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决胜12招.doc
《逻辑推理决胜12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推理决胜12招.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逻辑推理决胜12招.精品文档.第二章 逻辑判断快速制胜十二招逻辑判断试题考点内容丰富,形式变化灵活。考生在熟悉普通逻辑常识的同时,了解掌握快速阅读、快速解答的方法和技巧是十分重要的。这些方法之间既有相互关联性,又有整体普适性。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条件能确定 相关做推演试题中,题干必然要给出一些确定的或不确定的条件,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这些条件快速求解。面对试题,从哪里“撕开裂口”,然后让解析的思路一气呵成,这是快速解析的关键。当试题中已经给出某个确定条件时,这个既定的条件就是切入点,继续搜索与其相关的条件关联推演。然后,把
2、推演的结果再作为确定条件,继续寻找相关条件推演,直到完成求解。这样的方法称做“关联推演法”。既定条件是指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特征的条件。如: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北京人是翻译。凡属假设的语句或否定的语句,都不是既定条件。如:若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则北京人是翻译。(假设的条件未确定)上海人不是医生。(否定的条件未确定)需特别指出的是:1.有些看似否定的语句,实际是既定条件。如:甲不是女的。可知甲是男的。2.在直观上不能确定的条件,但经过相关关系可推断出既定条件。如:甲、乙、丙三人分别是警官、检察官和法官,甲和法官是朋友,乙和法官是同乡。可推知丙是法官。请看试题:例1.(国考2010-82)甲
3、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的。”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B. 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C. 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D. 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答案】 C【解析】 (1)确定条件是:丁说真话。丁说:“有红车的人说真话”,从这个条件入手,找与“红车”相关的条件推演;(2)乙说的话与红车相关,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可以推出乙
4、、丙都说假话;(3)根据丙说假话,推出丁是蓝车;(4)根据乙、丙说假话,推出甲说真话是红车、乙是银车、丙是白车、丁是蓝车。例2.(国考2009-97)甲、乙和丙,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现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年龄大,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 由此可以推知( )。A. 甲不是湖北人B. 河南人比甲年龄小C. 河南人比山东人年龄大D. 湖北人年龄最小【答案】 D【解析】 (1)先根据两个与“河南”相关的条件: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可推断:甲和乙都不是河南人,继续推断:丙是河南人。(2)通过题干中两个“否定的条件”,推断出确定条件“丙是河南人”。再从这个确
5、定的条件入手,找相关的条件推演。(3)已知:丙比湖北人年龄大,比乙年龄小,可推出D:湖北人年龄最小。如图:湖北人丙乙右侧为年龄大者(甲)(河南人)(山东人)以上排列可见,甲是湖北人,年龄最小。例3.(江苏C类2009-47)如果选购了股票,则不能投资期货;只有投资期货,才能投资邮票;或者投资邮票,或者投资外汇;但是最近投资外汇风险太大,不能操作。据此,可以推出( )。A. 选购股票B. 不选购股票C. 不投资邮票D. 不投资期货【答案】 B【解析】 (1)整合题干:股票不期货邮票期货邮票外汇-外汇(2)由确定条件“-外汇”入手,由(3)、(4)可推知“投资邮票”;(3)现已确定“投资邮票”,再
6、由(2)、(1)可推出“-股票”。例4.华仔、荣光和陈龙分别饰演或者甲、或者乙、或者丙三个角色:陈龙第一次与荣光的女友在剧中扮演既幽默又滑稽的角色。剧中甲是舰长的下属,乙是甲的助手。饰演舰长的人扮相最沉稳,剧中有恋人,但在生活中没有。由此可见( )。A. 华仔饰演丙 B. 荣光饰演丙C. 陈龙饰演丙 D. 华仔饰演乙【答案】 A【解析】 (1)题中能确定的条件是:演舰长的人扮相最沉稳,剧中有恋人,生活中没有;(2)与“沉稳” 和“生活恋人”相关的条件是:陈龙第一次与荣光的女友在剧中扮演既幽默又滑稽的角色。可推知:舰长是华仔扮演。(3)再根据:剧中甲是舰长的下属,乙是甲的助手,可推知甲和乙都不是
7、舰长,而丙是舰长。【提示】 题中“谁是甲”“谁是乙”就无需再推断了。例5.(广东2009-77)甲、乙、丙三人,他们的职业有律师、医生和教师。已知:(1)丙的收入比教师高;(2)甲的收入和医生不同;(3)医生的收入比乙少。请根据上述情况,判断甲、乙、丙分别是什么职业?( )A. 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医生B. 甲是教师乙是医生丙是律师C. 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医生D. 甲是律师乙是医生丙是教师【答案】 C【解析】 从确定条件(2)、(3)入手,可推出医生既不是甲也不是乙。医生是丙。排除B、D。现在已经确定医生是丙,找与医生相关的条件进行推演。由(1)、(3)可知乙不是教师,因此,乙是律师。【提示
8、】 关联推演法在逻辑推理中是最基本的方法,是解决分析问题从哪里入手的重要思路。后面介绍的概念关系推理、充分命题推理等都要用到这个方法。【小结】 快读:发现确定条件,搜索与其相关;快解:绕过其余干扰,连续推出答案。二、条件有矛盾 真假好分辨各地公务员考试中,都有如下思路的试题:甲说:我会游泳;乙说:甲不会游泳;丙说:乙不会游泳;丁说:我们有三个人会游泳。以上只有一个人说假话,那么究竟谁说真话,谁说假话?谁会游泳,谁不会游泳?这类试题中的条件都没有确定,但其中的矛盾显而易见,这就是典型的利用矛盾解析的试题。细数历年真题,“矛盾”类试题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反复出现。解析这类试题,关键是要找到条件之
9、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判断中,如果一定存在一个真、一个假的情况(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是矛盾的。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那么,无论是只有“一真”或是只有“一假”的情况,这“一真”和“一假”都包含在矛盾命题中,其余命题的真、假就完全明确了。如:在只有“一真”的情况下,这个“真”包含在矛盾中,其余的命题就都是假的;反之亦然。了解了这些常识,就可以
10、用“锁定”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根据:甲说:我会游泳乙说:甲不会游泳这两个人的话是矛盾的,必有“一真”和“一假”,再根据题干条件:只有一人说假话。那么这个说假话的人就在甲和乙之间,其余的丙和丁都是说真话的。根据丙的真话“乙不会游泳”,断定:乙不会游泳;再根据丁的真话“我们有三个人会游泳”,断定:除乙外,其余人都会游泳。至此,所有的疑问都清楚了:甲、丙、丁都说真话,也都会游泳;只有乙说假话,且不会游泳。这是为说明矛盾类型题的“解析原理”设计的一个简单例题。下面我们介绍考试中出现的真题。例1.(河北2009-92)国王要为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最聪明勇敢的女婿,他向所有的求婚者宣称他已经把公主和两只狮子
11、分别关进了三间房子,然后在三间房子门上分别写了一句话,让求婚者们去打开自己认为可以打开的门。第一间房门上写着:“这间房子里有狮子。”第二间房门上写着:“公主在第一间房子里。”第三间房门上写着:“这间房子里有狮子。”其实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据此可以推断( )。A. 公主在第一间房子里B. 公主在第二间房子里C. 公主在第三间房子里D. 三间房子里关的都是狮子【答案】 C【考点】 逻辑矛盾【解析】 (1)整合题干:第一间:“有狮子”;第二间:“公主在第一间”;第三间:“有狮子”。(2)根据题干条件“只有一句真话”,选择“找矛盾”解析,、矛盾,真话必在其中。由此推出,第三间房门上写的是假话
12、,所以,第三间房子里没有狮子。因此,公主在第三间房子里。例2.(北京应届2009-37)关于某公司职员的工作状况进行如下三个描述:“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该公司职员并不都恪尽职守”,“文茜女士恪尽职守”,其中有两个描述是假的。根据题干,仍不能确定下面哪个选项的真假?( )A. 文茜女士未恪尽职守B. 该公司所有职员都不恪尽职守C. 该公司有些职员不恪尽职守D. 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答案】 B【考点】 逻辑矛盾【解析】 (1)“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与“该公司职员并不都恪尽职守”矛盾。其中必有一真一假,唯一的“真”就在其中,所以:剩余的“文茜女士恪尽职守”必然是假的。(2)接续
13、推出“该公司所有职员都恪尽职守”必然假,因为“文茜女士不恪尽职守”。唯一真的是“该公司职员并不都恪尽职守”。(3)于是可知:A真,C真,D假。而B真假不能确定。例3.(广西2009 -86)黄某说张某胖,张某说范某胖,范某和覃某都说自己不胖。如果四人陈述只有一个错,那么谁一定胖?( )A. 仅黄某B. 仅张某C. 仅范某D. 仅张某和范某【答案】 B【考点】 逻辑矛盾【解析】 (1)题干确定的条件是:四人中只有一人是错的;(2)条件有矛盾的是“张某说范某胖、范某说自己不胖”,他俩之中必有一真一假,那么黄某和覃某就是对的;(3)由上述可推出,“覃某说自己不胖”“黄某说张某胖”都为真。例4.(广东
14、2008-76)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 A【考点】 逻辑矛盾【解析】 (1)题中乙和丁所说矛盾,四人唯一的真话在这两者中,其余二人的话都假。(2)从甲的假话“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即可推出:钱是甲捐
15、的。【小结】 快读:遇到真假变化,不必详读分清。快解:揪出逻辑矛盾,剩余真假自明;倘若真假未明,辅助假设可行。识别矛盾是找到矛盾的关键。如果不能准确地识别矛盾,那么找到矛盾就是空话。逻辑矛盾的类型有一定的量(复合矛盾、量化矛盾、模态矛盾等),全国各地试题对矛盾类型的变化运用越来越灵活。备考可参考本书稍后介绍的直言命题推理、模态命题推理、矛盾律、排中律综合解析部分的有关常识和各类习题,以进一步增强对矛盾类型题的解析能力。三、确定条件多 排除做首选当试题中只给出一个确定的条件,我们就“盯住”这个条件,快速寻找与这个条件相关联的其他条件。可是,有些考题给出的确定条件有两个以上,甚至更多,这就有可能在
16、四个选项中有不符合条件的选项。若能直观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则不必运用其他方法。只要把条件代入,并排除与条件不符的选项,就可快速找到正确答案。例1.(北京应届2009-34)甲、乙、丙、丁是四位天资极高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舞蹈家、画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确定其中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已知: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歌唱家的首次演出。画家曾为乙和作家画过肖像。作家正准备写一本甲的传记,他所写的丁的传记是畅销书。甲从来没有见过丙。下面哪一选项正确地描述了每个人的身份?( )A. 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画家,丁是舞蹈家B. 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画家C. 甲是画家,乙是作家 ,丙
17、是歌唱家,丁是作家D. 甲是作家,乙是画家 ,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答案】 B【考点】 排除法【解析】 (1)根据条件“甲和丙出席歌唱家的首次演出”,推知甲和丙不是歌唱家,排除A和C。(2)根据条件“画家曾为乙和作家画过肖像”,推知画家不是乙,排除D。答案为B。例2.(广西2009-89)有四个外表看起来没有分别的小球,它们的重量可能各有不同。取一个天平将甲、乙放一组,丙、丁为另一组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天平是基本平衡的。将乙和丁对调一下,甲、丁一边明显地要比乙、丙一边重很多。可奇怪的是我们将天平的一边放上甲、丙,而另一边刚放上乙,还没有来得及放上丁时,天平就压向了乙一边。则四个球由重到轻的顺
18、序是( )。A. 乙、丁、甲、丙B. 丁、乙、丙、甲C. 乙、甲、丁、丙D. 丁、乙、甲、丙【考点】 排除法【答案】 D【解析】 (1)通过整理题干,可知:甲、乙=丙、丁。(2)通过:甲、丁乙、丙,可知丁乙。因此可以排除A、C。(3)通过:甲、乙=丙、丁,丁乙,可知甲丙。因此排除B。答案为D。【提示】 对于题干中条件较多的题,也可把题干条件一一分析,然后得出答案。这种方法相对费时间,为节省时间,可使用排除法。例3.(江苏A类2009-54)某领导决定在王、陈、周、李、林、胡等6人中挑几人去执行一项重要任务,执行任务的人选应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王、李两人中只要一人参加;李、周两人中也只要一人参加;
19、王、陈两人至少有一人参加;王、林、胡3人中应有两人参加;陈和周要么都参加,要么都不参加;如果林参加,李一定要参加。据此,可以推出( )。A. 王、陈不参加B. 林、胡不参加C. 周、李不参加D. 李、林不参加【答案】 D【考点】 排除法【解析】 (1)为直观,我们可将题干中的条件用约定的符号表达如下:王/李;(要么王,要么李)李/周;(要么李,要么周)王陈;(王或陈至少一个)王、林、胡有2人参加;陈,周/-陈,-周;(陈、周要么都参加,要么都不参加)林李。(林参加,李就一定参加)(2)根据“王陈”,可以排除选项A“王、陈不参加”。(3)根据“王、林、胡有2人参加”可以排除选项B“林、胡不参加”
20、。(4)根据“李/周”,可以排除选项C“周、李不参加”,答案为D。例4.(北京应届2008-33)高中同学聚会,甲、乙、丙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一些成绩,成为了教授、作家和市长。另外:他们分别毕业于数学系、物理系和中文系。作家称赞中文系毕业者身体健康。物理系毕业者请教授写了一个条幅。作家和物理系毕业者在一个市内工作。乙向数学系毕业者请教过统计问题。毕业后,物理系毕业者、乙都没再和丙联系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丙是作家,甲毕业于物理系B. 乙毕业于数学系C. 甲毕业于数学系D. 中文系毕业者是作家【答案】 A【考点】 排除法【解析】 (1)根据题中多个已确定条件可直接排除选项。据条件“
21、乙向数学系毕业者请教”,排除B项:乙毕业于数学系。据条件“物理系毕业者、乙都没再和丙联系过”推出:甲 = 物理系,排除C项:甲毕业于数学系。据条件“作家称赞中文系毕业者”排除D项:中文系毕业者是作家。(2)排除B、C、D后,答案为A。【提示】 运用排除法颇具机动灵活性,针对不同的个体试题,可能有不同着眼点或切入点,有的简明,有的相对稍繁。但是,对于应试来说,针对个别试题的个别手段往往没有普适性,应从宏观上把握。【小结】 快读:确定条件诸多,未必细读分明;快解:首选排除方法,辅助推演澄清。四、条件不确定 假设是关键对于有一个或多个确定条件的试题,我们介绍了快捷方法。对于没有确定条件的试题应该采用
22、什么样的对策呢?那就是假设法。公务员演绎推理(逻辑判断)测试中,利用假设方法完成推理的试题越来越多。面对试题,在不能确定题干条件真或假的情况下,运用“假设”是重要方法。假设方法要遵照以下原则:假设某条件为真,依据这个真能推出系列的结论,否则,这个假设就没有应用意义; 从假设为真的条件推出矛盾,则可断定这个条件为假。例1.(山东2009-63)有一件未留姓名的好人好事在某社区传开,甲、乙、丙、丁有如下对话: 甲说:这件事肯定是乙丙丁中的一位做的。 乙说:我没有做这件事,好人好事是丙做的。 丙说:此事是甲和乙中的一位做的。 丁说:乙说的是事实。 经调查,证实这4人中有两人说的符合实际。 由此推出(
23、 )。A. 是甲做的好事B. 是乙做的好事C. 是丙做的好事D. 是丁做的好事【答案】 B【考点】 假设【解一】 (1)此题似乎像矛盾解析题型,但题干中条件并没显现出矛盾。题干条件不确定,采用假设法。(2)假设乙真,则甲和丁都真,推出三个真,与条件两真两假不符,故乙必假。推出是乙做的好事。答案为B。【解二】 假设丁真,那么甲和乙都真,出现三个真了,与条件两真两假不符,故丁必假。丁说“乙说的是事实”为假,推出:乙假。即乙说“我没有做这件事”不是事实,实际是乙做的好事。因为只有一个人做好事,所以其他人都没有做。答案为B。【提示】 如果先假设甲为真,则乙、丙、丁的真假不能确定,解析试题要果断放弃这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逻辑推理 决胜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