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4-5节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七章第4-5节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第4-5节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七章第4-5节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精品文档.第七章第4-5节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一、学习目标:1. 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2. 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 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4. 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及意义,学习计算变力做功的思想方法。5. 猜测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科学预测的能力。6. 体会计算拉力做功的方法,体会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在物理学上的应用。二、重点、难点:重点:1.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2. 利用微元
2、法和图象法计算变力做功的问题。难点:1.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2. 理解用微元法把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3. 理解利用力位移的图象计算变力做功的依据。三、考点分析:内容和要求考点细目出题方式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计算选择、计算题重力做功的特点选择题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选择、计算题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和大小计算选择、计算题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计算变力做功的方法选择题势能势能:由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都是势能的一种。(1)势能是属于相互作用物体共有的。(2)势能有多种形式,除上述两种外还有其他的如热运动中的分子势能,电磁运动中的电势能等
3、。一、重力势能1.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用符号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单位:用,用,高度用,则的单位为焦耳,记作。重力势能是能量,是状态量,是标量,其正负表示大小。2.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有关,起点位置不同则相对高度不同,重力势能大小不同,所以重力势能有相对性。如下图所示水平桌面高度为h2,重物质量为,距桌面高度为h1,取地面为起点(参考平面),则重力势能,取桌面为参考平面,则重力势能,与不等。重物在参考平面以下时为负值。3. 重力势能是属于重物与地球系统共有的。由于重力的施力是地球,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物体被举高才具有重力势能,若无重力作用,举起重物不用费
4、力,重物也就没有做功的本领,无重力势能,所以重力势能是以有重力为前提的,因此重力势能属于重物与地球共有的。4. 重力势能变化及绝对性如下图所示,重物从高为处运动到处,则重力势能由变为、重力势能变化。若,重力势能减小;若,则重力势能增加。,只与、的差值有关,与、的大小无关,所以重力势能变化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无关,又叫重力势能变化量有绝对性。如,若参考平面向上移,则,5.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上图中重物由A运动到B,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变化,若重物由B运动到A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变化又如重物沿斜面由A运动到B重力做功取B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重力做功的数值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即重力做正功
5、,重力势能变化为负值,即重力势能减小。相反,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变化为正值,重力势能增大。再次看到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改变有关。二、弹性势能1.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卷紧了的发条、被拉弯了的弓、被拉伸或压缩的弹簧、击球时的羽毛球拍等都具有弹性势能。由定义可以看出(1)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中。(2)弹性势能大小跟物体的性质和形变大小有关。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与劲度系数和形变大小有关。弹簧处于自然长度状态无弹性势能。发生形变时只要长度相等,弹性势能相等,弹性势能的参考点在弹簧原长时的长度。弹性势能只有正值没有负值。2. 弹力做功和弹性势
6、能的关系(1)探究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计算弹簧弹力的功。由于弹力是一个变力,计算其功不能用W=Fs。设弹簧的伸长量为x,则F=kx,画出Fx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则此图线与x轴所夹面积就为弹力所做的功。由图象可得W弹=kk;x1、x2分别为始末状态时弹簧的形变量。方法:分割转化累加,是求变力功的一般方法,这是微积分思想的具体应用。求和或累加可以通过图象上的面积求得。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确定。由W弹=Ep=Ep1Ep2和W=kk;可知Ep=kx2。这与前面的讨论相符合。说明:在Ep=kx2中,Ep为弹簧的弹性势能,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形变量(即压缩或伸长的长度);本公式不要求学生掌握和使用。弹簧的
7、弹性势能Ep=kx2,是指弹簧的长度为原长时规定它的弹性势能为零时的表达式。我们完全可以规定弹簧某一任意长度时的势能为零势能,只不过在处理问题时不方便。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规定弹簧处在原长时的势能为零势能。也可以依据功能关系由图象确定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如图a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且左端固定,不加外力时,右端在O处,今用力F缓慢向右拉弹簧,使弹簧伸长经A处到B处。手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其大小应该等于外力F对弹簧所做的功,即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量。由拉力F=kx画出F随x变化的图线(见图b所示),根据W=Fs知,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应该等于F所做的功。有W=(kx1+kx2)(x2x1)= kxk
8、x所以Ep=kx2(2)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一物体。O点为弹簧的原长处。当物体由O点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弹簧被拉长,弹力对物体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当物体由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弹簧被压缩,弹力对物体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当物体由A点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弹簧的压缩量减小,弹力对物体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当物体由A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弹簧的伸长量减小,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总之,当弹簧的弹力做正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变成其他形式的能;当弹簧的弹力做负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这一点与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9、相似。知识点一:重力势能例1. 关于重力势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某个物体处于某个位置,重力势能的大小是唯一确定的B. 重力势能为的物体,不可能对别的物体做功C.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重力势能一定不变D. 只要重力做功,重力势能一定变化分析:根据重力势能的表达式、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进行判断。解析:由重力势能的表达式Ep=mgh可知,由于高度h具有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大小也具有相对性,即处于某个位置的某个物体,在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时,重力势能的大小是不同的。重力势能的大小具有相对性,其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所以重力势能为的物体,是指物体处于参考平面上,
10、并不能表明物体不具有做功的本领。如在地面上流动的一薄层水,若取地面为参考平面,则其重力势能为,但当这些水流向更低处时仍可对别的物体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是由物体的重力和物体的高度共同决定的,只要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物体的重力势能就一定发生变化。例如,当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将减小。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高度肯定发生变化,重力势能也一定发生变化。可见,正确选项为D。解题后的思考: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因此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和重力做功的数值总是相等的。例2.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
11、在地面上,物体上面连着一个直立的轻质弹簧,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现用手拉住弹簧上端P,使弹簧上端缓慢提升高度h,此时物体已经离开地面,求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分析:物体被提升的高度等于弹簧上端提升的高度与弹簧拉伸长度之差。解析:物体离开地面后,弹簧的伸长量为。可见,物体上升的高度为。 从而,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为。解题后的思考:由于弹簧的伸长,物体上升的高度不等于拉力作用点上移的高度,如不注意这一点,往往会造成错解。例3. 如图所示,圆柱形水箱高为5m,容积为50m3,水箱底部接通水管A,顶部接通水管B。开始时箱中无水,若仅使用A管或仅使用B管慢慢地将水注入,直到箱中水满为止,试计算两种情况下外
12、界各需做多少功?(设需注入的水开始时均与箱底等高,g取10m/s2)分析:注水的过程外力克服水的重力做功,增加了水的重力势能,由于是缓慢注水,水的动能不增加,所以外力做功数值上就等于水所增加的重力势能。解析:以H表示水箱的高度。水若从A管注入,整箱水的重心被升高,外界做功J=1.25106J。水若从B管注入,整箱水应先升高到H的箱顶处,故外界做的功W2=2W1=21.25106J=2.5106J。解题后的思考:本题是非常实用的一个例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相同质量的水被提升的高度不一样,为了节省能源,我们应该采用从下方注水的方式。有些同学认为,两种注水方式水的重心上升高度相同,故做功相同。这种
13、想法只是注意到了前后两个平衡状态,而没有注意两个过程不一样。事实上,当从上管注水时,水被提升后再流入箱中,水的重力势能将减小而转化为水的动能,但是外界需做对应于把水提升到上管口的功。例4.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1、m2的物块1、2拴接,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上端与物块2拴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施力将物块1缓慢竖直上提,直到下面的那根弹簧刚好脱离桌面。在此过程中,两物体的重力势能分别增加了多少?分析: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等于物体重力与物体被提升高度的乘积。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两弹簧均被压缩。现施力将物块1缓慢上提,直到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重力 势能 探究 弹性 表达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