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学案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学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学案1.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学案1中国教育出版网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2)【课程标准】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 简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知识梳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以及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四种经济形态,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
2、变动的主要表现。一、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解体1原因(1)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2)前提条件:国内市场的扩大。(3)自身局限:小农经济自身的脆弱性和落后性,抵挡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2表现: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开始解体。3影响:(1)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2)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教育*出版网(3)是列强侵华的结果之一。中国社会的商品化程度虽然增加了,但是中国逐渐依附于世
3、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 和 。思考1: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以及特点。二、洋务企业的兴起1.背景: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2.目的: 旨在“ ”、“ ”。根本目的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3.内容: 第一阶段:(19世纪6070年代)创办军事工业 a.安庆内军械所: 年曾国藩创办,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1862年生产出第一台实用蒸汽机,标志着 的起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b.江南制造总局: 年李鸿章在 创办,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所官办军用工业。 第二阶段:(19世纪7090年代)创办民用工业
4、,目的是辅助军事工业。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1881年投产的 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达到了 的目的。还给附近地区提供了廉价原料,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4.评价:(1)局限性:在兴办的过程中存在种种弊端,其结果也未能真正达到“ ”、“ ”的目的。(2)积极意义:对中国的 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来源:%&思考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一)民族工业的产生: 世纪 年代前后1.条件: 和 的刺激和影响。2.代表企业:主要有 、 和 等。来源:中教网 思考3: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原因来源:&zzste# 这些地区受资本主义侵略较早,自然经济解体较充分。
5、 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 历史原因:历史上商品经济发达,基础好。 地理原因:交通便利,便于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 3.影响: 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来*源:中%教网& 促进了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二)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 1.原因: 主观: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 的限制。1903年,清政府设立 ,奖励工商。 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涌现出 、 、 等一批实业家。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掠夺路矿权利,中国人民掀起了 运动。 2.概况和特点: 厂矿数量增加:1904-1907年间,新设大型纱厂就有11家。 投资总额迅速增长:
6、1904-1907年间,大型纱厂投资超过660多万元。 轻工业发展最为显著: 发展尤为迅速。3.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开始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 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革命思想产生。 4.民族工业的处境及原因(1)处境: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中国*教育出版网(2)原因: 列强的压制: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它们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封建势力的阻碍:清政府征收高昂厘金、各级官吏敲诈勒索等,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思维拓展】1洋务运动的结果 (1)结果:1895年
7、,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2)失败原因 外国人不希望中国富强; 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根本原因:单纯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5.评价:进步性: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局限性: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经营管理
8、腐败。 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中国虽然在明清时期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但没有出现工业革命。洋务运动通过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了大机器生产,为中国创建了近代的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2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19世纪6090年代,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继而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相同点:背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影响:两国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不同点:结果不同,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洋务运动失败,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
9、展道路,并发展成为亚洲强国。结果不同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倒幕战争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获得成功。而洋务派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走进高考】例(08年广东单科,9)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 .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 .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历史 岳麓版 必修 10 近代中国 社会经济结构 变动 导学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