医疗支出费用担心;在生活照料方面,看病就医和生病照料问题是空巢老人生活的困扰;在精神慰藉方面,多数空巢老人有孤单、无助的感觉【16】。陈建兰则希望通过加快建设社区照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需要【17】。此外,一些学者专门研究了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状况。中国人民大学穆光宗教授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中将精神赡养分为三个维度,即人格尊重、成就安心和情感慰藉,分别对应于老年人的自尊需求、期待需求和亲情需求is】。梁艳则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指出精神赡养就是指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
6、求和精神需求,并尽量给予慰藉和满足。她通过深入访谈得到三个结论:第一,距离(包括空间距离和血缘距离)越远子女越孝顺;第二,儿女是否更孝顺与其是否对父母承担主要的养老责任密切相关;第三,空巢老人的再婚问题实际上仍“躲”在子女精神赡养的背后。同时,她还认为经济支持与生活照料也不过是父母希望得到的精神慰藉的体现方式【l 9】。张秀萍、柳中权、赵维良在建立“空巢”老人社区生活支持体系的研究中得出结论: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更大的伤害【20】。(3)关于空巢老人成因的研究在对空巢老人成因的研究中,大多学者从微观层面来分析。肖汉仕分别从老人和子女的角度来探讨:从老
7、人的角度来说,有人追求独立自愿空巢,也有人因不想增加子女的负担而被迫选择空巢,还有人因子女的嫌弃而不得不独守空巢;从子女的角度来看,为谋生或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因婚嫁而离开家乡异地成家是子女离巢的两个主要原因【21】。李克将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总结为六点: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对自由空间和平静时间的向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家庭结构模式的小型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和文化思想的变化【22】。当然,也有学者从宏观局面来研究空巢老人的成因。例如:徐宪在空巢家庭成因及其调适中指出“目前城市核心家庭比重逐步增大之势非常明显,在这种不可逆转的情势下,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是不足为奇的。因为核心家庭趋
8、势不仅表明已婚子女的分离,而且在老年夫妻方面也由此面临了空巢局面,这基本上是同一过程的两个并进点,在少子女家庭中尤其如此。实际上可以说空巢己不是临时性现象,而是已经构成核心家庭发展趋势的一个组成部分”23】。郭志刚也在当代中国人口发展与家庭户的变迁中指出,“空巢阶段是核心家庭生命周期中特有的阶段,在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它是核心家庭的代表性特征”241。很显然,他们是从社会变迁,尤其是核心家庭的角度来研究空巢老人的成因的。(4)关于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研究赵芳、许芸认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社区的老年人服务体系应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第一,社区照顾的服务模式应是一种混
9、合经济的模式,让老人有一个真正选择的权利,以便更有效地满足老年人和护老者的需要。第二,将老年人服务与其他不同年龄和类型的服务分别开来,独立发展。第三,加强家庭支持网络,成立家居照顾支持中心。第四,社区照顾服务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服务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完成的。第五,政府应在社区照顾中起主导作用。第六,家庭照顾与社区照顾结合起来,相辅相成”。陈建兰则总结为:“第一,加强养老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第二,积极发展机构养老。第三,切实发展社区照顾体系,支持居家养老。第四,鼓励老有所为、老有所用和老有所成。第五,加快完善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制度”。【26】肖结红提出应该促进传统养老模式的转变,建立由家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空巢 老人 文献 综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