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doc(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高考资源网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容说课】本课设计通过创设一系列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知未知的地理世界,感受地理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因此,“导入”从中国的神话入手,如“地下分为十八层”,再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熟鸡蛋结构”情境,这些情景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再设置一系列的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问题,让学生有了探究的
2、动机,通过阅读课文、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发现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发生的变化和原因探究,进而推知地球内部真的很像一个“熟鸡蛋结构”。然后,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探究地球外部圈层,以及和人类的关系。做到了整节课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探究的主体,一个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课标要求】新课标要求掌握地球各圈层的构造及其主要特点,尤其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构造划分。同时通过读图、析图、分析资料等手段来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课标解读】根据课标要求会分析地震波的地理意义。清楚地震波特点并了解地震波线的概念,会在图上认知地震波并区分纵波和横波;其次知道地球的内部圈层,明白软流层,地壳、
3、地幔和地核并加以区分,会简单区分软流层和岩石圈;再次要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明确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1、地球内部圈层内容虽简单,但比较理论化,无法让学生用“眼见为实”来感受,所以通过实物比拟的方法来描述地球内部结构(如地球内部圈层就像一个鸡蛋剖面一样。)是一种比较好的“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的好方法。2、关于地震波中的纵波(P)和横波(S),学生在初中只能是看到过,在高中物理中还没学到该部分内容。所以,我们地理老师就应充当一回物理老师,要全面的把纵波(P)和横波(S)的相关知识讲清讲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好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特点。3、鼎城九中的学生基
4、础差一些,学习习惯差一些,都是一些苦命的屌丝娃啊,老师要注重督促,扎实基础。4、鼎城一中的学生基础好一些,学习习惯好一些,那是神一般的存在,老师要注重引导,培养能力。【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所以,在具体教学中,首先掌握地震波的特点: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物质的组成及特点。我们把地震波速度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纵
5、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做古登堡界面。根据这两个界面,我们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球外部圈层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后面的教材中会有更详细的介绍,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可简略点。当然,要强调的是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同样,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
6、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所以,人类只有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造福。否则,会使生态系统恶性发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A、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B、运用资料和图表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A、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B、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B、初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规律;C
7、、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4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教学难点】1“地幔”的有关知识。2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形成地球系统观念。【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演绎归纳法、合作讨论法、画图分析法等2、教学策略:建构学习法是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根据这一思想,本节教学采取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引导学习”策略,通过对比,读图、资料分析,合作讨论,演绎归纳等方式
8、,达到一种“旧知”构建“新知”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中,主要考虑了以下一些基本方面:A、人是有好奇心的,所以对“未知问题”的探索是一种永恒的学习动力。B、“学生活中的地理,在地理中生活。”所以,给学生以最真实的现实体验,这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式。C、地理教学特点的需要。地图学习,资料分析(也包括影象、图片等)对比分析,归纳,合作讨论等多元素学习,是地理学习的基本特点所在。D、人的认知特点需要。人的认知一般会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从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等,地理教学策略设计也要遵循这个特点。 【教具准备】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投影片(或多媒体、图片
9、)。札 记【学时】一学时 【教学过程】 课件展开,提醒学生上课了【导入】【用投影仪展示】 西瓜、鸡蛋和孕妇【导入新课】(师)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向自然界挑战的三大壮举。目前,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太空遨游,我们的深海探测器可札 记以下到深海,可谓上天有门,探海有路,但对于我们脚下的地球却是入地无径。那么地球内部到底什么样子呢?是否像传说中那样有十八层呢?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见一些只能在外面瞧瞧,但是需要知道里面情况的时候,那么,我们是怎么做的了? 西瓜,我们可以敲敲,或者开个小口, 鸡蛋,我们可以拿在手里,摇摇, 一个孕妇,肚子里是个男宝宝还是女宝宝,B超那么,同学们
10、,你们能想想,有什么办法,知道我们的地球里面是怎么样子的了?【用投影仪展示】 探究一 想一想: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生) (师)地震波 改进深部钻探技术,结合相关方面的科学设想。根据火山喷发的物质,获取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相关信息。地表的温泉、热泉可知地球内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地球物理遥感探测技术 【用投影仪展示】 课题和教学目标和自学思考布置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自学思考(35分钟)【用投影仪展示】 一 地震波1、地震波的定义2、纵波和横波的特点3、什么是不连续面布置要求学生结合25面的阅读部分和课件展示了解地震波,完成学案的填空题。1、地震波(1)定义: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
11、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叫 .(2)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地震波项目纵波(P波)横波(S波)不同点速 度较快可通过介质固态物质作 用水平晃动相同点布置探究题【用投影仪展示】探究二1. 发生地震时,在陆地上人的感觉咋样?在海轮上的感觉又咋样?为什么?2.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人们是先感受上下晃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3. 我们把上述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的地方称作什么?(生) (师)略 2、 :地震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过渡札 记我们了解了地震波的特点,那么,当我们在地层中引起地震,我们可以根据地震波再地层中的传播特点,初步了解地层的特点。【用投影仪展示】 二 地
12、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特点布置探究题【用投影仪展示】探究三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生) (师)略布置学生思考,完成学案上的填空题1、 根据地震波在地层中的速度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出两大不连续面。界面深度(KM)地震波的变化分界面17(33或者6)地壳和地幔2900地幔和地核过渡通过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我们发现了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这两个界面将地球内部划分成三层,下面,我们一起了解这些结构的特点。布置学生浏览,完成学案上的填空题【用投影仪展示】
13、地壳:(1)位置: 以上,地表以下。(2)厚度变化规律一般是:海拔越高, ;海拔越低,地壳越薄。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陆地地壳平均厚度 33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6千米,地壳的平均厚度 千米。(3)分层:分为 和 。硅铝层较轻,分布在表层,只分布在大陆地壳中, 中缺失硅镁层较重,分布在下层,在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中都有(4)组成:化学元素:矿物质:主要是札 记地幔:(1)位置: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莫霍面与 之间。(2)厚度:约为2800千米。(3)组成:主要是硅酸盐类,随着深度的增大,铁、镁含量逐渐增加,(4)分层:和 。(5) 软流层:软流层存在于 ,这里温度很高,超过物质熔点,岩石物质处于
14、塑性状态。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 的主要发源地。(6)岩石圈:地壳和顶部 (软流层以上)部分,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核:(1)位置:地球的核心部分,古登堡面(2900千米)以下。(2)分层:可以分为 和 。(3)组成: 铁和镍。 外核是熔融态 内核是固态小结:布置探究题【用投影仪展示】探究四 开放探究,言之有理就可1、通过观察地震波在地层中的速度变化,我们可以知道在不同的物质中,地震波的速度是不同的,试比较地震波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不同?2、比较软流层和古登堡面的地震波速变化,推测软流层地震波速度变化没有古登堡面大的原因?【配套练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
15、14时28分(北京时间),我国四川汶川县(31.0N,103.4E)札 记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破坏性巨大。材料二 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1) 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2)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感受可能是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3)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 界面,B为 界面,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
16、化有何特征?A 。(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 ,D+E ,F+G 。(5)地幔属于 态。(固态还是液态)过渡我们知道了地表以下的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那么地表以上的地球外部的圈层结构了?【用投影仪展示】三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1)作用: 是 的基本条件。(2)范围: 从地表向上到离地面20003000千米的高空 札 记(3)密度: 大气密度和压强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4)组成: 干洁空气和杂质、水汽2、水 圈:(1)组成:由 、 、液态水组成。(2)分类:海洋水、 、生物水、 ;(3)与人们的关系:地表水、地下水。(4)特点: 是 。3、生物圈(最活跃又是最重要的圈层)
17、:(1)分布: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水圈。最核心的部分:地面以上100米,水面以下200米。(2)生物圈不仅指的是地球上的生物,还包括生物的生存环境。生态系统: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其中 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配套练习】1、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为生物圈 B.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D四部分组成C. E、F合为岩石圈 D. 一般认为,G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2、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18、【作业巩固】1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A外地核 B内地核 C软流层D下地幔2.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太平洋 D.四川盆地3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 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4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B.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5在地球内部圈层中,莫霍界面划分开的两上圈层是 ( )A.岩石圈和地幔 B.地壳和地幔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上地幔顶
19、部6.地幔的软流层位于( )A.莫霍界面以上 B.上地幔上部 C.下地幔上部 D.上地幔顶部7. 地壳与其他圈层的区别是 ( )A. 地壳由坚硬的岩石构成 B. 地壳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内层C. 地壳物质构成密度较地幔、地核小,温度高D. 地壳中有软流层,所以出现岩浆活动8.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幔的厚度最大 B.地震波在地壳的传播速度比在地幔大C.软流层紧贴于地壳以下 D.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9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上地幔 B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C地球的内部物质都是固体 D除地壳外,地幔和地核都呈液态10某
20、地地下30千米深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中的游鱼,都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前后左右摇晃 B先前后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P波,上下颠簸 DS波,前后左右摇晃1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P波传播速度慢于S波 B.P波和S波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C.P波和S波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明显变慢D.P波只能通过固体,而S波则能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12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最大处是( )A.莫霍界面 B.地下1000千米处C.古登堡界面 D.地下5000千米处13.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速度示意图中,表示
21、海底可能储有石油的是 ( )14.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部圈层只有水圈和大气圈 B.内部圈层有地壳、地幔和地核C.地表以下到地核温度逐渐下降 D.地表以上到大气圈顶部温度逐渐上升16.地理环境中非常活跃的特殊部分是( )A.岩石圈 B.大气圈 C.生物圈 D.水圈17.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 (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A. B. C. D. 18.读下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球内部层次的名称:A 层是 ,B1+C+B2 一起组成 , E+F 一起组成 。(2)C代表软流层,这里可能是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3)岩石圈的范围主要是指图中字母 图中数字代表不连续面,其中代表 面,地震波经过此界面波速变化情况是 。参考答案:CADCB BADBC BCABB CD地壳 上地幔 地核 岩浆 AB1 古登堡面 横波消失,纵波减慢【课后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