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12-13高三年语文科第二次月考试卷.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12-13高三年语文科第二次月考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12-13高三年语文科第二次月考试卷.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12-13高三年语文科第二次月考试卷.精品文档.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12-13高三年语文科试卷 (2012.10)说明:(一)本试卷共五部分19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 (三)命题人:芗城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1)夙兴夜寐,_。 (诗经 氓) (2)生乎吾后,_,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3)顺风而呼,_,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4)亦余心之所善兮,_。(屈原离骚) (5) 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
2、任蜀州) (6)挟飞仙以遨游,_。(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武夷精舍记宋韩元吉武夷在闽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磅礴。自汉以来,见于祀事。闽之诸山皆后出也。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若巨人之戴弁。缘隙磴道,可望而不可登,世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溪出其下,绝壁高峻,皆数十丈。岸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好事者一日不能尽,则卧小舟抗溪而上,号为九曲,以左右顾视。至其地,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徙倚而不忍去。山故多王孙,鸟则白鹇、鹧鸪,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水流有声,竹柏丛蔚,草木四时敷华。道士即溪之六曲,仅为一庐,以待游者
3、之食息。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夫里,去武夷山一舍,而近若其后圃,暇则游焉。与其门生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潇洒啸咏,留必数日。盖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淳熙十年,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遂赋祠官之禄,则又曰:“吾今营其地,果尽有山中之乐矣。”盖其游益数,而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规之以为精舍,取道士之庐犹半也。诛锄茅草,仅得数亩。面势幽清,奇石佳林,拱揖映带。使弟子辈具畚锸,集瓦竹,相率成之。元晦躬画其处,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为亭,密以为室。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予闻之,恍然如寐而醒,醒而后,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且曰:“其
4、为我记。”夫元晦,儒者也。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吾夫子所谓志于道,亦何事哉?夫子,圣人也,其步与趋莫不有则。至于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未常不游,胸中盖自有地。而一时弟子鼓瑟锵然,“春服既成”之咏,乃独为圣人所予。古之君子息焉者,岂以是拘拘乎?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抑以为何如也。是岁八年,颍川韩元吉记。 (有删节)【注】 弁:帽子。王孙:猴的别称。华:通“花”。舍:古代计量单位,一舍为三十里。赋祠官之禄:宋代优待官吏,官吏脱离实际职务,可以挂名掌管某祠,享受俸禄。“
5、春服既成”之咏:语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与弟子谈志向,曾皙鼓瑟,咏唱“春服既成”,其思想得到了孔子的赞同。幔亭之风:相传秦始皇时仙人武夷君,中秋节在武夷山设幔亭一座,宴请山下的乡人。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莫:通“暮”,天黑B规之以为精舍 规:规划C元晦躬画其处 躬:亲自D善其徒 善:好的3以下句子中,全都是描写“武夷精舍”环境与布置的一组是(3分)()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 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 岸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奇石佳林,拱揖映带 中以为堂,旁以为斋AB C D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6、 )A武夷山山势宏伟,山形奇特,历史悠久,充满神话色彩,令人流连忘返,但一日之游时间仓促,游览者往往匆匆而返。B因居住地距武夷山较近,朱元晦与门徒常携书前往,颂诗经楚辞,饮酒长啸。辞官后,享受祠官的俸禄,更能常游武夷山水。C武夷精舍面溪背石,是朱元晦与门徒亲自建造出来的,其规模比邻近的道庐大了一倍多,而且各功能区域划分明确。D朱元晦是一介儒生,心中有“道”,虽居深山,却不行寻仙访道、炼丹吃灵芝之举,而是效仿孔子收徒讲学,逸情于山水。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盖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3分)译文:_(2)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3分)译文:_(三)
7、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葡 萄 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这是徐渭为墨葡萄图写的一首题画诗。(1)一、二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3分)答: (2)这首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试简要赏析。(3分)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 )A.爱斯梅拉达被诬陷刺杀弗比斯,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判处绞刑。在刽子手行刑时,加西莫多挺身相救,勇劫法场,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用心照顾保护她。从此,加西莫多成了爱斯梅拉达的忠实朋友。B成千
8、上万的巴黎流浪人和乞丐,前来攻打巴黎圣母院,营救爱斯梅拉达。不明真相的加西莫多怎容这些人冲入教堂,他从楼顶上扔下巨大的石条石块,翻倒灼热的金属液体,企图驱散众人。勇敢的乞丐终于攻破大门,救走了爱丝美拉达。C加西莫多站在楼顶上,看着爱斯梅拉达又被吊在绞刑架上,痛不欲生。当他发现克洛德正在钟楼上对着爱丝美拉达狞笑,他把这个道貌岸然的野兽举过头顶扔了下去。从绞刑架上解下来的爱斯梅拉达的尸体,被人们放在蒙孚贡大坟窟里,加西莫多找到她之后,静静地躺在她身旁。两年之后,人们发现了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尸骨。当人们试图分开他们时,尸骨便化为尘土。D、惜春的性格一向孤冷。她通常的表现是胆小怕事,乖僻离群,心底里是
9、对现状悲观绝望,避免牵累。她的丫头侍书私藏了哥哥交存的银锞子,被人疑为贼赃;凤姐尤氏都以为这不算什么过失,可是这主人自己毫无正义与同情,坚决地要把一个可怜的丫头撵走,并且还由此把问题扩大到与宁府断绝关系。E、芳官是一个美丽的小优伶,作者把她写成一朵活泼浓艳而怒开着的小花朵。但她的一切言行都表现在阳面上,因此王夫人撵晴雯时,把她和四儿一齐都驱逐出去。王夫人知道芳官是怎样压倒过她自己的干娘,怎样和别人吵架,还认为她成精鼓捣,“调唆宝玉,无所不为”,于是叫了她们几个小优伶的干娘都领了去配女婿。却没有想到这个唱戏出身、年纪幼小的孩子会忽然想去当尼姑!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这
10、时,只见他那只干涸。焦灼的眼睛里,滚动着大滴泪珠,然后沿着那张因失望而长时间皱成一团的丑脸,缓缓地流下来。这不幸的人掉眼泪,也许还是他平生第一遭吧。他是谁,为什么会留下平生的第一滴泪?请简述相关情节。(2)、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一个女子的命运。请指出这个女子是谁,并分别简述其身世与命运。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11、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孟子曰)“(乡愿)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下) 注贼:败坏,侵害,危害。(1)孔子欣赏什么样的人?请根据选段简要概括。(2分)(2)孔、孟对“乡愿”这种人持什么态度?请简要分析。(4分)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文化交流中,我们欠缺什么盛宁国内常听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样一种说法。这应该是指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价值。然而,当我们认识到文化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
12、、差异性之后,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认为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 那恐怕又陷入了另一种片面性,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缺乏一种深层次的、辩证的思考。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之所以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沟通,不同文化之所以能够交流,是因为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存在着某种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这种普世性的精神价值,是站在文化接受方的立场、为接受方所认可的那种带有普世性的精神价值。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谈及他亲历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和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感受。汉诺威世博会开幕前,根据当地的民意测验,中国馆在“最想去看的馆”一项中排在第二位。然而,那次世博会上的中国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万里
13、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等。结果,所有排队进来的外国观众,几乎很少有人在馆内的某一个角落停下脚步,都只是用了几分钟时间匆匆走过,就直奔出口。而在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中国馆显然也做出了努力,但在宣传理念上还是没有太大的改观。当时,世博会的大门口有一个电脑屏幕,上面标示出此时此刻到哪一个国家馆需要在门口等候多少时间,那块屏幕成了各国文化魅力的一块比赛牌。譬如,法国三小时,韩国三个半小时,日本四小时,而中国馆的门口却基本不需要等候。余秋雨说,这两次世博会上的窘境反映了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时的几个重大弊病:(1)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吸引人的中华文化的象征图像;(2)几乎
14、不知道当代国际间的高层审美趋向;(3)国家文化窗口的设计变成了某政府部门下属的一个行政行为,越是层层审查就越是平庸刻板;(4)盲目高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以为四大发明、出土文物等会让各国观众停步仰望。所以,我们与德国馆相比,缺少了智慧的巧思;与法国馆相比,缺少了自嘲的幽默;与日本馆相比,缺少了面对未来的创新;与韩国馆相比,缺少了通俗的亲切和美丽这诸多的“欠缺”合在一起,反映了我们在认识上缺乏一种文化的自觉,这就是忽略了文化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是一种人类共通的普世价值,结果有意无意地将民族价值置于人类普世价值之上,造成了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障碍。 (节选自书摘2010年12期,有删改)10从文
15、本上看,下列不能体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说法的一项是(3分)()A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价值。B因为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存在着某种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所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沟通。C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展出的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等。D世博会德国馆所体现的巧思、法国馆所体现的幽默、日本馆所体现的创新、韩国馆所体现的通俗的亲切和美丽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汉诺威世博会期间,观众“排队”进中国馆,说明对中国馆有期待;“匆匆走过
16、”说明他们对中国馆的展出内容不认同。B虽然也做出努力,但因在宣传理念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日本爱知世博会期间,外国观众对中国馆一点也不感兴趣。C余秋雨认为,政府部门层层审查的行政行为导致的文化窗口设计的平庸刻板是造成两次世博会出现窘境的原因之一。D余秋雨认为,盲目高估四大发明、出土文物等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是造成两次世博会出现窘境的原因之一。12在对文化价值的认识上,作者不完全认同“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这种观点。从文本中看,原因是什么?(3分)答:_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15分)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漳州市 中学 12 13 三年 语文 科第 二次 月考 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