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长白山民俗文化内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长白山民俗文化内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一章 长白山民俗文化内涵.精品文档.第一章 长白山民俗文化内涵民俗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各民族多年来逐渐形成的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俗行为和独特的民俗艺术。本身具有鲜明的特色,即差异性。这种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有了特色,才会有注意力。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开发利用了具有长白山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才能够更好地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从而带来客源和经济收益。长白山旅游业的开发,要注重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从长白山其自身的景观来看,它有茫茫林海,巍巍高山,其自然环境和生态保存完整,因而成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并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
2、保护网。主峰白头山周围多火山遗迹,长白山天池为著名的火山堰塞湖,兼有瀑布,高山花园。长白山本身的自然景观,如此蔚为大观。满清文化、骑射文明、东北十大怪、吉菜小吃这些特色民俗资源的开发,会使长白山的山山水水,平添一种神秘和底蕴,和长白山的奇绝风光结合在一起,会形成一种难以言说的独特魅力。长白山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必然有大量资金的投入,也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善环境质量。与此同时,还会大大地提高地方的知名度, 树立地区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招商引资, 使文化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形成有机的整体;这种良性互动,有助于塑造和提升当地良好的城市形象。以特色民俗文化打造长白山品牌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开发特
3、色民俗资源,我认为最该抓住的就是“特色”二字。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民族服饰和风情、民俗民风、建筑还原、特产小吃,都是民俗文化资源的包涵范畴。这些人文资源的开发,一定要依托于长白山本身的自然资源,不能破坏长白山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要同长白山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全面发掘民俗文化,开发多种类型的民俗旅游项目。如探求长白山原生态还原模式;营造现代田园乡村模式;开发动静结合的民俗文化DIY模式等。如“东北十大怪”中的窗户纸糊在外、烟筒砌在山墙外,都可以通过民俗设施来体现。不多的投入,就能带来具有地方特色的场景,它所具有的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可使游客大开眼界,增长知识,有效的保护传统文化的完
4、整性,避免人为的破坏。姑娘叼着大烟袋、嘎拉哈姑娘爱、百褶皮鞋脚上踹、不吃鲜菜吃酸菜、养活孩子吊起来、吉祥喜庆粘豆包等东北的一些民俗,都可以设立不同的主题和参与娱乐项目。让游客们自己动手,DIY一下,亲手包包粘豆包,玩玩嘎拉哈,也试试叼着大烟袋的乡土感,这样会打破静态旅游的沉闷,做到民俗不俗,俗中有雅,动中有静。既确保了民俗文化得到弘扬和保护,又使游客从中亲身感受到当地的风情,在别开生面的活动中得到身心的充分愉悦,大大提高游览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没有宣传就没有市场,长白山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必须与宣传包装相同步,甚至宣传先行。同时大力发展具有纪念性、工艺性和实用性,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5、建立和发展适应游客需要的“看”的产业、“听”的产业、“娱”的产业、“吃”的产业、“住”的产业和“购”的产业。长白山旅游开发的得当,不仅有利于长白山民俗文化的传承,而且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长白山,使长白山旅游品牌形成更神秘、更有分量、也更瑰奇的魅力。 第二章 长白山历史文化长白山的形成早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之前,在更新世纪与上新世纪之间,因有地壳断裂的推动作用逐渐隆起一片台地,后来又经过多次的火山喷发活动而形成了以天池为主要火山通道的庞大火山锥体,距今,至少有1200万年的历史了。 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就曾经有所记载。记载说:“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不咸山”就是“有神
6、之山”的意思。在东北居住的少数民族肃慎、沃沮、秽貊、扶余、鲜卑、高句丽、蒙古、契丹等,都对东北境内这座最大的高山景仰和神化,许多有关天女不孕而生的神话都寄托在这里,因此,都称这座山为仙山。 在此之后,魏晋时期所著的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有记载曰:“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玄菟徙居勾丽,自单单大岭以东,沃沮秽貊悉属乐浪。”这句话是说,在汉武帝出征朝鲜之后,汉武帝之子汉昭帝于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便将玄菟族人迁居于高句丽之地,自单单大岭(即长白山)以东的沃沮族、秽貊族皆归属于乐浪。这里的“单单”二字,与满语中的珊延相近。珊延,即白色的意思;珊延大岭,即白色的大山。 后汉书东夷传和三国志东夷传史料中
7、所指“东沃沮”系今图们江流域至朝鲜北境,为一东北至西南走向的狭长地带,其西南部与高句丽接,西部抵今长白山。而“盖马大山”则指今长白山。 以后,在北史列传勿吉篇中又有记载。在南北朝的其他书籍里也常有“徒太山”、“徒白山”之称的出现。后来,又可在新唐书卷219黑水靺鞨传和新唐书渤海传看到记载。当时对长白山的称呼极不统一,有的叫徒太山,有的叫太白山、太皇山不等。 直到东北的契丹族和女真族定鼎中原,建立起辽王朝和金王朝之后,对于东北的第一座高山,才算出现了规范化的称呼长白山。在契丹国志中的记载曰:“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禽兽皆白。”辽史百官志圣宗统和三十年(公元1012年):“长白山三十部女直。”金史
8、卷一百三十五记载:“黑水靺鞨居古肃慎地,有山曰:白山,盖长白山”金史卷35:“女真地有长白山”;金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十二月,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三月,奏定封册仪物,每年春秋二仲择日致祭。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十月,“复册为开天弘圣帝”。清代沿用长白山名。清史稿:“长白山在此,上有天池,旧曰闼门。”长白山这个名字,是以该山特征为内涵的,历史上对该山的特征记载颇多。盛京通志:“山巅不生他树,草多白花”;长白汇征录:“山上经年积雪,草木不生,望之皆白,故名曰长白山。”大清一统志吉林山川混同江条:“今名松花江,源出长白山,北流会嫩江、黑龙江入海,即古粟末
9、水也。”又吉林山川长白条云:“古名不咸山,下名太白山,亦名白山。”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中原建立起金朝的女真族,一直把长白山作为他们的发祥地,经常要对长白山顶礼膜拜,以求保佑其国运昌隆,帝祚永延。金世宗完颜雍刚刚登基不久,就于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册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并命当时著名文人翰林院修撰党怀英修撰封长白山为灵应王册文,文中极力把长白山神化起来。皇帝又于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在长白山北建立灵应王神庙,命大臣持节备礼并带着这份册文前去祭奠。十年之后,金世宗皇帝于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册封了源出于长白山之大江松花江(当时名为混同江),并命大臣写了封混同江神为应圣公册文,持
10、节备礼前去祭奠。金世宗更加神化了他祖先的发祥地长白山和由山上流淌下来的松花江,说由于有了这圣山水,他的祖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才能够一路神威,扫平辽国、掳北宋微、钦二帝,并一度渡江占领了南宋京城,说这赫赫武功全仗长白山神和混同江神的天助神佑,才使得太祖天兵神速渡江。到了他的儿子金章宗完颜璟时,这位文武全才的皇帝于昌明四年(公元1193年)晋封长白山为“开天宏圣帝”,较之其父金世宗所封的王、公之爵位又高出一格,将其与天上的玉帝、地上的皇帝划为同一级别,位列于金朝开国弘治的圣帝的位置上。 到了清代,对于长白山的崇仰更是登丰造极。长白山作为满族的族源,也就是满族的发祥地。无论是肃慎,挹娄,还是勿吉,莫赫
11、(靺鞨)亦或是女真,都指的是满族,长白山是满族之根之源,此根此源是民族的象征,也是长白山文化的一个源兴活水。明朝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率部起兵,终于1644年率领膘悍的八旗兵入主中原,建立了大清王朝。因此清朝一直把长白山视为圣祖发祥之地,并将长白山尊为“长白山之神。” 清代很多重要典籍中都记载了仙女吞朱果而生爱新觉罗氏之先人的神话;而且树立柳条边封禁长白山区为圣地,禁止民人进山放牧、狩猎和采参。清代的几位有作为的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都亲自来东北祭祀其祖先的发祥地长白山、在附近建成望祭殿,以望祭长白山神。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乾隆皇帝巡幸吉林,亲临温德亨望祭殿望祭长白山神。而且,还
12、写了大量的咏赞祭告长白山的诗文。康熙有望长白山的诗和祭告长白山文(两篇),乾隆有祭告长白山文五篇,嘉庆有长白山告祭祝文二篇,写得都有声有色,叹为观止。直到清末,安图知县刘建还向朝廷上折奏请曰:“长白山为我朝发祥之地,天生圣人,削平区域于万斯年”,因此他建议上山重修神庙,以供俸长白山之神。经朝廷批准,这位知县组织人马四次登山察视,并摄下长白山名胜之地的照片40余张,归后编成长白山灵迹全影影集呈奏于朝廷。 然而,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一段历史的起源与终结往往有惊人的不可思议之处。满族起源于长白山,并以此为根基兴盛而建立大清国。而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退位之处就在长白山脚下鸭绿江边的大栗子镇。兴于此衰于
13、此,历史总是有惊人的巧合。 民国初期至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觊觎我国关东物产,烧杀掠夺,无恶不作。长白山区的中华儿女。凭借着高山密林,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十分重视保护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系统。早在1960年就建立了以保护温带生态系统为主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1980年1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列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被列为世界自然保留地;1986年9经林业部审定,国务院批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又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第三章 长白山奇特民风民俗山神节 山神节:由于长白山盛产人参,虽然清初严设禁令不准人们进
14、山采挖,但是私采的人还是与年俱增的,特别是康熙后期,山东、河北农民大量破产,这些破旧产农民为生活计便翻山过海来到长白山老林子里偷入禁区采挖,络绎不绝。进山采挖人参,俗称“放山”,是一项十分艰苦危险的劳动。既要躲避官府的缉拿,又要与严酷的大自然环境作斗争,因此需要由五、七人或十几人组织起来集体行动。领头的叫“把头”,人多时再设个“二把头”。进山时,先由把头领着大伙祭拜山神爷(俗称老把头),烧香摆供,磕头许愿,祷词曰:“山神爷老把头在上,弟子进山取货,请给指路,让我样开眼,拿了大货,发了大财,回来一定杀鸡宰猪给你还愿。”放山季节一般是开始于农历三月清明至白露期间,这时的采参叫作“放芽草市”,也叫“
15、放扫帚市”,六七月叫“放红榔头市”。由于放山是在农历三月开始,故而人们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十,作为山神爷把头节。山里农家,特别是进山挖参的人都要烧香上供,给山神爷把头过生日,人家做些好吃的举杯庆祝。祭祀时,还有一套似唱非唱的祷告词,曰: “家住莱阳本姓孙,翻山跨海来挖参,三天吃了个喇喇蛄,挖不到人参不甘心!”人参节:近几年来,长白山区的抚松、浑江、通化等市县,常于每年七、八月间举行人参节。届时,全城张灯结彩,载歌载舞,展开一片以人参为主题的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浓厚的山区特色和风韵,有许多精彩的地方是外地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因此,每年节日期间吸引来大量游客,其中有许多外地的以及国外的
16、客商趁此机会来洽谈生意要,协商各种投资与开发项目。在人参节举办的各项文化活动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莫过于“摹拟式深山采参活动” 。参加这项旅游活动的人,事先都要穿上当年放山人的服装,带上蚊帽,背上背筐,分头地拿上剪刀、快斧、铲子、鹿骨、签子、索宝绲、铜钱、红头绳等器具,然后由把头带领进山,按照事先设置好的路线进山挖宝。当把头将他们带到预定的地点后,把头在前面用索宝棍拨开草丛放“头棍”,在他旁边的三把头放“二棍”,然后一字排开每人相距十米左右,放“三棍”、“四棍”,最边上的人叫“放边棍”。这样的并排前进寻找,叫作“压趟子”。按照当年的老规矩,压上趟子后,人们便不准说笑打闹,必须聚精会神地寻找。有
17、谁发现了人参,便高声喊:“棒槌!”这叫作“喊山”,别人听见后,立即接问:“几品叶?”这叫作“应山”。喊山人发现瞅准后,马上回答说,三品叶或者是四品叶、五品叶。 按照当地人的习惯,管人参都叫棒槌;人参鸟叫棒槌鸟。几品叶是指人参枝几簇对生的叶子而言。品叶越高,人参的生长年限越长,价钱也就越高。如果发现有数棵人参生长在一起的,便叫“几品是堆”或“几品叶片”。 喊山过后,大家便赶凑过来,由把头带领挖参。挖之前先用两端拴铜钱的红头绳将参系住(据说是怕人参跑了,实际是取得准确定位的意思),然后用树棍支个架子将人参罩住,这才能动铲子破土挖参。遇到参须子要特别小心谨慎,一根也不能挖断。挖断须子的参,便不那么值
18、钱了。等到把须子周围的土用鹿骨签子都剔除干净后,便由把头将人参起出来,然后有人剥下附近的桦树皮将它包好。整个采参过程,规定十分严格,操作十分谨慎,也带有一股神秘的色彩。摹拟采参活动,也必须完全按照这个规程来做,因此也就倍感到有味道,而且,由于事先在旅游路线上都栽埋下了人参,所以参加者一般都能找到人参的,因此操作起来情趣盎然,决不会扫兴而归,一棵也找不到的。 小资料六旬翁抢救长白山民俗他不是民俗专家,却凭自己记忆用14年时间创作了200余万字的民俗书。虽然大部分书都没出版,但64岁的孙树发老人仍在坚持创作。他说:“我脑子里的长白山民俗文化记忆太宝贵了,要尽量全都保留下来。现在我写书不是爱好,而是
19、责任。” 孙树发的家里摆得最多的就是书。在他房间的一个书架上,放着两排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上都有标签:“长白山放山风俗”、“长春花子讨要歌谣” 老人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文件夹来,像是展示着宝贝一样:“我写书全凭记忆,从来不去查资料。我属于民间派,所有的东西均出自民间。” 第四章 长白山文化特色一。 长白山天池水怪 长白山像一条玉龙,横亘在中国的东北边疆,它以美丽富饶、景色壮观闻名中外。长白山主峰附近的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湖,湖内最深处达373米,平均水深204米。天池本来就以澄澈的湖水、沸腾的温泉和轰鸣的瀑布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但自1962年月有人用望远镜发现天池水面有两水怪互相追逐游动以来,它的
20、名声就更大了。 长白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并与五岳齐名、名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2007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A级风景区,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 著名的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荣获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基尼斯世界之最。 天池四周奇峰林立,池水碧绿清澈,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三江之源。从天池倾泻而下的长白飞瀑,是世界落差最大的火山湖瀑布,它轰鸣如雷,水花四溅,雾气遮天。二。 天池之水通大海长白山天池是中国最高最深最大的高山湖泊,南北长4.85公里,东西宽3.35公里,面积为9.82平方公里,略呈椭
21、圆形,犹如莲叶初露水面。天池水面海拔2189米,最深处373米,平均水深204米。总储水量为20亿立方米,全国平均每人占有1立方米之多。天池的特点是气候多变,风狂,雨暴,雪多,全年大风日在270天以上,平均风速为11.7米/秒。天池自11月末封冻至翌年6月初解冻,冰层厚达1.2-1.5米。天池之大,积水之多,是其它高山湖泊所不能比拟的。然而天池却只有一个出水口,即沿乘槎河行至断崖,形成68米高的长白瀑布。这一出水口的最大特点,就是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也不论是旱年少雨、涝年水大,都一律一直下泻,水量几乎不增不减。即使在最严寒的三九季节,长白瀑布被冰冻得银柱包裹,只留有三、四米的水流,但天池水
22、仍然照样流淌。有时长白山区夏季里干旱少雨,一连几十天不下雨,可天池水仍不见少。这样的池水可真够“水平”的,堪为一大怪事。怎样解释这一怪事?长白山江岗志略中记载:“天池在长白山顶为中心点,群峰环抱,离池高约二十里,故名为天池。土人云,池水平日不见涨落,每至七日一潮,竞其与海水相呼吸,又名海眼。又云,天池水清浅处,可以行人,数年前有猎夫自碧螺山下,渡至补天石旁,其中有热如汤泉,冷如冰海之处,五步外即深不可测,以足试之,滑腻异常,又名温凉泊。”东三省纪略中记载:“山顶有潭,图们泊,译言万也,言万水之源也。”天池还有“龙潭”、“海眼”、“温凉泊”等名称。抚松县地名志云:天池“除地下水外,主要从21.4
23、平方公里的集水面积中蓄积雨水和雪水。”天池水的水源主要应从地下水、雨水和雪水中聚合,那就应该按照这些水源的增减而发生变化,可是为什么常年不变呢?所谓“海眼”竞其与海水相呼吸,即与大海相通,可是大海与天池相差2000多米的高差,海水能上来吗?海水是咸的,可天池水甘甜凛冽,清澈见底,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天池这一池天水,既有地下水、雨水与雪水为主要水源,又有“龙眼”的“海水”相通,并且还有“龙宫”“龙王”的美丽传说,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使之更加神秘莫测了。三。 石头漂浮水上面将一块石头扔到江河湖海之上,任何一个正常人也会知道,石头会沉进水底,这也是常识之一。但在长白山区,却有一种石头,丢在水上不下沉
24、,稳稳漂浮水面之上,随波逐流,仿佛一叶小舟。当地人称其为“江沫石”,正确称谓“浮石”。 浮石是如何形成的呢?民间有种传说:很早以前,天池没有水,长白山遍地是火,是个火焰山,整天烟气腾腾,人鸟兽虫,啥也没有。天上有这么哥儿俩,哥哥叫玉柱,弟弟叫天柱,听说长白山成为火焰山,草木不生,很是同情,向玉皇大帝请求下雨把火浇灭。玉皇大帝恩准以后,下了三天三夜大雨,终于将火浇灭。长白山的火虽然灭了,但仍然又干又旱,没有一点水。玉柱跟天柱说:“咱们在长白山山峰中间挖个井吧!”天柱同意了,兄弟俩不分白天黑夜挖到七七四十九天,只听呜呜作响,突然,从井底蹿出大火来! 哥儿俩迅速跳上峰顶,只见大火越烧越旺,也是急中生
25、智,连忙往深井里填石头。石头丢进火中,也被火烧着了。哥儿俩不管那一套,还是一劲儿填石头。填了七天七夜,才把大火压灭。哥俩顾不上休息,继续挖井。先把填进去的石头挖出来,这些石头被火烧得轻飘飘的,净蜂窝眼儿。玉柱和天柱又挖了许多日子,终于挖出了水。水越涨越大,一直涨到山顶,顺着山害口哗哗往外淌,那些被烧过的有蜂窝眼儿的石头,漂在水面上,随着水一起流走了。这哥俩挖的井,就是天池,这些被火烧过的石头,就是江沫石-浮石。 这个传说,与事实有些贴近之处。实际上浮石是长白山火山爆发后由岩浆凝结而成的海绵状岩石。浮石的主要性能是不导热,根据这一特性,自然派上许多用场。四。木头沉在水下边木头可以漂浮水面,这是人
26、人尽知的常识。根据这种特点,先人们用木头做成独木舟,用木板钉制木船,做为水上交通运输工具,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在长白山海拔1700米左右的地带生长一种岳桦树,当地人称为“铁树”和“高山桦”,却与众树不同,不能漂浮水面之上,竟同石头似的,放到水面即沉入水底,令人称奇。岳桦树不像白桦那样高大挺拔,但却婀娜多姿,十分耐看。其木质坚硬,比重大,故尔能深入水中,为什么同一地带的其它树种则没有“沉入水中”的功能,则不得而知。由于岳桦树与众不同,自然产生了神话传说,据称跟老罕王之间还有段故事:五。 高山杜鹃顶雪开在长白山最高处的高山苔原地带,气候恶劣,土质脊薄,植被生长的条件非常差。这里年平
27、均气温为-7.3,7月平均气温8.7,无霜期平均70天左右,大风与雪也多于其他地方,严冬时节压在植物上面的积雪达2米多厚。这个地带生长着岳桦、笃斯越桔、长白沙参、高岭凤毛菊、高山梯牧草等低矮树木和植被。地下森林惹人爱长白山地域奇特复杂,形成了许多槽谷和陡坡,又有地下河流,地下温泉,地下溶洞,上至高山天池湖泊,下至林中水下资源,成为立体式多六类的自然景观,令人赞叹。在距长白山北坡冰场东5公里处,有一壮丽的瀑布景观,即洞天瀑。瀑深约15米,白河激流从上向下冲击,将玄武岩台地那坚硬的岩石切割成两块,而这两岸又近在咫尺,一步便可跨过。这瀑布便在洞穴内隐伏,呈圆洞状,所以叫洞天瀑。长白山志云:站在洞天瀑
28、北岸的龙吟亭上,脚下巨岩颤动欲堕,瀑声震耳欲聋,却看不见水流。“环顾四周无水流,涛声轰鸣峡谷游。疑是天崩地欲裂,俯首洞中挂飞流”。这是洞天瀑景观的生动写照。在这地下森林北侧不远处,二道白河穿过一条长13米的石洞一白水洞边的左岸崖壁上,又有六个排列有序的树化石遗迹。这些树化石林大约形成于距今一百万年以前的第四纪更新世。这对研究长白山的地质和生物进化的历史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地下森林与洞天瀑、树化石林紧密相连,高低错落,山、水、石、林溶为一体,构成了多层次、多画面的立体式的自然景观,这得感谢大自然的神奇造作。六。 聚龙泉里煮熟蛋长白山火山爆发时山崩地裂,岩石熔化,森林烧毁,炽热的岩浆使整座大山改变了
29、姿态。待它发狂歇息之后,它所造成的地质创伤仍然存在,那深山岩石下的岩浆并没有完全消失,而且仍在不停地活动和外溢,与地上之水发生冲突,使冷水变成热水,变成多处地下温泉。在长白山的温泉群里,大小几十处,近的则在山上喷涌,远的在几十公里、几百公里外涌出。这些温泉如今变害为利,成为解除人类疾病、促进身体健康的优质水源,可以治病,可以取暖,为人类造福。 这些温泉群分布在长白山区,地势不一,水量不等,温度不同。在天文峰下天池水边的湖滨温泉,由于靠近天池,海拔又高,所以水温仅为摄氏32。位于金壁之下的芦泉,泉水从一块黑色巨石旁涌出,水温高达78。在长白山西坡锦江上游的锦江温泉,泉口集中,多达7处,面积近10
30、平方米,终年有热水与气泡不断涌出。长白山天池记中描述:“江岸有汤池,曰汤泉,以名胜所在,不可失之,交臂乃浴于汤池,顷刻间汗出如浆,可见水温之高。”在锦江温泉之下二华里处,又有一处“洗眼泉”。文载:“锦江上源江中有巨石特起岩石上有双孔喷如线,热达沸点,名曰洗眼汤。这两股如线泉水,是由地壳深处沿地壳裂缝向上,穿透这块江中巨石而喷出,也是江中佳景之一。”又有著名的仙人桥温泉、十八道沟温泉等名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长白山地热温泉群。 聚龙泉是温泉群中水量最大、分布最广、水温最高的温泉,堪称长白山第一泉。它位于长白瀑布北约900米,在落笔峰北倒石堆下侧。分布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二道白河从温泉群中间穿过
31、。在河流方向的右方,泉口比较集中,有数十处之多,较大泉眼有7处。无数条热流从地底涌出,似群龙喷水,故名聚龙泉。长白山志中记载:“各泉水温不等,一般在60以上,最高达82,属高热温泉。温泉旁生长着稀有的植物温泉瓶尔小草,正是这种气温条件下生长的一种名草。泉口的涌水量一般为1.83.6吨/小时,最大可达5.96吨/小时。”又载:“聚龙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化氢气体,使它周围的青灰色火山岩染上一层层橙红色或翠绿色的凝华。这种含有硫化氢、钙、镁等物质的温泉,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对皮肤病、关节炎及风湿症等疗效较好。在聚龙泉下部建有“怡神浴”浴池,供游人在饱览长白山风光之余沐浴。”冬天,温泉周围,山上山下,白雪
32、皑皑,雪地冰天。而聚龙泉却依然是泉水铮琮,热气缭绕,附近的岳桦枝头,挂满了雾淞,与松花江下游吉林市的雾淞各具风貌。聚龙泉以其大、多、热而成为长白山名泉,使众多的登山人沐浴一番,品品这第一泉、第一水的最自然、最纯真。聚龙泉由于水温很高,水泡不断冒出,还能煮鸡蛋,不多会儿,鸡蛋便煮熟了,且有浓郁的矿泉气味,口感极好。有许多游人甚至自言自语:地下水不用人工加热,便能煮熟鸡蛋,真是奇怪!七 鸳鸯并非真恩爱鸳鸯,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一种鸟,千百年来,成为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象征。但经鸟类专家多年考察研究,却发现生活在长白山区的鸳鸯与传说大不相同,人们被鸳鸯的表面现象欺骗了。 鸳鸯属于侯鸟,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在
33、长白山腹地有树有河的地方生活,6月份产卵孵化,小鸟28天至越冬。这样,南方人也可以见至鸳鸯。但它们的老家,应该说是长白山。一般人看到鸳鸯游水,总是一雄一雌,形影不离,则造成误解,认为鸳鸯是雄雌恩爱,永不分离,倘若其中之一夭亡,另一个绝不婚嫁。实际的情况如何呢?也许您不相信,但却是事实:体壮的雄鸳鸯往往同时占有多只雌鸳鸯,体弱的雄鸳鸯甚至一只配偶也得不到;假如某只雌鸳鸯死亡,雄鸳鸯会加寻新欢,不为妻子“守节”。鸳鸯没有终身夫妻,繁殖期一过,雄鸳鸯便抛妻弃子,“我行我素”去了。 知道鸳鸯“并非真恩爱”的真相,人们还会不会再用鸳鸯鸟来比喻爱情和婚姻生活了呢?我想会的。因为人们头脑中长期形成的传统的固
34、有的习惯,很难一下子改变。 八。 一年四季同时在长白山那浩瀚的原始森林,大树参天,蒿草伏地,枯木倒卧,古藤缠绕,树挂飘缈,呈现出最古朴最自然的原始风貌。长白山的地势由高到低,以天池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垂直高度非常明显,在百余公里内海拔高度相差2000多米,体现了几千米海拔地带的林带植被,使这里的气候、土壤及植被变化非常明显。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长白山在夏季一个季节里,可以体现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游人从山下登山,到了山顶,仅仅几个小时,可是却仿佛经历了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在山下穿短衣短裤,到了山上风衣、棉衣也不觉得热,这是多么奇怪的地势和多么奇特的旅游之路啊。夏季来到了长白山,山下呈
35、现出夏季的林海景象。莽莽林海,绿涛滚滚,在燥热的温度和多雨的水份下,各种大树和植物鼓足了劲向上伸展,枝繁叶茂。田地里禾苗翠绿,茁壮生长。林荫下、山坡上的各种花卉已经怒放,争芳斗艳。 大山的半山腰也该是夏季里的景象吧,与山下相比,正好相差一个季节,仿佛正在春秋之季。野草刚刚发芽,吐出嫩绿,松树的树冠开始发青,长出一层新绿的针叶。河水清澈见底,淙淙流淌,却冰冷彻骨。伏在林中一冬的野生动物仿佛刚刚苏醒,正在朦胧的警觉这气候的变化。再上一点山势,是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岳桦林带,似乎仍然停留在秋天的季节里。野草枯黄,苔藓干脆,那低矮的岳桦仍然是老态龙钟。 夏季里的长白山顶,还没有把冬天的痕迹全部抹去,
36、沟谷里仍有大片的冰湖冰雪残留,被山上已流淌的泉水一点点化解。白云峰上依然白雪覆盖,白云飘渺。那从山上下到天池的悬崖上,几米厚的积雪刚刚开始塌落。站在山顶向下观望,天池里积雪未化,冰层未消,才开始塌落下沉。非要等到六月中下旬强烈的夏风吹来,连日不停的大雨,才能化开这一池天水。从开化露出水面到再封冻结成冰面,仅仅是四个月的时间,可见人们要看天池那碧蓝之水并非易事。长白山顶海拔在2400米以上,夏季里最高温度才达到78,所以山上没有夏季,只有春秋相连,而漫长的冬季多达七个月之久。 来长白山游览,冬季是一片林海雪原,冰雪覆盖。而初夏季节登山,便可体验四季的温度变化,观望四季植物的生长,也是一种奇特的旅
37、游方式。 第五章 长白山民俗传说一 长白山“仙市”的传说此事发生在乾隆初年,距今二百多年,都快三百年了,那时不光长白山,就是整个东北人都很少,甚至很荒凉,此地竟然凭空出现了一个六七里的城廓,里面很繁华,“俨然别有天地”。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派官员刘建封(1865-1952年,号桐阶,曾任奉天候补知县)任勘界委员,勘查奉天(今沈阳)、吉林两省界线兼查长白山三江(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之源。在这过程中,刘建封征集到长白山当地的一则“仙市”传说,并收入他编著的长白山江岗志略中,现为读者介绍如下,其原文虽为文言,但极为浅白,故而不全文翻译,个别之处,在括号中注明即可。原文
38、并未分段,为方便阅读分为三段。 原文如下:相传,乾隆初年,一樵者(注:砍柴者)入砚山采药,闻牛鸣,仰视一叟(注:su,年老的男人)骑牛,自黑石河左岸,驱而过。后随六七人,各负箱笼,争往白山,似赴市者。心疑之。念近中无此市廛(注:chn,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尾随以观其异。无何至汩石坡口(注:汩石坡是长白山东北坡口),见鸡冠岩下,绵亘六七里,宛然城廓。 老幼男女负者、担者、骑者、乘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樵夫下坡入市,历城门,循街衢?。两边多板舍,皆空。惟茶园、酒肆、货店、戏场珍奇罗布,焕若昆化。其楼台连亘,朱堂华阙,回异寻常。忽而雷雨大作,男女各分蔽板舍。少焉天晴,市人拥挤,争赴西门。樵夫从行
39、二里许,见城外湖水荡漾,画舱渔舟,不下千百。岸旁肆中陈列,菱角、多莲子、鸡头末(注:芡实,别名鸡头米、鸡头莲;鸡头末其实就是加工后的芡实,莲子、菱角、芡实都是生长在水中的,人称“水中三宝”),果品不一物,购食之,味清馥。余纳诸怀。喜而登舟。过木心亭,阅临池阁,凭栏远眺,水天一色。花雪比邻,俨然别有天地。 未几、夕阳在山,人影散乱,樵夫下舟登岸,寻古道返。奔波上于避风石前。坐而少歇。回顾岩前,惟有烟云缭绕而已。手伸怀中,莲子数枚尚在。归以示众,人以为“仙市”云。 此事发生在乾隆初年,距今二百多年,都快三百年了,那时不光长白山,就是整个东北人都很少,甚至很荒凉,此地竟然凭空出现了一个六七里的城廓,
40、里面很繁华,“俨然别有天地”。 而且那儿的地理环境、气候也和东北不同,生长有芡实、菱角、莲子等南方才有的植物。 最后,?入其中游历一番的樵夫离开后,回首再看,竟“惟有烟云缭绕而已”,刚才的一切全都不见了。现在的人,恐怕难以相信。然而此“仙市”之情景,如非亲眼所见,绝难描绘的如此具体形象,此绝非一个当时东北的樵者所能杜撰。更重要的是,樵夫还带了几枚当时东北没有的新鲜莲子出来,作为重要物证。这些都说明了,樵夫的奇遇的确是真的。 其实,这一切在修炼者的眼中并不奇怪,那个樵夫很可能是在一种巧合的情况下碰巧?入了另外一个层次和人类相同或相似的空间。二 长白山梅花鹿的美丽传说 美丽的天池吸引着天宫里玉皇大
41、帝的七个姑娘,她们舒展衣袖,飘飘悠悠来到天池里洗澡,因此又叫“仙女浴躬池”。长白山上生长着一种能治百病、延年益寿的“长寿草”。玉帝害怕长寿草被凡人盗走,于是,派黑龙将军在天池深潭里日夜守护。一年秋天,长白山下的村庄发生了瘟疫,贫苦百姓死了很多。真是新坟累累,哀哭遍野,哭声惊动了正在天池沐浴的仙女们,她们驾起五彩祥云,停在村庄上空往下望 ,好生凄凉:家家断炊烟,路上行人少。仙女中的六妹妹见状,愁肠百结,眼含泪水对姐妹们说:“我们快带长白山上取来长寿草,为百姓治病吧!” “不可,万万不可!”众姐妹忙阻拦说:“父王要降罪的!”“救人要紧,我不怕论罪!”六仙女愤然辞别众姐妹,独自飘向山顶,悄悄挖着长寿
42、草。黑龙巡视各山头回来,气得浓密的络腮胡乱抖,他按落云头,双手舞动银锤,大声喝问:“何人敢在此盗仙草!”六仙女右手一展,一道金光闪过,变出两把寒光闪烁的宝剑,只见她杏眼圆睁,柳眉倒竖说:“黑龙将军,我是玉皇大帝的六姑娘。”黑龙定睛一瞧,认出是六仙女,他慌忙扔下银锤,双膝跪倒,说:“不知仙姑驾到,有失远迎,卑职知罪,请仙姑息怒。”六仙女说:“将军,你未见山下百姓生病,死人甚多,我来取些长寿草为她们消除病灾。”黑龙诚惶诚恐地问到:“不知仙姑可有玉帝圣旨?”六仙女说:“没有!”黑龙一听,冷笑一声,站起来说:“那可不行,玉帝闻之会发怒的!请仙姑速回吧!”六仙女见黑龙态度骤变,斩钉截铁地说:“挖仙草,救
43、生灵,我志坚如盘!”“好吧,我押送你回天宫,一起见玉帝!”黑龙举起银锤向六仙女头上砸来。六仙女不答话,挥动宝剑交叉一驾,“咣当当”火星四溅,锤来剑往,黑龙翻卷,好一场厮杀。黑龙使出浑身解术,也不能使六仙女就范。他急忙显出了黑龙的原形,张牙舞爪飞往天宫,向玉帝报信去了。六仙女挖了9棵长寿草,办成村姑模样,来到村庄,教人们把长寿草用水熬成汤。病人喝了仙汤,顿觉浑身清爽,耳聪目明,恢复了元气。村民们扶老携幼,前来向六仙女道谢。黑龙气喘吁吁的撞进凌霄宝殿,把六仙女盗仙草为百姓治病的事告诉了玉帝。玉帝听后勃然大怒,立即派两名大力神下界,将六仙女抓到天宫。玉帝恶狠狠地对六仙女说:“私盗仙草,违反天规,贬你
44、到凡间变成鹿吧!”端庄、善良的六仙女被大力神押出南天门,抛到层层云雾里。六仙女落到长白山密林中,变成了一只美丽的梅花鹿。她头上的辫子变成了一对鹿茸角,身上的花衣裳变成了红褐色底下带有朵朵雪白的花纹鹿皮。她腾云驾雾,奔驰在崇山峻岭之中,每到夏天,她就来到长白上下的村庄,用自己的鹿角为百姓治病,人们都尊称她为“神兽”。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在长白山一代传开了,越传越远,一直流传至今。三。 天池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每逢旧历七月十五这一天,长白山必有天火喷吐,浓烟滚滚,光照天际。待烧到七七四十九天时,烟消去散,万物焚尽。山下百姓只好举家外走,流离失所。天火由火魔吞火而生。为了根治火魔,一位有氏无姓的姑娘,
45、主动召集族众,请求借助神力,除掉魔怪。她终于上路了,临行之前,族人送上一匹宝马和一簇野山花,以示答谢救命之恩。于是起名“日吉纳”格格。日吉纳艰难的登上了长白山顶。先祷告于风神,请求助威熄火;再祷告于雪神,乞求助威熄火,未几,因风、雪二神力弱,无济于事。最后她又祷告天鹅女神,求它飞上天宫,去天帝那里借用治魔法宝。天鹅女神被她的行举所感动,很快地飞入天庭,天神赐她许多冰块,返后交给了日吉纳格格。次年旧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天火又复生了。她带着刺骨的冰块,登上了天池火山口,一头钻进了火口中。此时,风、雨、雪神各展神术,很快将火口填平,烧红了的山峰冷却了,由于冷热不均,一声巨响过后,山峰坍塌下来,炸成个巨
46、大的坑,这就是天池的形成起因。火魔降服后,她又借助天鹅两只翅膀,飞入天宫,去答谢天神。不料被王母娘娘收下当作义女,之后天上六仙女变成七仙女了。她高居天庭,时刻缅怀父老乡亲。为作信物,撒下许多日吉纳花籽和其它名贵药材种籽,以求除灾治病。久而久之,她被长白山下的满族祖先奉为女善神。如今杜鹃花开遍长白山麓,各种名贵药材盛长于长白山大地。四 雪酿不咸山相传在很久以前,每逢旧历七月十五这一天,长白山必有天火喷吐,浓烟滚滚,光照天际。待烧到七七四十九天时,烟消云散,万物焚尽。山下百姓只好举家外走,流离失所。天火由火魔喷火而生。为了根治火魔,一位有氏无姓的姑娘,主动召集族众,请求借助神力,除掉魔怪。她终于上
47、路了,临行之前,族人送上一匹宝马和一簇野山花,以示答谢救命之恩。给她起名“日吉纳”格格。日吉纳艰难地登上了长白山顶。先祷告于风、雪二神,请求助威熄火。未几,因风、雪二神力弱,无济于事。最后她又祷告天鹅女神,求她飞上天宫,去天帝那里借用治魔法宝。天鹅女神被她的行为所感动,很快地飞入天庭,天神赐给她许多雪块,返后交给了日吉纳格格。次年旧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天火又复生了。她带着冰冷刺骨的雪块,登上了天池火山口,一头钻进了火口中。此时,风、雪神各展神术,很快将火口填平,烧红了的山峰冷却了,由于冷热不均,一声巨响过后,山峰坍塌下来,炸成个巨大的坑这就是天池的形成起因。其它的雪块四散飞落,覆盖了山头。火魔降伏后她又借助天鹅两只翅膀,飞入天宫,去答谢天神。不了被王母娘娘收做义女,之后天上的六仙女变成七仙女了。她高居天庭,时刻缅怀父老乡亲。作为信物,撒下许多日吉纳花籽和其它名贵药材种籽,以求除灾治病。久而久之,她被长白山的满族祖先奉为女善神。如今,杜鹃花开遍长白山麓,各种名贵药材、珍稀野,生资源盛长于长白山大地。 长白山的海拔只有两千多米,算不上崇山峻岭,也不及黄山清秀。但是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可以与五岳齐名,足见它的底蕴。当然,只靠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