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测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高中历史必修一测试题.精品文档.第一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图是国民党副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2.图l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2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图1太庙图2祠堂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国”与“家”结合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
2、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扰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两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戈所事事4金州区有很多地名都是以姓氏来命名的,如富家村、赵家村等。就此我们可以判断此种命名方式是以什么为纽带()A财产B地域 C信仰 D.血缘5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严格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B旨在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C西周金属冶炼业发达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6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
3、君。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轿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王朝完成了国家的空前统一,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权力的高度集中B中央政府各部门间互相配合牵制C.郡县制的推行D“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8.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予秦朝设置的()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诸卿9秦始皇构建强大封建王朝时,曾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其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通过控制郡守和县令任免权,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可
4、以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优秀军事人才可以担此重任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10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项不可能是真实的()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成阳的苏某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B公元前228年某月,一官员称赢政为大王,未受谴责C公元前218年,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并享有皇帝赐给的一块封地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11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经常巡游天下C深入民闻体察民情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12我国古代郡
5、县制和分封制的最大不同是()A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B具有行政、军事和监察职责C郡县长官由天子任免而非世袭 D直接接受中央政府命令和监督132007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l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D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14“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的“州官”,其最早的职能是()A管理地方行政B代表中央巡察地方C管理地方军事D代表中央节制地方15“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B尚书被中书取代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16.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皇帝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类别交给六部中的一个部去办理。请回答:剧本、分
7、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A秦朝、汉朝B汉朝、宋朝C秦朝、唐朝D元朝、唐朝17随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具体表现在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文化的兴盛等方面。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归结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A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官吏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18唐朝和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共同策略是()A分割宰相的权力B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C完善三省六部制D设政事堂提高办公效率19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
8、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D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20“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哪个朝代的制度()A汉代 B唐朝 C宋朝 D元朝21北宋初,大将符彦卿驻军大名府,专横一时,目中无人
9、。963年,太祖任命京官周渭为永济知县。周到任时,符彦卿心中不满但也无可奈何。符彦卿“无可奈何”的原因主要是()A.周渭身为高官,身份特殊B节度使的权位在知县之下C地方权力分离,无隶属关系D地方行政长官掌握地方将领任免权22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23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
10、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 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内外朝B唐代三省制C明代内阁制D清代设军机处24如果你到过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会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一见面(请皇帝旨)一述旨(拟皇帝旨意)一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一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25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
11、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是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26. 山东又称齐鲁大地,燕赵是河北省的别称。这些称谓源于()A秦朝的郡县制B西周的分封制C西周的宗法制D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27.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肯定了统一货币的制度D肯定了秦统一文字的政策28.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
12、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9. 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正确的是()参知政事的设置 宰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BCD30.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像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首描写清朝军机处工作的诗从根本上表明( )A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清朝官员善于见风使舵C清朝军机处的工作无足轻重 D清朝统治矛盾尖锐二、非选择题(31题24分,32题16分,共
13、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赢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权。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干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三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材料四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
14、语请回答:(1)据材料一,“三公”的出现有何实质意义?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2分)(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实行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6分)(3)据材料三,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6分)(4)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据此并结合材料四,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6分)(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4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分封秦朝疆域元朝疆域材料二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
15、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朱熹朱子语类材料四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个朝代分别
16、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3分)(2)根据材料二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3分)(3)材料三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4分)材料三作者对此看法如何?(2分)(4)材料四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有何不同。(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BBDAAABBCDCCBACAABCCACBCBABDA二、非选择题31答案:(1)“三公”的出现是对世袭制的否定。御史大夫的设置是君权与相权矛盾的产物。(2分)(2)态度:设宰相筹划大事,以弥补君主的不足。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既相互牵制又互
17、为补充;有利于加强皇权。(6分)(3)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而且还削掉了宰相的用人权和司法权。(6分)(4)元朝实行中书省制,中书省长官就是宰相。原因:中书省权力过重。措施:废丞相,权归六部,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6分)(5)趋势:相权渐趋衰弱,皇权日益强化。虽然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阻碍了新思想和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4分)32答案:(1)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3分)(2)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此项工程兴建的报告,门下省审议此项报告,尚书省将其兴建计划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3分)(3)具体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各地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4分)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失败。(2分)(4)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同时又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域。(4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