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理论研究综述.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老年心理理论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心理理论研究综述.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老年心理理论研究综述.精品文档.老年心理理论研究综述摘要:随着心理理论研究逐渐深入,心理理论的毕生发展取向逐渐成为一条清晰的脉络,相对于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老年心理理论研究也开始得到研究者的重视。从以往的老年心理理论研究结果来看,虽然多数研究证实正常老年心理理论能力随个体老化而下降的趋势,但也有不少研究得出不一致的结论。本研究以老年心理正常群体为研究对象,从老年心理理论研究范式、老年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老年心理理论两成分及神经影像学研究的角度进行综述。关键词 :老年 心理理论1 引言“心理理论”最早由Premack和Woodru
2、ff对黑猩猩的认知能力进行研究时提出1,近三十年来相关领域的成果颇丰,尤其是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渐趋成熟。如今,研究者开始关注心理理论的拓展研究,并且把心理理论作为一个毕生发展问题进行探讨,老年人的心理理论发展也成为了研究的新课题。心理理论的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但较为一致的理解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如感知、知识、需要、意图、愿望、信念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2。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大概在4岁就已经获得了心理理论能力3,但4岁之后心理理论如何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理论是否会有不同的特点?这些问题引起了研究者们更大的兴趣,越来越多人开始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的心理理
3、论。国内的心理理论研究对象主要局限于儿童,成人涉及较少但也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关于老年人心理理论的研究才刚刚展开,并大多归属于成人心理理论研究而很少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国外关于老年人的心理理论研究较早,成果也较为丰富,以下的综述主要侧重国外文献。2 老年心理理论研究范式考虑到老年心理理论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点不同,采用相同的研究范式可能出现天花板效应,其有效性受到质疑4。目前更为有效的研究范式正在探索中,但也已有一些研究范式在老年心理理论研究中得到使用。2.1 一级错误信念任务错误信念范式最早用于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儿童的一级错误信念任务主要包括“意外转移”和“欺骗外表”范式,通过呈现故事考查
4、被试对他人的心理的认知和表征变化5。老年心理理论研究中也采用呈现故事的形式,German和Hehman在对比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心理理论时要求被试完成两个任务,第一是推理一种心理或身体状态,第二是基于故事主角的正确或错误信念回答一些心理状态的问题。在这两个任务中,老年人的心理理论成绩都不如年轻人6。Phillips等人重复了以上研究的第二种任务得出了不同结论,即老年人在错误信念推理上不如年轻人,但是在正确信念推理上相反7。Duval等人要求老年人完成三种不同的一级错误信念任务,以卡通画测验为形式,包括口头描述、猜测卡通画中的主角意图及判断主角的偏好,结果发现老年人在以上任务中的表现都不如年轻人组或
5、中年人组8。2.2 二级错误信念任务二级错误信念任务主要考查被试同时表征多个他人的信念的能力,比如“我知道小红知道小丽不喜欢冰激凌”。儿童能够拥有完成这种任务的能力大约在5-7岁,可以推测完成二级错误信念任务相比于完成一级错误信念任务需要更多的执行能力和流体智力,因此认为老年人在老化过程中执行能力的下降会导致在二级错误信念任务上的成绩不如年轻人组9,这点已经被某些文献证实10-11。2.3 失言识别任务用于测查年长个体的心理理论水平的失言识别任务范式最早是由Stone等人提出的12,Stone认为,当人们说了一些令人尴尬的、伤害他人或冒犯了他人的话,而说话者不知道或没有意识到这些话该不该说的时
6、候,就构成了失言情境。被试如果对故事中主人公的失言行为能够进行准确的理解,说明被试的心理理论水平较高13。我国学者王异芳等人的研究中以青年人和老年人为被试进行失言任务的测量,发现老年人在失言任务上的测量比年轻人的表现差14。李孝明则发现青年组和老年大学组的成绩无显著差异,且这两组都好于老年中学组15。而MacPherson 也得出类似结果,并没有在失言任务上发现年龄效应16,同样地,Shaw等人也发现青年组和老年组在失言任务上的表现差异不显著17。2.4眼测验眼测验最早是由Baron-cohen在1997年提出的用于测量成人心理理论的方法18,并在2001年加以修订,要求被试根据仅呈现的眼部表
7、情的照片判断和推测人物眼神中流露的心理状态19。李孝明等人用眼测验对老年人心理理论水平测量后发现,老年人和青年组没有显著差别15,在Phillips等人的研究中,控制了教育程度和智力水平后,老年人的在眼测验的表现与年轻人组存在显著差异20, Pardini和Michelli也发现了这一年龄效应21。Bailey等人发现老年组的表现明显差于年轻人22,Duval等人让老年人完成两个版本的眼测验后发现,老年人在基本情绪的识别上与年轻人组没有显著差别,但是在复杂情绪的识别上明显差于年轻人组8。3 老年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执行功能是指灵活目标指向行为中涉及到的一系列认知加工,主要包括计划、工作记忆、控制
8、冲动、抑制、定势转移或心理灵活性以及动作产生和监控等23。对于执行功能对心理理论的作用,大致分为两种观点,第一种是领域特殊性观点,即认为执行功能只是在儿童期对他人的愿望和信念理解的最初构建起关键作用,一旦构建成功之后心理理论的表征系统就成为一个特殊的模块独立起作用,而不再需要执行功能的支持;另一种是领域一般性观点,即认为执行功能在心理理论过程中期即时作用,不管是儿童期还是成年或者老年期,执行功能始终作为一般认知能力参与心理理论的过程,心理理论不能独立地起作用24。3.1老年心理理论的领域特殊性研究Happe等人对比了年轻人和老年人在心理理论上的成绩之后发现老年人成绩高于青年人,这就为领域特殊性
9、观点提供了支持,因为老年人的心理理论并没有随着年龄增大而衰退,执行功能一般会随着年龄增大而衰退,老年人表现优于年轻人说明老年人的心理理论独立于执行功能,这就证明心理理论是一个特殊的模块25。另外我国学者王异芳在研究老年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时发现,匹配了智商和教育水平后,老年人的智商和执行功能与年轻人无显著差异,但是在心理理论任务上如失言任务上老年人表现的不如年轻人,这也间接证明了领域特殊性观点14。3.2老年心理理论的领域一般性研究German等人在实验中控制了心理理论任务中的执行功能需求,结果发现,随着执行功能需求的增加,青年人和老年人的成绩均下降,且老年人下降更明显26。这与Bailey和H
10、enry的研究结果一致,在需要抑制自己观点的错误信念任务中老年人组的心理理论成绩明显不如年轻人组,因此直接证明了执行功能的影响27。4 老年心理理论的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Brothers和Ring在1992年曾提出心理理论中的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之间的区别,认知成分主要关于对他人的认知状态、信念、思想或者目的的理解,情感成分则是关于对他人的情感状态、情绪或者感受的理解8。在心理理论研究中,不同的心理理论任务测量的可能是不同的成分,比如,错误信念任务需要被试的认知成分,即对他人信念的认知,因此偏重测量心理理论的认知成分,而失言识别任务或者眼测验需要被试对他人的情感状态有同理心,因此偏重测量心理理论的
11、情感成分8。4.1 老年心理理论的认知成分研究Happe等人对老年人的心理理论的认知成分测量发现老年人的表现优于年轻人25,Maylor等人则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老年人组与中老年组的表现都显著的差于年轻人组28。另外,Chariton等人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心理理论的认知成分的衰退与年龄之间几乎呈线性关系29。4.2 老年心理理论的情感成分研究很多研究者通过不同的任务类型,如口头短故事30、图片测验31、面部情绪识别32、视频短片33、眼测验34等方式,测量了心理理论的情感成分,并得出这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衰退8。然而,也有研究者利用情绪故事或者面部图片等方式进行研究,并没有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之
12、间有显著的差异35。Duval等人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虽然老年人在认知成分上不如年轻人,但是在情感成分测验上出现了不一致的结果,即在基本情绪识别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复杂情绪识别上老年人表现出了显著的衰退现象8。5 老年心理理论中的神经影像学研究Castelli等人对年轻人和老年人在完成心理理论任务时的大脑活动影像进行分析,发现两组被试的右额下回都呈现活动状态,同时这个区域还与对面部的视觉记忆编码有关10。然而,他们还发现老年人在左额下回的活跃程度高于年轻人,而额下回与言语记忆和选择有关,因此可以假设老年人的额下回是用于应对心理表征的困难,并且也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防止老年人心理理论水平的
13、下降”这一观点相吻合9。而Moran等人则通过老年人在三种心理理论任务上的大脑活动影像分析得出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的背面内测前额叶的活动减少了36。神经影像学研究在老年人心理理论领域的成果还较少,但是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释心理理论成因的方法,随着fMRI技术逐渐成熟,相信这种方法在老年心理理论研究中将会得到广泛使用9。6 小结目前,关于老年人心理理论的研究结论尚不太一致。从已有文献来看,大多数研究都偏向于认为,相比于年轻人,老年心理理论的认知成分存在较明显的衰退,但情感成分上较难达成一致。这些矛盾的研究结论很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实验任务造成的,因此探索适合老年人的心理理论范式,区分心理理论的不同成
14、分进行研究,成为后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参考文献:1 Premack.D & Woodruff G.Does chimpanzee have a theory of mind J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1978,1:515 -526.2 林佳燕,傅根跃,刘文庆,成人心理理论的研究回顾与展望.心理科学进展J,2010,456-463.3 Flavell J.H.Cognitive development: Childrens knowledge about the mind 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1999, 50
15、:21-45.4 李丽萍,符明弘,成人心理理论研究的任务范式综述.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2012(1),301-303.5 王益文,林崇德,“心理理论”的实验任务与研究趋势.心理学探新 J,2004(3),30-34.6 German TP, Hehman JA. Representational and executive selection resources in theory of mind: evidence from compromised belief-desire reasoning in old ageJ. Cognition ,2006,101:12952.7 Phi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年 心理 理论研究 综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