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与人生习题.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哲学与人生习题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人的本质是(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 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C、追求自由 D、社会性2、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 )。A、有主观性 B、有个体差异性 C、有实现可能性 D、有超越性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客观实在 B、运动 C、可知的 D、事物的现象4、鸟能筑巢,人能盖房。但人的活动和
2、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人具有自觉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5、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 )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6、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
3、的根本原因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7、“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8、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这启示我们( ) A、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B、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C、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矛盾 D、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9、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A
4、、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D、客观总结了教训10、“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 )。 A.知人知面就行了 B.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 C.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了 D.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11、“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5、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13、“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C.经验有直接和间接的 D.本质是眼睛看不到的14、荀子说:“契而舍之,朽木不折契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 )。 A.遇事有主见 B.成功需要有坚强的意志 C.善于抓住机会 D.善于约束自己15、秦国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顾虑发生作用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D
6、.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16、“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 )。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略了联系的客观性1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18、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 ( )A、意识 B、思想 C、实践 D、认识19、下列对认识和实践关
7、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认识决定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反作用20、“发明大王”爱迪生,经过了8000多次失败,才发明了10000多件新产品。这说明 ( )A、成功的获得不经过失败是不可能的 B、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和失败相互依存C、要获得成功,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D、经过失败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21、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 D、主观和客观22、下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本质是事物的表面特征
8、和外部联系 B、本质是能被我们的感观和仪器观察到的C、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D、事物的本质隐藏在里面,不需要探究二、多选题1、下列观点中,违反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现象是( )A、普高生以后要考大学,所以,他们必须好好学习B、对职高生来说,只要学好专业技能课就行了,文化课学不学对以后就业影响不大C、职高生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会影响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和运用D、职高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并不小于普高生的高考压力,也应该好好学习2、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 ) 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 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C、实事求是 D、一切从书本
9、出发3、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是( ) A、矛盾的观点 B、静止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4、下列观点和做法中正确反映事物普遍联系观点的有( ) A、地震预示着国家兴衰,闰八月将有灾难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雨露滋润禾苗长,万物生长靠太阳D、农、轻、重比例协调,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5、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 )。 A.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B.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0、D.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6、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 B、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C、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发展 D、包括人的活动尤其是劳动自由展开、人的社会关系全面丰富、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人的素质全面提高7、同自然规律一样,社会发展规律也具有( )。A、创造性 B、客观性 C、重复性 D、普遍性8、历史规律的特点( )。A、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C、主要表现为统计规律 D、具有主观性9、理想是人们( ),体现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A、在实践中形成的 B、同奋斗目标相联系C
11、、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D、具有实现的可能性10、社会理想的特点( )。A、有整体性 B、有超越性 C、有阶段性 D、有客观性11、下列属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的是 ( )A、现象是表面的特征,本质是根本性质B、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稳定的C、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共同的东西D、现象和本质没有明显的区别12、科学思维方法 ( )A、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B、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C、要求我们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D、它能引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3、“不让下田怎会耕田”充分说明 ( )A、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B、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认识就不可能产生 C、要想获得正确认识,必须要亲
12、自实践D、实践下田是获得耕田认识的前提三、填空题1、本质与现象是既 、 ,又 、 ,是 的关系。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1) (2) 3、个人理想是指个人在 、 、 和 等方面的追求和向往。4、信念具有 、 、 、 等特点。5、人的价值是 和 的统一。6、一般来说,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1) (2) 7、 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8、 是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9、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终于解决了输血问题,说明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0、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 与 的结合。四、判断题1、现象是一般的、抽象的、同一的东
13、西。( )2、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3、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方法。( )4、社会历史是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所以它就是人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5、一个人是奴隶还是奴隶主,原因不在人的自然本性而在社会关系。( )6、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 )7、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 )8、“错觉是以虚假的、歪曲的、否定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 ( )9、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 )10、通过学习人生哲学,可以从中吸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1、科学思维方法不同于辩证思维方法,但它包含了辩证思维方法12、现象上的一致并不说明本质相同,同样是微笑有的发自内心有的出于客套。13、认识是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要回到实践中去 ( )14、从实践到认识就是认识事物的最高标准 ( )15、现象与本质是根本对立的,没有统一性 ( )16、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 )17、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