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完整答案.doc





《城市经济学完整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经济学完整答案.doc(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城市经济学完整答案7.聚集的类型、聚集经济效应 城市经济学复习资料1.城市经济的内涵 内涵:1.要素空间分布的高度聚集性 2.经济活动的高开放性 3.投入产出的高效性 4.外部环境的高外在性 5.经济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和系统性 城市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空间聚集性。2.城市经济学的产生、城市经济学的含义 产生:城市经济学应城市问题而生。1965年,美国学者威尔伯。R。汤姆森发
2、表城市经济学导论为标志。 含义:解释一 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 解释二 城市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分析方法去研究城市问题以及城市地区所特有的经济活动。3. 决定城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1、 经济动因:比较利益、规模经济、聚集经济2、 经济机制:市场机制、计划机制、习俗机制3、其他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地理位置、资源等4. 熟悉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动因及应用分析比较经济 :比较优势的存在使贸易交换得以出现;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促使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聚集经济 :聚集经济效益则最终组成大城市的诞生5.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农业
3、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量的扩张”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质的提升”4.制度安排对城市化产生刚性影响6. 聚集经济发展的连锁反应与正反馈效应7.聚集的类型、聚集经济效应聚集类型:按指向性集聚分: a.同向多产业部门集聚 b.同指向多产业部门集聚 c.多指向多产业部门集聚按经济联系而形成的集聚分 a.纵向经济联系集聚:指一个企业的投入如果主要来源于另一企业的产出,那么二者之间存在着纵向经济联系。b.横向经济联系集聚 b.横向经济联系集聚:指那些围绕地区主导产业而形成的产业群体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指那些围绕地区主导产业而形成的产业群体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聚集经济效
4、应:近邻效应分工效应结构效应规模效应洼地效应8.城市化的动力机制A.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B.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量的扩张”C.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质的提升”D.制度安排对城市化产生刚性影响9.城市化各阶段的主要差异1.发展速度的变化 城市化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30% :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城市化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30%70%: 城市化高速发展 城市化高级阶段城市化水平70% :城市化发展速度有所回落,进入平稳阶段2.产业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初级阶段:农村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城市化中级阶段:农村经济已退居次席,城市经济全面崛起,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将,第二、三产业相继上升
5、,双方地位交替互换。城市化高级阶段:第三产业大规模发展,就业比重上升到50%;第二产业则稳定在30%左右;第一产业下降到10%以下。3.动力机制变化 城市化初级阶段:传统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表现为城市规模的膨胀、数量的增加,即城市外延扩张。 城市化中级阶段:城市在外延扩大的同时,也开始了内涵进展。传统工业继续发展,新兴工业相继登台,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城市化高级阶段:第三产业已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后续动力,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内涵提高,即城市现代化。4.空间形态的变化 由城市聚集于扩散机制所决定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运动规律。 城市化初级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呈零星的“点”状结构 城市化中级阶段:形成了城市
6、空间形态上的不均衡布局 城市化高级阶段:“城镇体系”一体化趋势大为增强10.影响城市化的经济规律 1.聚集经济效益 2.优位经济效益3.规模经济效益4.外部经济效益11.城市经济规模的含义、内在性与外在性 含义:城市经济规模是指城市经济的综合容量与范围。 包括: 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资产规模,市场规模,经济当量(经济当量一般以人均GDP来表示) 内在经济:指一个城市在生产规模扩大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与效益的增加。 外在经济:指整个行业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后,给个别生产单位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12.了解不同经济主体的适度规模P1:城市功能基本形成点:城市总产出=基础设施投入存量价值P2
7、:城市最小门槛规模:城市总产出和总收益、城市人均产出和人均投入的左交点。成本等于 效益的城市最小规模P3:城市最低成本规模:城市人均投入=城市边际投入.城市能够以规模效益吸引,企业的最 低城市规模P4:城市边际效益最高点:即城市化发展的拐点,城市边际产出的最高点。中央政府希望城市以此为核心实行调整。P5:城市人均效益最高点:城市人均产出=城市边际产出:城市居民收入最高的城市适度规模P6:城市最大经济效益的规模:城市边际产出=边际成本:城市企业意愿的城市规模P7:城市最大总产出规模:城市边际产出=0.城市规模仍可以在控制相应的少量扩大P8:城市最大人口规模:城市人均产出=人均投入.城市总产出=总
8、投入.城市总效益=0城市总规模停止增长时期农村剩余劳动者希望向城市P3P8点的人口规模,从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称为城市适度规模 13.城市规模效益的产生的原因及机制规模收益:又称规模报酬,它指所有生产要素同时变动从而使生产规模变动时所引起的产出变动的情况原因:大小城市生产函数相同,投入比例不同,城市产出量不同。 即大城市小城市 大小城市的生产函数不同,当投入比例相同时,其产出量不同,即大城市小城市机制:1,资本效益 2,规模报酬递增 3,规模收益14.城市规模的经济成本 1,私人成本:1,房(地)租房(地)价 2,空间移动费用:交通通讯、运输成本、迁移通勤成本 2.公共社会成本:1,社会成本:城市
9、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成本 2,聚集成本:拥挤和环境污染成本15.确定城市合理规模应注意的问题 合理正确的城市定位 正确评价城市地理位置、建设条件、历史发展特点、现有基础和存在问题等 合理正确的发展目标 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结构 正确测算城市容量 确定城市的环境容量和用地用量 选择最佳规模方案 确定合理的城市人口规模16.现代城市经济空间理论的内在机制17.产业结构的含义、类型含义: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量的比例及其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关系。类型:1、按生产部门划分 (传统的经济理论) 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等 2、按产品的用途分 上游产业:生产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产业 下游产
10、业:生产最终产品的产业 3、按经济功能分 输出产业(基础产业) 地方产业(非基础产业) 4、按生产要素分 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金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18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演化规律 该理论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将经济发展划分为: 传统结构阶段:以农业为主 二元结构时期:手工操作的农业技术和比较先进的半机械化、机械化、自动化的工业技术并存。 复合结构阶段:工业技术阶段普遍扩散到各产业 先进技术主导结构阶段:以当代高新技术为特征 高度化结构阶段:以完善的高技术体系为标志19.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资源结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三大关系的变迁农业社会期: 资源结构: 以背景型资源为主,人力资源以开发
11、体能为主,大范围的地域分异形成地带性分布规律。土、水、热的空间组合至关重要。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占绝对比重,手工业和商业服务于种、养业,处于依附地位。产业结构完全受背景型资源的制约。空间结构: 面状经济活动,形成分散的空间结构,出于安全的需要和受背景资源优越条件的吸引,形成了一些自然通道为主(河流、山谷)。流和网没有形成典型的原生空间形态。工业化初期资源结构: 背景型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为主,人力资源以体能开发为主。资源分布仍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中经济作物比重增加,第二产业中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食品)率先发展,然后是粗加工度的制造业的发展,商业开始活跃。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
12、仍呈发散状态,但已明显开始聚集,随采掘、纺织、食品工业的集中,形成了少数大型节点。区域通道建设加快,商品流增加,网络和等级开始形成地方性空间结构形态。相对封闭的区域单元内,首位城市得到极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依资源的丰度不同而形成地域分异现象,空间差异大。工业化中期资源结构: 以对象型资源为主,注重与特定产业相关的多种资源的成组分布,交通进步使资源在跨区域间位移,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智力资源日益重要产业结构: 资源导向型产业结构朝高加工度方向发展,资金和技术含量迅速增加,农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服务中生产服务型产业迅速发展。空间结构: 空间扩散成为主流,区域内小型节点快速成长,大中型节点间的通
13、道建设加快,生产力流量扩大,跨区域高级节点间由高级通道连接的水平网络形成,区域内由不同等级的通道连接多级垂直网络形成,等级系统完善承转空间形态。工业化末期资源结构: 物质性资源地位迅速下降,非物质性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地位十分重要产业结构: 高加工度制造业、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占主导地位.技术和智力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构成主导产业.农业以都市型为主,处于依附地位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在扩散力和聚集力的双重引导下迅速重组.一方面出现巨型国际化都市和大都市连绵区等高级节点;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过程迅速推进,多等级、多类型的通道连接节点,有形通道不断高级化和系统化,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经济学 完整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