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整理版通信求职、考研复试常见问题---副本.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北邮整理版通信求职、考研复试常见问题---副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邮整理版通信求职、考研复试常见问题---副本.doc(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北邮整理版通信求职、考研复试常见问题-副本LTE-MBMS广播业务中增加计数机制的方案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 在传统的多载波通信系统中,整个系统频带被划分为若干个互相分离的子信道(载波)。载波之间有一定的保护间隔,接收端通过滤波器把各个子信道分离之后接收所需信息。这样虽然可以避免不同信道互相干扰,但却以牺牲频率利用率为代价。而且当子信道数量很大的时候,大量分离各子信道
2、信号的滤波器的设置就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人们提出了频带混叠的多载波通信方案,选择相互之间正交的载波频率作子载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OFDM。这种“正交”表示的是载波频率间精确的数学关系。按照这种设想,OFDM既能充分利用信道带宽,也可以避免使用高速均衡和抗突发噪声差错。OFDM单个用户的信息流被串/并变换为多个低速率码流,每个码流都用一个子载波发送。OFDM技术的主要思想就是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并且各子载波并行传输。这样,尽管总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具有频率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对平坦的,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的是窄带传输,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
3、相应带宽,因此就可以大大消除信号波形间的干扰。由于在OFDM系统中各个子信道的载波相互正交,它们的频谱是相互重叠的,这样不但减小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在对每个载波完成调制以后,为了增加数据的吞吐量、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它又采用了一种叫作HomePlug的处理技术,来对所有将要被发送数据信号位的载波进行合并处理,把众多的单个信号合并成一个独立的传输信号进行发送。另外OFDM之所以备受关注,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利用离散傅立叶反变换/离散傅立叶变换(IDFT/DFT)代替多载波调制和解调。OFDM每个载波所使用的调制方法可以不同。各个载波能够根据信道状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
4、调制方式,比如BPSK、QPSK、8PSK、16QAM、64QAM等等,以频谱利用率和误码率之间的最佳平衡为原则。我们通过选择满足一定误码率的最佳调制方式就可以获得最大频谱效率。OFDM的英文全称为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中文含义为正交频分复用技术。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在QAM(正交幅度调制)中,数据信号由相互正交的两个载波的幅度变化表示。模拟信号的相位调制和数字信号的PSK(相移键控)可以被认为是幅度不变、仅有相位变化的特殊的正交幅度调制。因此,模拟信号频率调制和数字信号的FS
5、K(频移键控)也可以被认为是QAM的特例,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相位调制。这里主要讨论数字信号的QAM,虽然模拟信号QAM也有很多应用, QAM是一种矢量调制,将输入比特先映射(一般采用格雷码)到一个复平面(星座)上,形成复数调制符号,然后将符号的I、Q分量(对应复平面的实部和虚部,也就是水平和垂直方向)采用幅度调制,分别对应调制在相互正交(时域正交)的两个载波(cos wt和sin wt)上。这样与幅度调制(AM)相比,其频谱利用率将提高1倍。QAM是幅度、相位联合调制的技术,它同时利用了载波的幅度和相位来传递信息比特,因此在最小距离相同的条件下可实现更高的频带利用率,目前QAM最高已达到1 0
6、24-QAM(1 024个样点)。样点数目越多,其传输效率越高,例如具有16个样点的16-QAM信号,每个样点表示一种矢量状态,16-QAM有16态,每4位二进制数规定了16态中的一态,16-QAM中规定了16种载波和相位的组合,16-QAM的每个符号和周期传送4比特。QAM调制器的原理是发送数据在比特/符号编码器(也就是串并转换器)内被分成两路,各为原来两路信号的1/2,然后分别与一对正交调制分量相乘,求和后输出。接收端完成相反过程,正交解调出两个相反码流,均衡器补偿由信道引起的失真,判决器识别复数信号并映射回原来的二进制信号。作为调制信号的输入二进制数据流经过串并变换后变成四路并行数据流。
7、这四路数据两两结合,分别进入两个电平转换器,转换成两路4电平数据。例如,00转换成-3,01转换成-1,10转换成1,11转换成3。这两路4电平数据g1(t)和g2(t)分别对载波cos2fct和sin2fct进行调制,然后相加,即可得到16-QAM信号。类似于其他数字调制方式,QAM发射的信号集可以用星座图方便地表示,星座图上每一个星座点对应发射信号集中的那一点。星座点经常采用水平和垂直方向等间距的正方网格配置,当然也有其他的配置方式。数字通信中数据常采用二进制数表示,这种情况下星座点的个数一般是2的幂。常见的QAM形式有16-QAM、64-QAM、256-QAM等。星座点数越多,每个符号能
8、传输的信息量就越大。但是,如果在星座图的平均能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星座点,会使星座点之间的距离变小,进而导致误码率上升。因此高阶星座图的可靠性比低阶要差。 采用QAM调制技术,信道带宽至少要等于码元速率,为了定时恢复,还需要另外的带宽,一般要增加15%左右。与其他调制技术相比,QAM编码具有能充分利用带宽、抗噪声能力强等优点。但QAM调制技术用于ADSL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适应不同电话线路之间较大的性能差异。要取得较为理想的工作特性,QAM接收器需要一个和发送端具有相同的频谱和相应特性的输入信号用于解码,QAM接收器利用自适应均衡器来补偿传输过程中信号产生的失真,因此采用QAM的ADSL系统的复
9、杂性来自于它的自适应均衡器。一、ATM网ATM是异步转移模式的英文缩写。ITU对ATM的定义是:ATM是一种转移模式。在这种转移模式中,信息被组织成“信元”,来自某用户信息的各个信元不需要周期性地出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转移模式是异步的。这里,“转移模式”是指网络中所采用的复用、交换、传输技术,即信息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所用的传递方式。“异步”是指ATM统计复用的性质。所以,ATM就是一种在网络中以信元为单位进行统计复用和交换、传输的技术。信元实际上就是具有固定长度的分组,信元长度为53个字节,其中5个字节是信头,48个字节是信息段,或称净荷。信头包含表示信元去向的逻辑地址、优先等级等控
10、制信息。信息段装载来自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的信息。任何业务的信息都经过切割封装成统一格式信元。ATM采用异步时分复方式(即统计复用),将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元汇集到一起,在缓冲器内排队,队列中的信元根据到达的先后按优先等级逐个输出到传输线路上,形成首尾相接的信元流。具有同样标志的信元在传输线上并不对应着某个固定的时隙,也不是按周期出现的。异步时分复用使ATM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任何业务都按实际信息量来占用资源,使网络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此外,不论业务源的性质有多么不同(如速率高低、突发性大小、质量和实时性要求如何),网络都按同样的模式来处理,真正做到完全的业务综合。为了提高处理速度、保证质量、降
11、低时延和信元丢失率,ATM以面向连接的方式工作。通信开始时先建立虚电路,并将虚电路标志写入信头(即前面说的地址信息),网络根据虚电路标志将信元送往目的地。虚电路是可以拆除释放的。在ATM网络的节点上完成的只是虚电路的交换。为了简化网络的控制,ATM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交给终端去做,不需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因此,ATM兼顾了分组交换方式统计复用、灵活高效和电路交换方式传输时延小、实时性好的优点。二、IP网IP 网是基于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的分组网。严格说它并非新技术。其概念早在1973年就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1980年左右研制成功,1983年全部取代ARPA网
12、原来采用的网络控制协议NCP,1986年应用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NSFnet。TCP/IP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它规范了数据在网上打包、寻址、选路的标准方法。协议简单灵活,使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代表了网络无连接化和全球寻址的大趋势。TCP/IP协议框架中的IP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中的网络层,完成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功能。TCP对应于OSI参考模型中的传送层,完成端到端之间的数据收妥确认与差错纠正等。IP协议实质上是一种不需要预先建立连接,而直接依赖于IP分组报头信息决定分组转发路径的数据协议。从技术上讲,它具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分布式结构;二是端到端原则,所有增值功能都在网络之外由终端完成;
13、三是IP网可以建立在任何传输通道上,可以保证异种网络的互通(即IP over Everything);四是具有统一的寻址体系,网络可扩展性强。 具体讲IP网是一个路由器加专线的存储转发型网络,路由器所承载的是以无连接模式传送的不定长分组。随着用户终端性能的提升和要求的增加,对路由器的要求越来越高,路由器的性能和吞吐量大大提高。近年来,IP网为了实现IP over everything和everything on IP在组网、保证服务质量、协议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IP over everything和everything on IP的实质也就是让IP成为网络层的共同语言。三、ATM网与
14、IP网的异同ATM网与IP网的相同点可以说只有一个,那就是均为分组交换技术。但它们的不同点有很多,其中最要害的不同点恐怕是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某种程度上,可以比作铁路和公路之分。铁路是面向连接的,例如北京到广州,只要铁路信号往沿路各站一送,道岔一合(类似交换的概念),火车就可以从北京直达广州,一路畅通,保证运输质量。而公路则不然,卡车从北京到广州一路要经过许多岔路口,在每个岔路口都要进行选路,遇见道路拥塞时还要考虑如何绕道走,要是拥塞情况较多时就会影响运输,或者时间延误,或者货物受到影响,质量得不到保证。这就是无连接的情况。火车的车皮都是固定长度的,要排列好才能发(类似复用的概念),而卡车可
15、长可短,在每个岔路口每辆卡车都按地址单独发出(类似选路转发的概念)。由于ATM和IP的差异,后来就引起了ATM和IP之争。什么是接力切换?切换(handover)是指在移动通信的过程中,在保证通信不间断的前提下,把通信的信道从一个无线信道转换到另一个无线信道的这种功能。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用户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时,或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其他原因使通信质量下降时,使用中的话音信道就会自动发出一个请求转换信道的信号,通知移动通信业务交换中心,请求转换到另一个覆盖区基站的信道上去,或是转换到另一条接收质量较好的信道上,以保证正常的通信。信道切换的方式
16、可分为硬切换和软切换两种。硬切换是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覆盖小区之间的切换。这种切换的过程是移动台(手机)先暂时断开通话,在与原基站联系的信道上,传送切换的信令,移动台自动向新的频率调谐,与新的基站接上联系,建立新的信道,从而完成切换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先断开、后切换”,切换的过程中约有1/5秒时间的短暂中断。这是硬切换的特点。在FDMA和TDMA系统中,所有的切换都是硬切换。当切换发生时,手机总是先释放原基站的信道,然后才能获得新基站分配的信道,是一个释放-建立的过程,切换过程发生在两个基站过度区域或扇区之间,两个基站或扇区是一种竞争的关系。如果在一定区域里两基站信号强度剧烈变化,手机就会在两
17、个基站间来回切换,产生所谓的乒乓效应。这样一方面给交换系统增加了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掉话的可能性。现在我们广泛使用的“全球通(GSM)”系统就是采用这种硬切换的方式。因为原基站和移动到的新基站的电波频率不同,移动台在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切断后,往往不能马上建立新基站的新信道,这时就出现一个短暂的通话中断时间。在“全球通”系统,这个时间大约是200毫秒。它对通话质量有点影响。软切换是发生在同一频率的两个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在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的就是这种软切换方式。当一部手机处于切换状态下同时将会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基站对它进行监测,系统中的基站控制器将逐帧比较来自各个基站的有关
18、这部手机的信号质量报告,并选用最好的一帧。可见CDMA的切换是一个建立-比较-释放的过程,我们称这种切换为软切换,以区别与FDMA、TDMA中的切换。软切换可以是同一基站控制器下的不同基站或不同基站控制器下不同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所谓软切换,就是在移动台进入切换过程时,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有信道保持着联系,一直到移动台进入新基站覆盖区并测出与新基站之间的传输质量已经达到指标要求时,才把与原基站之间的联系信道切断。简单地说,软切换的特点是“先切换、后断开”。这种切换方式是在与新基站建立联系信道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因此在切换过程中没有中断的问题,对通信质量没有影响。由于软切换是在频率相同的
19、基站之间进行的,因此当移动台移动到多个基站覆盖区交界处时,移动台将同时和多个基站保持联系,起了业务信道分集的作用,加强了抗衰落的能力,因而不可能产生“掉话”。即使当移动台进入了切换区而一时不能得到新基站的链路,也进入了等待切换的队列,从而减少了系统的阻塞率。因此也可以说,软切换是实现了“无缝”的切换。接力切换是TD-SCDMA系统的一项特色技术,也是核心技术之一。电信网(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是构成多个用户相互通信的多个电信系统互连的通信体系,是人类实现远距离通信的重要基础设施,利用电缆、无线、光纤或者其它电磁系统,传送、发射和接收标识、文字、图像、声音或其它信号
20、。电信网由终端设备、传输链路和交换设备三要素构成,运行时还应辅之以信令系统、通信协议以及相应的运行支撑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通信体系正向数字化的电信网发展,将逐渐代替模拟通信的传输和交换,并且向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电信网具有全程全网互通的性质,已有的电信网不能同时更新,因此,电信网的发展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什么是智能网?智能网(Intelligentized Network)的思想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AT&T公司就采用集中数据库方式提供800号(被叫付费)业务和电话记帐卡业务,这是智能网的雏形。后来国际电联ITU-T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
21、ations Union)在1992年正式命名了智能网一词。智能网是在现有交换与传输的基础网络结构上,为快速、方便、经济地提供电信新业务(或称增值业务)而设置的一种附加网络结构。智能网提供新业务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做到快速、经济和方便。由于智能网技术有标准模型约束,系统的实现可以独立于将要生成的新业务,且有标准通信协议支持产品的互联,从而为快速提供新业务创造了基础条件。智能网是以计算机和数据库为核心的,从理论上说,智能网能提供的新业务是无限的。但是开办新业务要考虑实际需要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现在世界上已经提供的智能新业务有几十种。但各地提供的种类不同,例如我国目前分国际、全国、省内三大类,所提供的业
22、务也不尽相同。总之,整个电信网络正逐步向着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智能网的发展,可以实现智能网的网间互通,智能网与互联网Internet的结合,智能网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结合,明天的智能网将更加智能化。什么是xDSL?xDSL是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的缩写,意即数字用户线路,是以铜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点对点传输技术。xDSL中,“x”代表着不同种类的数字用户线路技术。DSL技术在传统的电话网络(POTS)的用户环路上支持对称和非对称传输模式,解决了经常发生在网络服务供应商和最终用户间的“最后一公里”的传输瓶颈问题。由于电话用户环路已
23、经被大量铺设,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缆资源,通过铜质双绞线实现高速接入就成为业界的研究重点,因此DSL技术很快就得到重视,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大量应用。各种数字用户线路技术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信号的传输速率和距离。xDSL技术主要分为对称和非对称两大类。对称DSL技术主要用于替代传统的T1/E1接入技术。与传统的T1/E1接入相比,DSL技术具有对线路质量要求低、安装调试简单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通信、校园网互连等领域,通过复用技术,可以同时传送多路语音、视频和数据。非对称DSL技术非常适用于对双向带宽要求不一样的应用,如Web浏览、多媒体点播、信息发布等,因此适用于Internet接入、VO
24、D系统等。对称DSL技术主要有:HDSL (High-bit-rate DSL)、SDSL(Single一line DSL)、IDSL(ISDN数字用户线)等。其中,HDSL是xDSL技术中最成熟的一种,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可以通过现有的铜双绞线以全双工T1或E1方式传输(一个将要出现的称之为HDSL2的版本将可以使用单根双绞线完成同样的任务)。其特点是:利用两对双绞线传输,支持N64kbps各种速率,最高可达E1速率。HDSL是TI/E1的一种替代技术,主要用于数字交换机的连接、高带宽视频会议、远程教学、蜂窝电话基站连接、专用网络建立等。具有价格便宜、容易安装等特点。SDS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理 通信 求职 考研 复试 常见问题 副本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