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工程习题集整理.doc
《生物分离工程习题集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分离工程习题集整理.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生物分离工程习题集整理.精品文档.生物分离工程习题一、名词解释1、双电层:偏离等电点的蛋白质的净电荷或正或负,成为带电粒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就、吸引相反电荷的离子,由于离子的热运动,反离子层并非全部整齐的排列在一个 面上,而是距表面由高到低有一定的浓度分布,形成分散双电层简称双电层。2、stern层(吸附层):相距胶核表面有一个离子半径的stern平面以内,反离子被紧密束缚在胶核表面。3、扩散层:在stern平面以外,剩余的反离子则在溶液中扩散开去,距离越远,浓度越小,最后达到主体溶液的平均浓度。4、超临界流体萃取:利用超临界流体为萃取剂的萃取
2、操作。5、陈化6、“经纬”模型:目前,较流行的初生细胞壁结构是由Lampert等人提出的“经纬”模型,依据这一模型,纤维素的微纤丝以平行于细胞壁平面的方向一层一层敷着在上面,同一层次上的微纤丝平行排列,而不同层次上则排列方向不同,互成一定角度,形成独立的网络,构成了细胞壁的“经”,模型中的“纬”是结构蛋白(富含羟脯氨酸的蛋白),它由细胞质分泌,垂直于细胞壁平面排列,并由异二酪氨酸交联成结构蛋白网,径向的微纤丝网和纬向的结构蛋白网之间又相互交联,构成更复杂的网络系统。半纤维素和果胶等胶体则填充在网络之中,从而使整个细胞壁既具有刚性又具有弹性。7、细胞破碎:指利用外力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
3、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8、凝聚:在化学物质(铝、铁盐等)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 mm 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9、絮凝:絮凝剂(大分子量聚电解质)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大小絮凝团的过程。10、错流过滤:液体的流向和滤膜相切,使得滤膜的孔隙不容易堵塞。被过滤的发酵液在压力推动下,带着混浊的微粒,以高速在管状滤膜的内壁流动,而附着在滤膜上的残留物质很薄,其过滤阻力增加不大,因而能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的过滤速度。11、道南(Donnan)效应:离子和荷电膜之间的作用即相同电荷排斥而相反电荷吸引的作用。12、胶团13、电渗析:利用分子的荷电性质和分子大小的差别进行分离的膜分离
4、法。14、截留率:表示膜对溶质的截留能力,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在实际膜分离过程中,由于存在浓度极化,真实截留率为 R。=1-Cp/Cm Cp-透过液浓度 Cm-截留液浓度。15、截断曲线:通过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球形蛋白质或水溶性聚合物的截留率,可获得膜的截留率与溶质相对分子质量之间关系的曲线。16、截断分子量:截留曲线上截留率为0.90(90%)的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叫截断分子量。17、泡点法:18、浓差极化:在膜表面附近浓度高于主体浓度的现象。当溶剂透过膜而溶质留在膜上,因而使膜面上溶质浓度增大的现象.19、反渗透:使一侧溶液中的溶质(水)渗透到另一侧,在一侧所施加的压力必须大于渗透压,
5、此操作即为反渗透。20、基线: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检测器系统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通常为一条直线21、基线漂移:当系统不稳定时,基线会随时间而定向缓慢变化的现象22、噪音:当系统不稳定时,不同因素引起基线的起伏变化的现象,称为基线的噪声23、纳滤: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24、电位:双电层中存在距表面由高到底的电位分布,接近紧密层和分散层交界处的点位值。25、等电点沉淀法:蛋白质在PH值为等电点的溶液中净电荷为零,蛋白质之间静电排斥力最小,溶解度最低,利用蛋白质在PH值等于其等电点的溶夜中溶解度下降的原理进行沉淀分级的方法。26、分配系数:萃取过程中常用溶质在两相中的总浓度之比2
6、7、分离因素:表征萃取剂对溶质A和B分离能力的大小的数。28、乳化:水或有机溶剂以微小液滴分散在有机相或水相中的现象。29、HBL值: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与亲油程度的相对强弱,在工业上常用HLB值来表示。HLB值即亲水与亲油平衡程度,HLB数越大,亲水性越强,形成O/W型乳浊液,HLB数越小,亲油性越强,形成W/O型乳浊液。30、盐溶:向蛋白质的水溶液中逐渐加入电解质时,开始阶段蛋白质的活度系数降低,并且蛋白质吸附盐离子后,带点表层使蛋白质分子间相互排斥,而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却加强,因而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31、盐析: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32、
7、聚合物的不相容性:当两种高分子聚合物之间存在相互排斥作用时,由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的相互排斥作用与混合过程的熵增加相比占主导作用,一种聚合物分子的周围将聚集同种分子而排斥异种分子,当达到平衡时,形成分别富含不同聚合物的两相,这种含有聚合物的溶液发生分相的现象.33、萃取生物转化:实际上是一种反应和分离耦合的过程34、反胶团:将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胶团叫反胶团35、漏出点:若将树脂装柱进行操作,流出液中产物离子达到某一浓度时,操作即应停止,树脂进行再生后再使用。这一浓度称为漏出点36、分子筛37、分子筛方法38、亲和吸附:借助于溶质和吸附剂之间的特殊的生物结合力而实现的吸附过程。3
8、9、疏水作用吸附:利用溶质和吸附剂表面之间弱的疏水相互作用而被吸附的过程.40、吸附色谱41、分子筛色谱42、分辨率;两个邻近的峰之间的距离除以两个峰宽的平均值。43、亲和层析:将配体连接到基质上,用此种基质填充成层析柱,利用配体与对应的生物大分子(目的物)的专一亲和力,将目的物与其它杂质分离的一种纯化技术.44、晶核:球形晶体的半径随过饱和度的增大而降低,当a值足够大时Rc已非常微小,此时溶质分子会和的概率又大大增加,极易形成半径小于Rc的微小晶体,当a超过某一特定值时,过饱溶液中就会自发形成大量晶核,这种现象为成核.45、盐析结晶46、二次成核:向介稳态过饱和溶液中加入晶种,有新的晶核产生
9、叫二次成核。47、定向力48、诱导力49、色散力50、液膜:是由水溶液或有机溶液构成的液体薄膜.51、反胶团含水率:反胶团有机相中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称为含水率.52、非专一性洗脱53、层析剂:用于色谱分离技术中的固定相或分离介质,总称为层析剂。54、等点聚焦55、穿透曲线56、穿透时间57、露出点二、单项选择1、在蛋白胶体外侧,有不同的电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A、胶核表面的电位s是胶核的电位B、Stern平面上的电位为通常为零C、在滑移面上的电位为,称电位D、电位在双电层中是惟一无法测定出来的电位2、关于蛋白胶体离子形成双电层后,蛋白外测分成不同的区域,下列哪个区域不属于:(D)
10、。A、胶核B、吸附层C、分散层D、松散层3、关于对絮凝作用的描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水化作用B、絮凝作用C、桥架作用D、保护胶体颗粒不被沉淀的作用4、破碎细菌的主要阻力是:(B)。A、细胞膜B、细胞壁C、细胞浓度D、细胞黏度5、在用沉淀法分离蛋白质的研究中,使用得最多的盐是:(C)。A、硫酸铜;B、硫酸镁;C、硫酸氨;D、硫酸铁。6、下列哪种作用不是超声波破碎的作用过程:(D)。A、空化作用;B、冲击作用;C、剪切作用;D、降解作用。7、溶菌酶(lysozyme)适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的分解,应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时,需辅以EDTA使之更有效地作用于细胞壁。EDTA所起的作用是:(
11、A)A、鳌合肽聚糖层外的脂多糖中的钙离子,破坏肽聚糖的稳定性;B、提高溶菌酶的活性;C、改变细胞的PH,破坏细胞的通透性;D、和细胞表面的一些酶发生反应,破坏酶的活性。8、下列方法中不属于沉淀法的是:(D)。A、盐析法;B、等电点法;C、加入有机聚合物析出法;D、结晶9、关于蛋白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A、蛋白质是两性高分子电解质,主要由疏水性各不相同的 20 种氨基酸组成;B、在水溶液中,多肽链中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具有向内部折叠的趋势;C、蛋白质表面由不均匀分布的荷电基团形成荷电区、亲水区和疏水区构成;D、蛋白质用等电点的方法一定能够得到沉淀。10、胶体离子之所以能够稳定存在,其主要原因下
12、列哪个不是:(A)。A、胶体本身化学结构很稳定;B、胶体外侧具有水化层;C、胶体离子直接存在同性相排斥现象;D、胶体形成的双电层。11、盐析分离蛋白时,在一定的 pH值及温度条件下,改变盐的浓度(即离子强度)达到沉淀的目的,称为“s”分级盐析法。还有另外一种方法是:(B)A、“”分级盐析法;B、“”分级盐析法;C、“”分级盐析法;D、“”分级盐析法。12、在膜分离当中,分离精度有小到大的排列正确的是:(A)。A、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B、反渗透微滤超滤纳滤;C、纳滤反渗透微滤超滤;D、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13、在膜分离机制中常见的有三种模型,下列哪个模型不属于膜分离模型:(D)。A、毛细管流动模
13、型;B、溶解扩散模型;C、优先吸附模型D、渗透模型14、截断曲线是通过经验的方式判断好坏与否的一个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曲线越陡,膜质量越高;B、曲线越陡,膜质量越差;C、曲线是直线膜质量越好;D、以上都不对。15、关于反萃取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溶质从萃取剂转移到反萃剂的过程;B、萃取时,反向加入溶剂的方法;C、萃取时,反向加入溶剂的方法;D、以上都不对。16、萃取剂对溶质分离能力的大小不可用下列哪种参数表示:(D)。A、分配系数;B、分离因素;C、活度的比值;D、分离时间。17、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与亲油程度的相对强弱,在工业上常用HLB数来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4、(B)。A、HLB数越小,亲水性越强;B、HLB数越大,亲水性越强;C、HLB数越大,亲酯性越强;D、以上说法都不对。18、在生化工程中得到最广泛应用的双水相体系主要有:(D)。A、PEG-聚乙烯体系和PEG-磷酸盐体系;B、PEG-Dex体系和聚丙二醇-PEG体系;C、PEG-聚乙烯体系和PEG-磷酸盐体系;D、PEG- Dex体系和PEG-磷酸盐体系。19、在PEG-Dex双水相系统中,关于双节线形状描述正确的是:(C)。A、两种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越小,双节线的形状越不对称;B、聚合物Dex的相对分子质量越高,双节线的形状越不对称;C、两种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越大,双节线的形状越不对
15、称;D、聚合物Dex的相对分子质量越低,双节线的形状越不对称。20、在双水相萃取分离中,常用的离心机是:(B)。A、澄清型离心机;B、带喷嘴的分离型离心机;C、三足式离心机;D、高压离心机21、反胶团的微小界面和微小水相具有两个特异性功能,除具有分子识别并允许选择性透过的半透膜功能之外,另一个特异性功能是:(D)。A、分离、浓缩可同时进行,过程简便;B、有很高的萃取率和反萃取率;可直接从完整细胞中提取具有活性的蛋白质和酶;D、在疏水性环境中具有使亲水性大分子如蛋白质等保持活性的功能。22、在用反胶团萃取技术分离蛋白质的研究中,使用得最多的表面活性剂是:(A)。A、AOT;B、CTAB;C、TO
16、MAC;D、PTEA。23、关于反胶团极性核正确的描述有:(C)。A、极性核中的水与普通水在性质上没有差异;B、极性核含水量越大,反胶团的半径越小;C、它包括由表面活性剂极性端组成的内表面和水;D、它包括由表面活性剂极性端组成的内表面、平衡离子和水。24、对于小分子蛋白质(Mr20000)的AOT/异辛烷反胶团萃取体系,描述正确的有:(A)。A、pHpI时,蛋白质不能溶入反胶团内,但在等电点附近,急速变为可溶;B、当pHpI时,即在蛋白质带负电荷的pH范围内,它们几乎完全溶入反胶团内;C、当pHpI时,即在蛋白质带正电荷的pH范围内,它们几乎不溶入反胶团内;D、pHpI时,蛋白质能溶入反胶团内
17、,但在等电点附近,急速变为不可溶。25、主要用于载体的开发和基础性研究上的液膜类型是:(A)。A、乳化液膜;B、支持液膜;C、整体液膜;D、反向液膜26、一般不能直接用乳化液膜技术来分离蛋白质,因为蛋白质通过膜相时,容易失活,但下列(D)具有萃取分离蛋白质的潜在优势。A、非常温和的膜溶剂;B、强选择性的流动载体;C、在内水相设置专一性的化学反应;D、结合反胶团的乳化液膜技术。27、从膜相回用、节能及分离效率的角度看,在工业规模上通常认为最适宜的破乳方法是:(D)。A、高速离心法;B、加热法;C、相转移法;D、电破乳法。28、对于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描述不正确的有:(B)。A、活性基团有羧基(C
18、OOH)、酚羟基等;B、其交换能力随溶液pH的增加而下降;C、对于羧基树脂应在pH7的溶液中操作,而对于酚羟基树脂则应使溶液的pH9;D、与氢离子结合能力强,再生容易,耗酸量少。29、对于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描述不正确的有:(C)。A、活性基团有伯胺基团、仲胺基、叔胺基和吡啶基等;B、在pH7的溶液中使用;C、在pH7的溶液中使用;D、与OH-结合能力较强,再生成羟型较容易,耗碱(Na2CO3或NH3)量少。30、关于0019离子交换树脂叙述正确的是:(A)。A、交联度为9%的苯乙烯系凝胶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B、膨胀度为9%的苯乙烯系凝胶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C、交联度为9%的苯乙烯系凝
19、胶型强碱性阳离子交换树脂;D、交联度为9%的苯乙烯系大孔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31、对于离子交换树脂的滴定曲线,不正确的叙述有:(C)。A、对于强酸性或强碱性树脂,滴定曲线有一段是水平的,到某一点即突然升高或降低,这表示树脂上的功能团已经饱和;B、对于弱碱或弱酸性树脂,则无水平部分,曲线逐步变化;C、由滴定曲线的转折点,不能估计其总交换量;D、由转折点的数目,可推知功能团的数目。32、关于离子交换过程,不正确的说法有:(C)。A、一般来说,液相速度越快或搅拌越激烈,浓度越浓,颗粒越大,吸附越弱,越是趋向于内部扩散控制;B、相反,液体流速慢,浓度稀,颗粒细,吸附强,越是趋向于外部扩散控制;C、
20、颗粒减小,对内部扩散控制和外部扩散控制的影响程度一样;D、离子的化合价越高,在树脂中扩散时,与树脂骨架(和扩散离子的电荷相反)间存在库仑引力越大,因此扩散速度就愈小。33、将含有链霉素和氯化钠的溶液稀释10倍,则树脂吸附链霉素的量也(A)。A、增加10倍;B、减少10倍;C、没有变化;D、有变化但无规律可循。34、关于离子交换常数K,正确的描述有:(B)。A、对于无机离子,水化半径越小,离子交换常数K越小;B、对于有机离子,水化半径越大,离子交换常数越大;C、树脂的膨胀系数越大,离子交换常数K越大;D、当有机溶剂存在时,常常会使对有机离子的离子交换常数K升高。35、离子交换柱中支撑板的构造,从
21、上至下依次为(D)。A、滤板、橡胶圈、不锈钢网、橡胶圈和滤板;B、滤板、滤布和滤板;C、滤板、橡胶圈、滤布、不锈钢网和滤板;D、滤板、橡胶圈、滤布、橡胶圈和滤板。36、在固定床制备无盐水时,离子交换和再生的操作方式一般为(C)。A、顺流交换、顺流再生;B逆流交换、顺流再生;C、顺流交换、逆流再生;D、逆流交换、逆流再生。37、在固定床制备无盐水工艺中,为防止逆流再生时树脂的乱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再生剂自下向上流动时,同时有水自上向下流动,两种液体自塔上部的集液装置排出;B、再生剂同时自塔的上部和下部通入,而从塔中部的集液装置中排出;C、从塔上部通入3050kPa的空气来压住树脂;
22、D、在树脂层上装备金属丝网。38、在工业规模上,吸附剂必须满足: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吸附能力高,不引起失活,再生过程必须简便而迅速。那么可满足上述要求的吸附剂有:(C)。A、活性炭;B、羟基磷灰石;C、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D、多孔玻璃。39、下列不是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有:(A)。A、吸附设备;B、吸附剂性质;C、吸附物性质;D、操作条件。40、根据洗脱操作时展开方式的不同,色谱分离可分为洗脱展开法、前沿分析法和(D)三种。A、梯度洗脱法;B、恒定洗脱法;C、逐次洗脱法;D、置换展开法。41、下列不属于吸附色谱技术的有:(D)。A、共价作用色谱;B、金属螯合作用色谱;C、羟基磷灰石色谱;D、
23、染料层析。42、关于分辩率叙述错误的有:(B)。A、溶液中各组分的分辨率是每一步纯化的目的,它表示所需要的目标物质与其他物质的分离程度;B、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方法不一定能以高的分辨率分离混合物;C、通常色谱分离法比经典的单元操作(多级蒸馏、多级萃取和结晶等)具有较高的分辨率;D、分辨率可通过层析柱中色带的测量求得,也可由洗脱曲线的分析而求得。43、亲和色谱中,在小分子配基与载体间引入一定长度的“手臂”,其原因是:(B)。A、由于载体的空间位阻关系,使大分子化合物(亲和物)不能直接接触到配基;B、增强配基与大分子化合物间的亲和力;C、提高配基对大分子化合物的选择性;D、提高亲和色谱的分辩率。4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分离 工程 习题集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