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阶段性作业3.doc
《地质学基础阶段性作业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基础阶段性作业3.doc(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地质学基础阶段性作业3附件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地质学基础 课程作业3(共 4 次作业)学习层次:专升本 涉及章节:第7章 第9章第7章一. 名词解释1.岩层:2.地层:3.地层层序律:4.整合接触:5.角度不整合接触:二. 填空及选择题1.晚古生代从早到晚有 ,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2.在晚石炭世沉积的地层称为 ,在早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为 。3.与
2、地质年代中的代、纪、世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为 、 和 。4.中生代从老到新可划分为 、 和 三个纪。5.显生宙由老到新可分为 代、 代和 代。6.寒武纪是( )。 A早古生代的第一个纪 B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 C元古代的第一个纪 D中生代的第一个纪 7.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三. 简答题1.简述如何鉴别层序正常或倒转。2.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3.简述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4.简述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第8章 一. 名词解释1.地壳运动:2.沉积相:3.板块:4.地震:5.地震震级:二.
3、 选择题与填空题1.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是( )。A.霍尔 B魏格纳 C郝屯 D莱伊尔 2.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大洋中脊是岩石圈板块的( )。 A扩张边界 B俯冲(汇聚)带 C转换断层 D消减带 3.震级大小主要取决于( )。 A地震释放的能量 B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C震源深度 D震中距 4.通常把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称为( )。A.震源 B震级 C震中 D烈度 5.按照地震的成因不同,将地震分为 、 、 和诱发地震等。6.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中的脆性岩石发生 时产生的,地震能量是以 的方式传播的。度量地震释放能量的强度常用 表示。三.简答题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第9章一.名词解
4、释1.产状:2.倾向:3.倾伏向:4.侧伏向:5.褶皱:6.轴面:7.纵弯褶皱作用:8.横弯褶皱作用:9.节理:10.张节理:11.剪节理:12断层:13.滑距:14.断距:15.地堑:16.地垒:17.叠瓦式断层:18.阶梯状断层:二.选择与填空题1. 当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发育一古风化壳,且下面一套地层褶皱变形强烈,上面一套地层无变形,这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应是( )。A角度不整合 B假整合 C整合 D平行不整合2. 确定背斜或向斜的主要依据是( )。 A两翼地层的产状 B核和翼部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C地形的高低起伏 D转折端的形态 3.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断层两盘上的地层断距是指对应层
5、的( )。 A垂直距离 B错开的距离 C铅直距离 D在同一高度上错开的距离 4.在垂直地层走向剖面上,断层两盘相对应的同一层面,沿断层面相对移动的距离称为( )。A地层断距 B斜断距 C地层落差 D铅直断距5.两条大致平行、倾向相向的正断层组合称为( )。A阶梯状断层;B地堑;C地垒;D叠瓦状断层 6.地层的角度不整合接触面的产状应该是( )。A与上覆地层平行,与下伏地层平行B与上覆地层不平行,与下伏地层不平行C与上覆地层平行,与下伏地层不平行D与上覆地层不平行,与下伏地层平行7.地层的接触关系一般有 、 和 三种。 8.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 、 、 。9.节理按节理面走向与所在褶皱枢纽之间的关
6、系不同可分为 、 、 。10.褶皱要素一般包括 、翼部、 、 、轴面和轴线等。11.按照褶皱轴面与两翼岩层产状的不同关系,褶皱形态可分为 、 、 、与平卧褶皱四种常见类型。12.断层按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可以分为 、 、 三种类型。三.简答题1.岩层的产状要素主要包括哪些?2.简述“V”字形法则内容。3.简述确定不整合接触的主要标志及其形成时代。4.什么是轴面,并简述褶皱要素。5.如何区分线理的倾伏向和侧伏向。6.简述向斜和背斜的本质区别。7.褶皱的基本要素包括什么?8.简述褶皱的组合类型。9.简述如何确定褶皱形成的时代。10.简述剪节理的特点。11.简述正断层的组合类型,并图示。12.什么是逆
7、断层,并简述逆断层的主要组合形式。13.什么是叠瓦状断层,其特点是什么?14.在野外工作中,判断断层是否存在的主要标志有哪些?15.如何确定断层形成的时代?参考答案第7章一.名词解释1.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2.地层:是具有一定层位的一组岩层(是具有一定的时代含义的岩层或岩层组合)。3.地层层序律:沉积物的沉积是自下而上逐层叠置起来的,从下而上,岩层的形成年代是依次变新的。4.整合接触: 上下两套地层层面平行,地层内化石演化连续,地层时代连续,岩性的变化可显示沉积环境逐渐变化的特征。5.角度不整合接触:区域性剥蚀面上的地层与剥蚀面平行,而下伏地层则与剥蚀面
8、及上覆地层呈角度斜交;两套地层的岩性、岩相及化石组合特征均有明显的差异;在剥蚀面或不整合面上局部保留古风化壳残余,在上覆地层底部常有底砾岩。二.填空及选择题1.晚古生代从早到晚有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D、C、P 。2.在晚石炭世沉积的地层称为上石炭统,在早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为 早古生界。3.与地质年代中的代、纪、世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为界、系和统。4.中生代从老到新可划分为 三叠纪、侏罗纪 和白垩纪三个纪。5.显生宙由老到新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6.寒武纪是(A早古生代的第一个纪)。7.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A元古代 )。三.简答题1.
9、简述如何鉴别层序正常或倒转。答:沉积岩在未受到构造运动影响下,沉积岩层的上层面称为顶面,下层面称为底面。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生物等的影响,沉积岩的层面或层内均会保存各种示顶构造。1)层面标志 存在于岩层层面上的标志,主要有波痕、雨痕、雹痕、泥裂等。 2)层内标志 存在于岩层层内的标志,最主要是层理标志。层理流动的介质使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沿基本垂直层面方向上所形成的层状构造。其中利用斜层理判断顶底最为便利。 3)生物标志 沉积岩中常含有生物化石,化石的保存形态也具有示顶功能。2. 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答: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
10、时;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带;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全部地层,其顶底界面都是以等时面为界。例如,元古宙的时限为距今2500570Ma,在此期间形成的全部地质产物统称为元古宇。3.简述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答:平行不整合是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是平行的,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显著变异,岩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余。4.简述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答:角度不整合是区域性剥蚀面上的地层与剥蚀面平行,而下伏地层则与剥蚀面及上覆地层,呈角度斜交;两套地层的岩性、岩相及化石组合特征
11、均有明显的差异;在剥蚀面或不整合面上局部保留古风化壳残余,在上覆地层底部常有底砾岩。第8章一.名词解释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泛指因地球内力引起的地球表层(岩石圈,主要是地壳)的机械运动。如大洋板块的漂移和俯冲、大陆壳的破裂及相对错移、区域性的隆升和沉降、地质体的变形与变位等。地壳运动也称构造运动或岩石圈运动。2.沉积相:沉积相是指能够综合反映一定古地理、古气候环境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例如滨海碎屑岩相、河流冲积相等。3.板块:连续的地震活动带把岩石圈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块体称为板块。4.地震:地震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地壳的快速颤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地质现象。5.地震震级:地震震级是标示震源释放能量大
12、小的级别,释放能量越大,地震的震级越大。二.选择题与填空题1.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是(B魏格纳 )。2.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大洋中脊是岩石圈板块的(A扩张边界 )。3.震级大小主要取决于(A地震释放的能量 )。4.通常把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称为(D烈度 )。5.按照地震的成因不同,将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6.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中的脆性岩石发生断裂时产生的,地震能量是以地震波的方式传播的。度量地震释放能量的强度常用地震震级表示。三.简答题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答: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包括: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可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上覆刚性岩石圈和下垫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学 基础 阶段性 作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