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1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项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2021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1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项 .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项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题大纲版详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 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 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1)(4分) 第【一】 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7 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 “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思”、 “信
2、”两字作用的、给 2 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一些分。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答:【答案】 (2)(4分) 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 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 分。意思答对即可。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试题解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 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
3、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 分) 答:9、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 分) 答:【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从词的每一个意象上去思考,联系作者的思念之情去作答即可。【易错点拨】作用不能应从形式和内容量方面去做答,即不能从表达的情感上和描写的画面上入手。【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
4、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9、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 - - - - - - - - - 【解题思路】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情到至极,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以致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易错点拨】不理解意象之
5、间的关系,作者所选的意象,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念之情。【参考答案】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赏析】这首词后人评为“痴人痴事”。相思情苦,以泪洗面,还算常事;以泪研墨,却是痴态;以泪和墨润笔作书,更属痴绝。结语不说红笺因泪褪色,反说情深使红笺无色,语似无理,却是慧心妙语,令人称绝。上片由写景引出“千里念行客”这一中心。首句由物候点明季节,景物氛围渲染出离别的悲凉气氛, 【三】四句旨在怀人。下片承“千里念行客”一句,因寄书不得,思念之情无由寄托,故而弹泪。
6、全词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在文笔上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三】本大题共有4 个小题,共30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 11 题。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10、 7 分以下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3 分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 暗含江边之“堤” ,写“密树” 点出堤上之“柳” 。B 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 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
7、“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答案】 C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那么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那么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那么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以下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 分A
8、 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D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答案】 DE 【解析】读题干可知,此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 、白居易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9、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 - - - - - - - -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表达。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 字 10 分11、 【答案】略【解析】此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 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
10、要求。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 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安徽卷解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 题。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8.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 分答: _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 “涌”二字的妙处。 4分答: _ 8.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例如: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
11、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9、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例如:“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详解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6 分鹧鸪天预报 金 王寂秋后亭皋木叶稀, 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
12、面肥。 吾老矣, 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写了什么, 怎样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答案例如: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
13、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 - - - - - - - - - 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 分【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诗歌从诗句开始,然后从整体上思考。答案例如: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在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解析14.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 分野菊 【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
14、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 分(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 分(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 分【解析】 第(1) 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2) 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表达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第(3) 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 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
15、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色彩:“碧”“黄”情感:喜爱之情3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答案及解析1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 泪难收。 犹记多情, 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 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 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 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变做:纵使。1概括“杨柳” “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 分答: _ 答: “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
16、: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 分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 分答: _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 - - - - - - - - - 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2 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
17、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 分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 分答案: “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 分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夜深望月
18、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 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 分答案: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标准答案: 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
19、的低沉。 解析 此词属于小令, 短小精悍, 完全解读得细细品味其中每个字。同时得注意其中的中学课本常遇见的“天涯” “天涯共此时” “山月”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花”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碧云” “碧云天,黄叶地” 等意象以及情景交融的诗句、词句。 评点 此诗鉴出得好,节省阅读时间,又包罗选修所学,学以致用,命题者实为有心人!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语文【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 分) 度破讷沙( 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 ?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破讷沙,沙漠名。 ?
20、鹈泉:泉水名、(1) 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诗(2 分) 答案边塞(2)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 分) 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 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10 页 - - - - - - - - - 冷、声色等的
21、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解析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应是概括了这段历史。 “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 “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2021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项 2022 2021 高考 语文试题 分类 汇编 古诗 鉴赏 专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