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通信原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教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通信原理教案.精品文档.通信原理教 案开课学期:2006/2007学年(二)学期任课教师: 张 伦 所 在 系: 通信工程 开课班级: 04062401-04062404 学 时 数: 72 讲授 62 实验 10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第一章 绪论授课时间:4学时教学参考书:通信原理教学内容:1.1 引言1.2 通信系统的组成1.3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1.4 信息及其度量1.5 主要性能指标1.6 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问题授课次序:1(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现代通信与信息社会 2、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 3、掌握通
2、信系统的分类 4、了解通信技术发展概况 教学组织: 1.1 引言(25分钟)1.2 通信系统的组成(25分钟)1.3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50分钟)教学重难点:通信系统的分类、通信系统的组成 结合现实讲授。提问:无作业:无授课次序:2(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度量 2、熟练掌握消息的信息量度量 3、熟练掌握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教学组织: 1.4 信息及其度量(50分钟)1.5 主要性能指标(30分钟)1.6 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问题(20分钟)教学重难点: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消息的信息量度量、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用类比的方法,结合课件讲授)
3、提问:无作业:习题4、7。第二章 随机信号分析授课时间:6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2.1 引言(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2.2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2.3 平稳随机过程2.4 高斯过程2.5 窄带随机过程2.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2.7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授课次序:3(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教学组织: 2.1 引言(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25分钟)2.2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25分钟)2.3 平稳随机过程(50分钟)教学重难点: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提问:无作业:无 授课次序:4(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
4、: 1、理解高斯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2、理解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教学组织: 2.4 高斯过程(50分钟)2.5 窄带随机过程(50分钟)教学重难点:高斯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提问:无作业:无授课次序:5(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正弦波加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2、理解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得特性。教学组织: 2.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50分钟)2.7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50分钟)教学重难点:正弦波加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得特性。提问:无作业:习题1、4、6、12第三章 信道授课时间:3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
5、容:3.1 引言3.2 信道定义及数学模型、3.3恒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4随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5 信道的加性噪声3.6 信道容量的概念授课次序:6(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的定义2、掌握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的定义教学组织: 3.1 引言(10分钟)3.2 信道定义及数学模型(30分钟)3.3恒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0分钟)3.4随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0分钟)教学重难点: 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的定义; 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的定义。提问:无作业:无授课次序:7(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
6、解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的区别2、熟练掌握信道容量的概念及香农定理的意义教学组织: 3.5 信道的加性噪声(15分钟)3.6 信道容量的概念(35分钟)教学重难点: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的区别; 信道容量的概念及香农定理的意义。提问:无作业:习题8、13、15第四章 模拟调制系统授课时间:8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4.1 引言4.2 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4.3 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4.4 各种调制系统的比较4.5 频分复用(FDM)4.6 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授课次序:7(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调制的意义2、了解线形调制的一般模型3、熟练掌握A
7、M调幅教学组织: 4.1 引言(10分钟)4.2 幅度调制的原理 1、AM调制(40分钟)教学重难点:调制的意义; AM调幅原理、参数的定义;DSB调幅原理。提问:无作业:无授课次序:8(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SSB、VSB调幅原理2、熟练掌握DSB、SSB、VSB调幅的抗噪声性能教学组织: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2、DSB(30分钟)3、SSB(20分钟) 4、VSB(30分钟) 5、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0分钟)教学重难点: DSB、SSB、VSB 调幅原理;DSB、SSB、VSB调幅的抗噪声性能。提问:无作业:无授课次序:9(2学时)
8、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AM调幅的抗噪声性能2、掌握角度调制基本原理和特性教学组织: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5、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5分钟) 4.3 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1、基本原理(50分钟) 2、频谱和带宽(25分钟)教学重难点:AM调幅的抗噪声性能;角度调制基本原理和频谱特性;提问:无作业:无授课次序:10(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窄带调频和宽带调频 2、熟练掌握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3、熟练掌握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理解门限效应教学组织: 4.3 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1、窄带调频和宽带调频(25
9、分钟) 2、调频信号的产生和解调(25分钟) 3、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5分钟) 4、输出信噪比和信道带宽的关系(25分钟)教学重难点:窄带调频和宽带调频的定义;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方法;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提问:无作业:无授课次序:11(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掌握频分多路复用原理教学组织: 4.4 各种调制系统的比较(15分钟)4.5 频分复用(FDM)(25分钟)4.6 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10分钟)教学重难点:各种模调方式的优缺点和应用;FDM的原理。提问:无作业:习题1、3、7、10、13、17第五章 数字基带
10、传输授课时间:8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5.1 引言5.2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5.5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5.6 部分响应系统5.7 基带传输的抗噪声性能5.8 眼图与时域均衡授课次序:11(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 2、理解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计算教学组织: 5.1 引言(10分钟)5.2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40分钟)教学重难点: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计算。提问:无作业:无授课次序:12(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教学组
11、织: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100分钟)教学重难点:HDB3 码型变换;差分编解码。提问:无作业:无授课次序:13(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波形传输无失真条件教学组织: 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25分钟)5.5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75分钟)教学重难点:奈奎斯特准则; 等效低通特性。提问:无作业:无授课次序:14(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练理解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 2、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差错率教学组织: 5.6 部分响应系统(50分钟)5.7 基带传输的抗噪声性能(15分钟)5.8 眼图与时域均衡 1、眼图(3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信 原理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