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 易 错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 易 错点.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经济生活 易 错点.精品文档.(政治必修一)易 错 明 辨11.劳动产品一定有价值。( )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所以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劳动产品。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商品,因为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所以,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3使用价值大的商品价值也大。( )不同种类的商品,使用价值无法比较大小(如馒头和斧子),但可以比较价值大小。同一种类商品,使用价值大(质量好、性能多
2、样等)往往会耗费更多人类劳动,因而价值也会较大;但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用价值好的商品价值也会不断下降(如手机等变得更便宜了)。可见,使用价值大与价值大二者无必然关系。4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货币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但货币主要是以自身价值表现、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5金银就是货币。( )金银的特点决定其最适宜充当货币材料,但金银最初只是一般的商品,而非货币。6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没有明显区别。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债务等时,货币充当支付手段职能。执行这两项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流通手段是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其主要特
3、点是在商品买卖中,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产生而出现的,其主要特点是在商品买卖或租赁等活动中使用价值或商品使用权的让渡在时间上是分开的,或延期支付或提前预支。7将货币存入银行,此时的货币执行的是贮藏手段的职能。( )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8外汇有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外汇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什么情况下也不执行流通手段。9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能够跟一切商品相交换,这就是说流通中货币越多越好。(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成
4、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卖双方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的货币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否则会引起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10纸币和货币的本质相同。(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11商品的价格总额就是商品的价值总额。( )商品的价格总额不同于商品的价值总额,因为商品价格水平虽然由价值水平决定,但同时受供求关系等许多因素影响。12物价上涨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凡物价下跌就意味着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伴随着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等于就是通货膨胀,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伴随
5、着物价下跌,但物价下跌并不等于就是通货紧缩,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才是通货紧缩。13纸币具有价值,可以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不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21.商品价值的大小是通过自身表现出来的。( )商品本身是无法表现自己的价值的。货币产生之前,只有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来表现;货币产生之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价格便出现了。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2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3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4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 (1)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现象,主要是受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的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商品价格的变化又影响供求关系的变化。供求关系的变化与价格变动是相互制约的。(2)商品价格的涨跌波动,始终是围绕着价值这个中心的。供求和价格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使价格不能无限制地上涨或下跌,价格和价值大致相符,这是由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决定的。(3)等价交换的原则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得到贯彻。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虽然价格时涨时跌,但从一个较长的时间
7、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与商品价值相符的,但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与商品价值相符的。因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5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交换的每一个场合中。( )等价交换原则(1)含义:是指交换双方的价值量要相等(货币产生前)或价格与价值相符合(货币产生后)。(2)这种价值量的相等或价格与价值相符合并不是存在于每一个商品交换场合,而是存在于一个较长时期的平均数中,是在动态中实现的。(3)意义:只有实行等价交换,才能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形成平等竞争的环境,从而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
8、展。(4)注意:等价交换只适用于商品经济领域,不能引入政治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6需求决定供给,因为有了需求才会有供给。( ) 需求也不决定供给,因为供给什么供给多少,要受生产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31.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其消费水平一定也越高。( )收入水平高,不一定消费水平也高,因为消费水平的高低还要受到物价水平、消费观念、生产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消费决定生产。(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这是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可以说: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不能说:生产是消费的目的。也不能说:消费决定生产。3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1)贷款消费的特点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即
9、当所购商品超出买主的支付能力时,通过预支收入来进行消费。(2)贷款消费的作用或影响:从消费者个人角度讲,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从社会经济角度讲,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有利于扩大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3)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消费者要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在理智消费的前提下,通过贷款消费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4)贷款消费与超前消费。贷款消费是否是超前消费,关键在于消费者在借贷时是否充分科学地考虑了自己的收入预期,如果借贷款是建立在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的,那么,这种贷款消费就是适度消费,不是超前消费。
10、可见,不能把贷款消费简单地等同于超前消费。(5)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与否制约着贷款消费的发展。4食品支出在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下降,表明食品支出的绝对货币量减少。( )恩格尔系数降低不表明食物支出的绝对数量减少。41.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任意两种有区别的所有制经济进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是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联合。2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不仅包括国有资产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一回事。(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
11、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因为公有制经济还包括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量上、分布上的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仅要有数量上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4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 )公有和国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等同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5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是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51.企业生产经营的唯一目的就是盈利。(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但不能认为这是唯一目的。企业生产经营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还要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2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 )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其中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的重大经营事务。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经济的工作进行监督。3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会损害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
13、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司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可以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所以,认为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会损害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错误的。4企业只要进行技术创新就能营利企业经营成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是企业经营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61.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2个人储蓄能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居民储蓄越多越好。(
14、 )居民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加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给我国的经济建设筹集了大量的资金,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3储蓄存款越多,表明国家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水平越高。( )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质量高,往往会促进储蓄存款的增多,但是如果经济发展不畅,人们对收入和消费预期过于担忧,也可能导致储蓄存款的增加。4商业银行不是企业。(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商业银行符合企业的含义。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商业银行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
15、责任。5中国人民银行经营货币存贷款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是行政机关,不是商业银行,不经营货币存贷款业务。71.所有制性质决定分配方式,所以,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 )所有制性质决定分配方式,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发展状况。2在公有制范围内进行的分配一定是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必须是在公有制范围内,但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不一定都按劳分配。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各种收入,都属于非按劳分配。3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1)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2
16、)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是正确的。(3)但是劳动收入未必都是按劳分配收入。例如,个体劳动收入,就不是按劳分配收入。因为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4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 )按劳分配是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其重要的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从表面看来,似乎只要劳动者付出了等量的劳动,就必然获得等量的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是同其所在企业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都是自主经
17、营、自负盈亏的,每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可能完全一样,营利状况也不相同,所以分配的消费品也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在不同企业里付出了同等劳动的劳动者,其分配所得不可能相同。等量的劳动获得等量的报酬的情形只存在于同等经营状况的企业里,这并不违背按劳分配的本意。5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是按劳分配,而农民流转土地所得的收入,是以土地要素所得的收入,因此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6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应属按劳动要素分配。7按劳动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在本质上属于按劳分配;非劳动收入就是剥削收入。( )公有制经
18、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等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个体经济中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非劳动收入不等于剥削收入,只有存在雇佣劳动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企业主凭借其资本获得的收入才是剥削收入。81.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 财政收入是否越多越好,需作具体分析。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其得以充分发挥,关键是增加财政收入。在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国民收入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是我们所要求的。但财政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取得的收入,国家的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
19、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也将阻碍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因此,应着眼于全局,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税收是主要形式。3财政收入减少,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应该是财政收入增加,可能会减少。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二是国家的分配政策。( )影响对财政收入的因素不只有这两个,而是主要是这两个。5影响财政收入的最根本因素是国家的分配政策。( )影响财政收入的最根本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6税收收入越多,对财政作用发挥越有利。(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
20、基本形式。国家税收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影响财政作用的发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因此,一定时期内国家集中的税收收入必须有度,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7财政节余越多越好。( )在财政收支中,结余过多,意味着现有物资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而实际的财政收支绝对相等难以实现,因经,略有节余就被视为一种理想的财政平衡状态。同理,如果财政略有赤字,也应当看作基本平衡。因为财政上年的结余不列入当年的财政收入,这样,连年的结余累计起来就会形成大
21、量结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略有赤字是对略有节余的必要补充和改正。8出现财政赤字是有害的。( )财政赤字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它对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因此不能笼统地说财政赤字有害还是无害。由于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赤字如何弥补,因此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不同,财政赤字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同。如果用发行国债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不会引起过量货币发行,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如果用向银行透支、增发货币的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就会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这部分货币形成的社会购买力因没有相应的社会产品做保证,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有害还是无害,关键要看财政
22、、信贷能否实现综合平衡。如果银行信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财政信贷能够实现综合平衡,那么,财政赤字就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危害;而如果财政连年赤字并且数额巨大,超过信贷的承受能力,破坏了财政信贷的综合平衡,则会引起通货膨胀,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91.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源配置中,有时计划或宏观调控起基础性作用。什么时候,都是市场起基础性作用,计划和宏观调控不起基础性作用。2只要有市场竞争,就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竞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竞争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盲目的竞争可能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竞争会导致垄断,从而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3只要遵循市场交易规则,就
23、能建立起良好的市场秩序。( )遵循市场交易规则,是建立良好市场秩序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101.对21世纪头20年我们所要集中力量建设的小康社会就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小康社会。( )这是21世纪中叶要达到的,21世纪头20年我们所要集中力量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的小康社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2全面小康就是总体小康。( )它们都是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总体小康是我们目前已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为我们制定的本21世纪头二十年的发
24、展目标,两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从生活水平上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非轻而易举,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是继续消除局部贫困的阶段,是由片面发展转向全面发展的阶段。它所指向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实际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但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还包括政治、科教、文化、社会等方面。111.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2认识不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举的重要性。( )在全
25、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开辟新的国际市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仍然是加速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3世界银行主要提供短期贷款,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长期贷款。( )前者提供长期贷款,后者提供短期贷款。4世贸组织领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它们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它们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5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出路在于“引进来”。( ) (1)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难题就是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充分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能够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2)“引进来”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注重质量,把吸收、消化和创新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增强企业自力更生的能力。(3)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要坚持“引进来”,还要坚持“走出去”战略,发挥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6“引进来”与“走出去”没有区别。引进外资和先进管理经验属于“引进来”的内容,“走出去”是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多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