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复习资料.doc





《园林规划设计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规划设计复习资料.doc(8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园林规划设计复习资料园林规划设计复习资料园林规划设计要点一、绪论1、园林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园林小品等途径,创作而成的优美的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2、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一)科学依据(二)社会需要(三)功能要求(四)经济条件一项优秀的园林作品,必须做到科学性、社会
2、性、功能生、经济性和艺术性紧密结合、相互协调、全面运筹,争取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单纯地追求适用、经济,不考虑园林艺术的美感,就要降低园林的艺术水准,失去吸引力,不受广大群众的喜欢;如果单纯地追求美观,不全面考虑到适用和经济问题,必须在适用和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美观必须与适用、经济协调起来,统一考虑,最终创造出理想的园林设计艺术作品。二、中国园林概述重点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1、生成期:殷、周、秦、汉。 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3、全盛期:隋、唐。 4、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
3、:宋、元、明、清。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诗情画意。 3、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4、意境的涵蕴。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按占有者身份分: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2、按造园方式分: 人工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 3、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北方园林 江南园林 岭南园林 巴蜀园林 西域园林三、外国园林概述1、一般认为,园林有东方、西亚、欧洲三大系统。2、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台地园。3、17世纪法国规则式园林。4、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五、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和作用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大综合效益。六、园林构成要素1、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山岳风景、水域
4、风景、海滨风景、森林风景、草原风景和气侯风景等要素。2、历史人文景观要素包括名胜古迹、文物与艺术品类、民间习俗与节庆活动类、地方特产与技艺类。种植设计1、种植设计:依据园林总体规划图的功能景区布置要求,运用不同种类及不同品种的植物材料,按科学性及艺术性的原则布置、安排各种形式的植物类型。2、对植:指按一定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对应种植的两株或具有两株整体效果的两组树木景观。3、水体种植设计:是对园林中的湖泊、溪流、河沼、池塘以及人工水池等水体环境进行植物造景设计。4、花境:是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
5、法提炼、设计成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5、植篱:指由同一种树木(多为灌木)做近距离密集列植成篱状的树木景观。九、种植设计的原则v 1、尊重自然,保护利用。v 2、尊重科学,符合规律。v 3、因地制宜,适地适物。v 4、合理布局,满足功能。v 5、种类多样,季相变化。v 6、密度适宜,远近结合。十三、园林树木的配置方式(一)、孤植1造景特性 孤植是指单株乔木孤立种植的配置方式。此树又称孤植树。有时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是2-3株乔木紧密栽植,形成一个整体。但必须是同一树种,株距一般不超过15m,远看和单株栽植效果相同。孤植树下不得配置灌木。孤植树作为局部空间的主景,供人观赏;还可起庇荫作用,供人休息、
6、眺览。 2树种选择 宜选择树冠开张,体形雄浑;生长健壮,寿命较长,不含毒素,没有污染,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的树种。如雪松、黄山松、金钱松、香樟、榕树、鹅掌楸、鸡爪槭、垂柳、樱花、梅花、桂花、银杏、合欢、枫香、重阳木、七叶树等。但在具体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立地条件和具体要求。 3种植位置 孤植树种植的位置,总的来讲,要求比较开阔,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树冠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反映植物个体充分生长发育的景观;另一方面,作为局部构图主景的孤植树,应安排合适的观赏视距和观赏点,使人们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适宜的观赏位置。孤植树种植的具体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l)布置在开阔大草坪或林中草地的 自然重心处,(2
7、)配置在开朗的江、河、湖畔,(3)配置在可以透视辽阔远景的高地、山岗上,(4)配置在自然式园林中的园路或水系的转弯处、假山蹬道口以及园林的局部人口处,。(5)布置在公园铺装广场的边缘。4配置要求 在配置孤植树时,必须充分考虑孤植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要求体形与其环境相协调,色彩与其环境有一定差异。 (二)、对植 1造景特性 对植是指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种植的配置方式。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人口,用作进口栽植和诱导栽植。在园林构图中始终作为配景,起陪衬和烘托主局的作用,如利用树木分技状态或适当加以培育,形成相依或交冠的景框,构成框景。 2配置形式 对植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
8、两种配置形式。 (1)、对称式对植。即采用同一树种、同一规格的树木依主体景物的中轴线作对称布置,两树的连线与轴线垂直并被轴线等分。一般选择冠形规整的树种。此形式多运用于规则式种植环境之中。 (2)、非对称式对植。即采用种类相同,但大小、姿态不同的树木,以主体景物中轴线为支点取得均衡关系,沿中轴线两侧作非对称布置,其中稍大的树木离轴线垂直距离较稍小的树木近些,且彼此之间要有呼应,要顾盼生情,以取得动势集中和左右均衡。此形式多运用于自然式种植环境之中。 在非对称式对植中,沿中轴线左右配置的树木也可以采用株数不同,树种相同的树木,如左侧是 l栋大树,右侧为同种的2株小树;也可以两侧是相似而不相同的两
9、个树种;也可以两侧是外形相似的两个树丛。(三)、列植 1造景特性 列植是指树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列地栽植的配置方式。列植形成的景观比较整齐、单纯、气势;列植与道路配合,可构成夹景。列植多运用于规则式种植环境中,如道路、建筑、矩形广场、水池等附近。列植具有施工、管理方便的优点。 2树种选择 列植宜选择树冠体形比较整齐的树种,树冠为圆形、卵圆形、椭圆形、圆锥形等。 3栽植间距 取决于树木成年冠幅大小、苗木规格和园林主要用途,如景观、活动 等。一般乔本采用3-8m,灌木为13m。 4栽植形式 有等行等距和等行不等距两种基本形式。 (四)、丛植丛植通常是指由2株到十几株树木组合种植的配置方式。丛植所
10、形成的种植类型是树 丛。树丛的组合,主要表现的是树木的群体美,但也要在统一构图中考虑表现单株的个体美,所以选择作为组成树丛的单株树木的条件与孤植树相似,即必须挑选在庇荫、姿态、色彩、芳香等方面有特殊观赏价值的树木。树丛配置的要领: 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构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 平面布置要疏密有致,立面构图要参差错落; 树丛各植株个体之间在形态、色彩上要协调一致,同时要有差异,以体现变化统一的原则; 树丛四周要相对开阔,留有适宜的观赏视距。(1)两株配合 构图上应符合多样统一的原理。树木的大小,姿态、动势可以不同,但树种要相同,或同为乔木、灌木、常绿树、落叶树;动势呼应;(2)三株配合 三株配合最
11、好选用同一树种,但大小、姿态可以不同,栽植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一般要求平面为不等边三角形,一大一小者近,中者稍远较为自然(图4-2-4.1;4-2-4.3)图。三株配合,如果选用两个树种,最好同为乔木、灌木、常绿树、落叶树,其中大、中者为一种树,距离稍远,小者为另一种树,与大者靠近。(3)四株配合 四株树可分为31两组,组成不等边三角形或四边形(图4-2-4),单株为一组者选中偏大者为好。若选用二种树,应一种树3株,另一种树1株,1株者为中、小号树,配植于3株一组中(图4-2-4.5)。(4)五株配合 五株树可分为32或41二组,任何三株树栽植点都不能在同一直线上。若用2种树,株数少的2株树应分
12、植于二组中(图4-2-4.6;4-2-4.7)。(5)六株以上的配合 由二株、三株、四株、五株几个基本配合形式相互组合而成。不同功能的树丛,树种配置要求不同。庇荫树丛,最好采用同一树种,用草地覆盖地面,并设天然山石作为坐石或安置石桌、石凳。观赏树丛可用二种以上乔、灌木组成(图4-2-5)。 (五)、群植 1造景特性 群植通常是指由20。30株树木混合成群种植的配置方式。群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称为树群。它主要是表现植物的群体美,并以此构成园林局部空间的主景。 2布设位置 树群通常布置在有足够观赏视距的开朗场地上作为主景的树群,其主要立面的前方,至少在树群高度的4倍、林群宽度的15倍距离内,要留出空
13、地,以便游人观赏。树群栽植地标高最好能高出外围地段,形成向四面倾斜的地形,以利排水和突出主景。3. 立面结构 混交树群多采用郁闭式分层结构,从高到低最多可分为乔木层、亚乔木层、大灌木层、小灌木层以及草本层5个层次。 4平面布局 通常将高大常绿的乔木布置在中间,作为背景,亚乔木在其周围,大灌木、小灌木在外缘, 5生态要求 树群在树种选择和组合配置时,除了像孤植树、树丛那样考虑其与周围环境的生态关系外,还应注意树群内部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六)、林植园林中以大量树木进行栽植的配置方式,称为林植。1密林 林木郁闭度为0710,林地道路广场密度为510。(l)、单纯密林(2)、混交密林2. 疏林 林木
14、郁闭度为04 06;道路广场密度在5以下。由于疏林里林木密度较稀疏,常把疏林与草地结合营造,称为疏林草地。(1)、树种选择。以落叶乔木居多,落时树内应搭配适当的常绿树种。林下草地应选择耐践踏的草种,以利游人活动。 (2)、配置方式。宜采用自然式配置,(七)、篱植 主要类型 l)根据绿篱高度分。 绿墙:高度在一般人视高160cm以上,可阻挡人们的视线。 高绿篱:高度在120160cm之间,人的视线可通过但不能跨越; 中绿篱;高度在50120cm之间,是最常用的绿篱类型,时常所说的绿篱系指这种; 矮绿篱:高度在50cm以下,人可轻易跨越。十四1、居住用地:指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和单位生活区等
15、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4、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其要点为: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若干个田园城市(人口5万-8万)形成一个城市组群-社会城市。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5、 勒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图) 勒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其要点是:城市按功能分成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中心商业区等。城市中心地区向高空发展,建造摩天楼以降低城市的密度。建筑物用地面积应只占城市总用地的5,其余95为开阔地,布置公园和运动场。道路网采用棋盘式,用高架、地下多层道路系统等。6、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沙
16、里宁于1942年写的城市,他的生长、衰退和将来一书中对此作了系统的阐述。其两个基本原则是:把个人日常活动的区域做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活动的场所则做分散布置,人们不必使用交通工具就可以方便地工作与生活,这个理论在后来的美国大城市疏散中产生了重要影响。7、城市类型:按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城市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人口:特大100万人以上、大50-100万、中20-50万、小于20万和建制镇。11、城市用地分类: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分为十大类:a 居住用地:指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b 公共设施用地:指城市管理、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市级、区级、居住区
17、级公共设施用地。C 工业用地:指工矿及乡镇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铁路专用线、码头和道路等。d 仓储用地: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的用地。e 对外交通用地:指城市对外交通运输用地,包括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埠和机场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f 道路广场用地:指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用地。g 市政设施用地:指城市各级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其管理维修设施的用地等。h 绿地: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和自然风景区绿地。i 特殊用地:指特殊性质的用地。如军事用地、外事用地和保安用地等。j 水面和其他用地:指以
18、上九大类之外的水面和其他用地。自然风景区用地、农村用地、闲置地以及漏天矿区等。13、城市设计的含义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环境进行的三维空间的合理设计。城市设计要考虑空间艺术处理和美学原则。城市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必须考虑市民社会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十五1、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3、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5、绿地系统规划基本原则 (1)首先是因地制宜,从实地出
19、发重视城市内外自然山水地貌特征 。(2)按照国家有关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规定,考虑城市现状建设基础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各类园林绿地类型与规模。 (3)各类公园绿地达到均衡布置,满足不同居民的出游需要。(4)合理确定近期的远期规划,(5)树种规划要重视使用地带性树种,坚持以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引进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 (6)在其它各类绿地合理布局的前提下,为满足生态环境要求,增加生态防护绿地面积时可不受规定指标控制。 六、绿地类型 根据建设部2002年颁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的规定,城市绿地分类 如下:1、公园绿地: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
20、防灾等作用的绿地。(1)综合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全市性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 区域性公园: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2)社区公园: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居住区公园: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小区游园: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3)专类公园: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儿童公园: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
21、善设施的绿地。 动物园: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移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育,并具有良好设施的绿地。 植物园: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历史名园: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风景名胜公园: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游乐公园: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交好的绿地。 其它专类公园: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包括雕塑公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4)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
22、狭长形绿地。(5)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3、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4、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1)居住绿地;城市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2)公共设施绿地:公共设施用地内的绿地。(3)工业绿地:工业用地内的绿地。(4)仓储绿地:仓储用地内的绿地。(5)对外交通绿地:对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林规划 设计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