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精品文档.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属于属芋类蔬菜,又名洋山芋、地蛋、土豆等。马铃薯肉色有多种:如白色、乳黄色、红紫色等;马铃薯的皮色有白色、紫色、黄色、红色和紫红色等;马铃薯的总产量在全世界居水稻、小麦之后,居第三位。本地和南方的马铃薯为何不能留种?(退化的原因有三种学派)A:第一主要是植株和根茎由病毒侵染所造成的,再有蚜虫广泛传播,主要有花叶、卷叶、和束顶等症状,因此选用抗病和耐病能力强的品种至关重要,如目前普遍推广的脱毒马铃薯。B:第二是温度的影响,在生长和贮藏期间受高温的刺激而使组织衰老所致,马铃薯体内的生理过程
2、,在高温的强烈影响下遭受了破坏,主要是氧化作用的加强,以致生长开始停止而个别组织和器官死亡。而种薯在低温条件下贮藏就能防止退化的速度。C:第三是衰老学说,长期采用无性繁殖,致使种性衰老变劣,退化的种性可以通过块茎携带给下一代,加剧了退化。1. 为什么马铃薯种性退化还没有淘汰?因为植株下部随时都在形成年龄不同的块茎,有一部分未成熟就收获,有自然复壮的作用。总之,马铃薯退化是有综合因素所造成的,内因是品种的抗逆性,间接外因是高温等环境的影响。2. 影响马铃薯生长的环境条件:A:温度:马铃薯性喜冷凉气候环境,种薯在4-5可以发根,5-7开始发芽,到10-12以上幼芽生长迅速而健壮,而以18生长最好,
3、在低温播种时先生根而后发芽,而高温播种时则先发芽后发根,茎叶生长以20左右最适宜,在25以上时,块茎几乎停止膨大,30左右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B;养分:需肥规律:幼苗发芽期N:P:K=6:8:9,发棵期到结薯期的吸肥量最大,分别为N:P:K=38:36:36,56:48:55.在整个生育期中,吸收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省农科院实验总结需肥规律的理论:N:P:K=2:1:5.C;土壤条件:最好不要连作,尽量轮作,注意不要与茄科蔬菜(如辣椒、茄子、番茄)连作。3. 马铃薯的结薯习性?马铃薯当块茎萌芽后,芽长3cm以上时,从芽的基部发生须根,以后自茎下没入土中的各节均生须根。根群分布于33cm的
4、土层中。个别可入土1-2米,开花期10来天块茎膨大最快,大约占50%的产量在此阶段形成。马铃薯栽培技术一. 选种及种子处理:在本地由于受生长条件的限制必须选用早熟、优质、抗病、高产的脱毒种薯,如中薯三号(65天、55-60cm)、费乌瑞花(60天、50cm)、郑薯6号(60-70天、60cm)、克新一号(80天、50cm)、早大白(60-65天、70cm)、东农303(数量多、较小、快淘汰)等。为节约用种和提早发芽,可切薯催芽处理,先“纵切”一刀,切成“三角”块,切口应靠近芽眼,切块每个重量不低于20克,一般30-50克,要求留有1-2个芽眼。一般亩用种120-150千克。环熟病和青枯病可借切
5、刀传播病菌,因此切刀要严格消毒,可用75%酒精、或2-3%来苏儿消毒,还可以用0.01%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为促进发芽,切口应靠近芽眼,一般2毫米。二. 整地与施肥; 土壤处理。在播种前,每亩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200克,或80%敌敌畏乳油100克,配制成炉渣颗粒剂1520公斤,撒于地表,并立即深耕耙平。马铃薯需钾肥较多、氮肥次之、磷肥较少。我们此地多采用年前地膜覆盖栽培,施肥多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法;注意肥料选用上,钾肥或复合肥必须不含氯离子,也即不选用含氯离子的任何肥料,因为马铃薯是忌氯作物;可以选用硫酸钾肥料或用硫酸钾配制的复合肥料,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抗旱、保温、保肥),垄上宽
6、达60cm以上,沟宽30cm,有利于保温和保墒。每亩用45%的硫酸钾复合肥50公斤,配施尿素5公斤,硫酸钾10公斤。三. 播种和栽植适期:由于生长季节和时间的限制,应适时早播,播种时间通常为终霜期前45天左右(本地终霜期在4月5日前后,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在1月底2月初,地膜覆盖+小弓棚栽培播种期为终霜期前推5060天。四. 马铃薯即使受晚霜的危害,但仍能恢复生长,使在夏季高温来临前块茎已充分膨大成熟。适时早播的由于当时温度较低,马铃薯先发根后发芽,出土后因根系已有良好的基础,气温升高后能迅速生长,提早结薯。未处理的种薯较催芽处理的适时早播。播上垄可采用芽眼朝下加强镇压的方法进行播种,但不能太深。
7、四马铃薯的除草技术 马铃薯播种后出苗前可亩用50%乙草胺100ml、48%氟乐灵100ml、72%杜耳100200 ml、48%拉索150ml加水50L进行全田喷药进行封闭除草。 马铃薯播种后至苗高10厘米前可用50%赛克津3080克/亩防治杂草。五 播种密度和深度要想使马铃薯高产丰收,必须合理密植,春薯以4500-5000株为宜,播种量100-150千克/亩;播种深度,在气温寒冷季节,播种宜较深,一般10厘米以上。但也不能过深;过浅也不利于发芽,并且幼苗生长不良,播种后进行封闭除草(如50%乙草胺150毫升/亩),然后覆盖地膜。六适时破膜 马铃薯地膜覆盖出苗后要适时破膜,破膜过早幼苗易受冻;
8、破膜过迟高温容易烤苗、烫苗。一般在终霜期后要及时破膜,扶出幼苗后要随后用土封住膜口处。七。除蘖、摘蕾和科学化控等其它管理:有的品种分蘖较多,为使养分集中,应进行合理除蘖,除蘖应在苗出齐后已能分辨出枝的好坏时进行,一般每穴选留最强壮的枝2-3个,除去弱苗,如播种不密的可留3-5个。为提高产量,在花蕾已形成花序抽出时,可及时摘除花蕾,这样可节省养分消耗,促使块茎膨大。同时可喷施膨大素来提高产量。注;当茎叶生长过旺时,60-70%植株现蕾,可用助状素或多效唑等进行化控。但在喷施多效唑或矮壮素时要注意植株的生长量。如果发现植株出现徒长现象,但尚未达到足够的生长量,可实行控制浇水,使植株比较缓慢地生长。
9、待植株生长达到较丰满时再喷施抑制剂。因为早喷施抑制剂,植株生长量小,可以控制徒长,但达不到高产的要求。在植株生长量大时喷施抑制剂,茎叶中养分向块茎中运转的量也大,能获得高产。一股喷施多效唑宜在现蕾至开花期进行。八。病虫害防治:病害: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病毒病(防治蚜虫)等A.早疫病 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水溶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B.晚疫病 可用8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进行防治。C.灰霉病 用40%多硫悬
10、浮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灰霉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施乐佳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虫、28星瓢虫、红蜘蛛、马铃薯块茎蛾和地下害虫(蛴螬)等A地老虎(土蚕) 幼虫在植株上用200倍敌百虫喷防。转入地下后可用用炒麦麸或豆饼5公斤,加5公斤2%敌百虫水溶液充分拌匀,撒入田间毒杀入土得大龄幼虫。B蚜虫 :吡虫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C红蜘蛛(螨虫): 75%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水溶液,20%三氯杀螨醇1000倍水溶液,25%杀螨锰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水溶液喷防。注意:虫
11、越小越易防治,治虫易早。九采收: 春薯没有明显得收获期,达到需要大小即可收获,以经济效益为主。收薯应在高温和梅雨季节前进行,最好在麦收前收获完毕。收获的薯防止暴晒,中午应用薯秧盖严薯块。运输要轻拿轻放,避免碰伤薯皮。(早熟品种从出苗到收获65天左右,正常情况下叶片变黄时可采收)。适时采收成熟的标志:大部分茎叶由黄绿色转变为黄色,薯块坚硬,周皮坚韧,连接块茎的匍匐茎已干枯容易脱落,食用马铃薯此时可开始采收,马铃薯在植株开花时块茎已达成熟阶段,此时块茎不够大,为充分成熟,此时收获产量仍较低,而且块茎中的淀粉等干物质的含量仍较低。收获前20天左右植株仍为绿色时用0.2%的青鲜素(MH)喷洒植株,经处理后的块茎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食用品质,抑制了植株的生长,并相当程度地阻止了块茎的发芽。十 中国为什么不能成为生产马铃薯强国?1. 就全国而言,平均亩产量仅为550千克/亩,只有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2. 生产和利用不平衡,加工利用率、增值率较低,产业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机衔接,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3. 马铃薯品质差:特别易感病毒病。我国又没有一个完善和严格的薯种标准和检测体系,为此薯农选用薯种较忙乱。4.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马铃薯专家王丙君研究员就发明了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快繁技术,在95年以100万美元转让给美国国防农业科技公司。虽然我国开始产业化,但规模和速度还很有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