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练习12:中考模拟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练习12:中考模拟5.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复习练习12:中考模拟5课题1:物质的组成元素中考复习之11 中考模拟5一、 单项选择题(102=20)1下列各项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B甲烷用作燃料C干冰用作制冷剂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防止骨质疏松应补充铁元素 B木炭燃烧没有火焰C面粉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 DH2O2中含有氧分子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书写档
2、案时应使用碳素墨水 B油锅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C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D车胎爆炸是因为分子体积变大4、可可同学笔记本上有几种“不能”的记载,其中错误的是( )A铵盐化肥不能和草木灰混合施用BCO2不能用生石灰干燥C不能用湿润的试纸测量溶液的PH值D不能用肥皂水处理蚊叮虫咬5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 )A石灰水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烧碱溶液6亚硒酸钠(Na2SeO3)可提升人体免疫力,硒元素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右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图2 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SeO3中Se化合价为+4 BSe位于第4周
3、期Cn的值为6 DSe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7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8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等量的甲、乙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B将甲、乙混合溶液中分离出甲,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C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D将t2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9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Zn和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B除
4、去CO中的O2通过灼热的铜网C除去硫酸镁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加入过量氢氧化镁,过滤D鉴别AgNO3、Na2CO3两种无色溶液稀盐酸或氯化钡溶液10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CuO、C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某同学按照下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只含有Fe;若步骤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若步骤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C;若步骤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A1个 B2个 C3个 D4个二、填空(每空1分,共25分)11用化学符号填空:钙离子_;导致酸雨的一种气体_;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
5、素的化合价_。12生产、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完成下列各题。红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营养素是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共享自行车”的构件有:橡胶轮胎、铁车架、塑料把手、不锈钢钢圈等。其制作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橡胶和_;铁质车架表面防锈的方法是_;用硫酸除铁锈(Fe2O3)的方程式为 。13(6)下列是初中化学实验中,一些常用于制备和收集气体的仪器。装置A可以用来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 ;进行实验操作时,液面高度应该至少在 处(填“a”或“b”),可以用D装置来收集CO2的原因是 。实验室为了除去其中的氯化氢气
6、体,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_装置(填序号),试剂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实验室可以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某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用装置A和F制备并收集了硫化氢气体。下列据此判定关于硫化氢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硫化氢可用装置C收集。 b硫化氢容易被水吸收c硫化氢的密度大于空气 d硫化氢会对空气造成污染。14(6)黑白复印机用的墨粉中常添加Fe3O4粉末,下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Fe3O4粉末的流程简图(资料:+2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判断铁粉己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操作Y的名称为_,完成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7、_。实验室在制备纯净的Fe(OH)2沉淀时,需要将吸有X试剂的胶头滴管伸到FeSO4溶液液面以下再滴,此操作的目的是 。步骤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此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15(6)实验小组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一:酸能否与可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甲同学进行了实验一,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同时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2,说明酸能与可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二:酸能否与难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乙同学进行了实验二,当滴入几滴稀盐酸后,发现试管中无明显变化,于是得出“酸不能与难溶性碱反应”的结论。丙同学对此产生质疑,并利用实验后的物质继续探究:丙同学测定试管中上层清液的酸碱度,读出pH=12,说明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是 。丙同学由此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丙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后的废液进行实验,将试管中物质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静置,再将实验探究一所得溶液缓慢逐滴加入,说明酸能与难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实验探究一、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 。丙同学将实验一所得溶液缓慢加入的过程中,除上述现象外,大烧杯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16取25g粉碎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放入小烧杯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测得稀盐酸的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图中m=_ ;求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