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训练模式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训练模式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训练模式研究.精品文档.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训练模式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首位,主张语文教学要体现问题意识、个性化学习、主体性学习,开放性教学,建构性教学,为主体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它在“阅读与鉴赏”方面,提出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而针对“表达与交流”,则倡导“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针对不同情境,学会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2、完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对于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新课标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要研究和关注学生在什么样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学习,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那就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在自主写作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功利性的阅读教学严重制约了阅读本身应有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学生自身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会、见解以及感情态度得不到重视,学习过程中只有被动的接受,理解、表达的能力逐步退化,而作为表达能力的重点的写作教学的突出弊端之一也在于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条条框框,自然让学生缺乏“
3、写”的欲望和能力,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丧失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熄灭了探索的动力与兴趣,最终扼杀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读写教学日渐倾向应试需求的情况下,学生总体阅读积累不够,阅读经验浮浅直接影响了表达水平特别是作文能力,所以学生需要不断地通过阅读获得间接经验,进行知识积累,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并全面打通提高写作能力的路径,因此研究“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这一课题是尊重学生这一学习主体,以人为本,全体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针对以上情况,本课题就是要关注学生读写的现状,找到读写结合的契合点,探索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方向,研究读写结合的最优方法,帮助学生彻底改善读写质量,从而全方位地
4、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语文教学真正地适应新课程提出的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信息论指出,阅读过程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而表达是一个信息输出的过程。研究读写一体化,就是旨在寻找有机整合两种能力的科学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它的科学性体现在它符合客观认知规律,呈现为一种互补渐进的过程。 2根据现代阅读认知理论,读者通过阅读使自己的知识储备产生与获得的知识趋同和趋异两种结果,它们分别促使读者的认知结构更趋牢固或形成更高级的认知结构;而依据相同要素说的关于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相互关系的理论,也能得出相似的结论。这对我们顺利找到并把握读写二元的结合处,科学安排读写教学和训练有很好的理论
5、支持。 3主体学生观则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学生主动探索,学为所用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对于读写一体化来说,读无疑是“学”的过程,而写则是“用”的过程。语文里的读与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截然分开的。 三、课题界定 读写一体化是以系统科学中的整体性理论为指导,以听说读写互载、互为、互动为主旋律,以“读写一体化”为核心构建的一体化语文教育观。它是以我国古今读写结合的理论与经验为借鉴,对操作层面的读写结合作出一种扬弃与整合而发展成的一种全新意义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读写一体化概念认为,文章是人们对客
6、观事物认识的产物,也是客观事物呈现的载体。我们倡导用听说读写互载、互为、互动的理念,强化读写一体化意识,用一体化读写的方式、方法,重新整合两者关系。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读写一体化从工具式的训练型教学走向依靠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 四、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实验,预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探索质疑,能动发展 探索质疑指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使其爱读书,善读书。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赏析文本,从文本中吸取营养,懂得吸取营养的方法和途径,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能动发展指通过读写一体的训练,由首先培养自己带有较强的目标意识进行阅读欣赏、写作技巧分析、处理
7、各种现存的语言信息,并作相关的表达训练进行强化,进而发展到主动自觉地将读的过程转换为写的过程。 (2)展示个性,创新发展 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的不可避免,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而这些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现象资源。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才有了探讨的空间,在探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或亮点,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认识。 五、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题,就是依托新课程教学理论的支撑,探索有别于传统教学读写分离状况的读
8、写结合的新模式,紧紧围绕“一体化”的理念,科学、系统、合理地设计、实现读写互补互促的关系,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性和授受的互动性,并且在实验活动中印证、确立相关的理念。具体为: 1、设计系列读写教学训练的目标和计划 2、探索构建读写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 3、科学设置课外阅读的定量定性指标,并订立相关指导与促进落实的措施。 4、设计多样化、富于创造性的的活动,研究它们对学生提高读写兴趣的意义。 六、操作要点和方法 1、问题教学法 注意“重述”、“关联”和“实现”三个学习阶层;认真合理设计各种问题。 2、语感教学法培养对学生的有意注意(语文意识),架构阅读写作桥梁。 3、“引导发现
9、语文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自己从字里行间探索问题答案,使学生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跃状态中。” 七、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阶段。(2011年9月10月) 本阶段进一步开展理论学习,密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读写一体化理念。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定期整理网络、杂志、报刊中的相关论述,及时学习,形成更为全面的理论系统。课题成员每人每周要负责收集一篇以上的相关论述,并认真学习,在课题中及时交流。 第二阶段:实践与研究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5月) 本阶段主要是通过语文教学实践开展研究。在常规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
10、主动性和兴趣性,并在课堂形成一种读写氛围,充分调动他们的读写欲望;或以边读边写的方式,创设氛围,调动学生当场操作,并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同时课题成员之间要及时交流总结,形成课后反思。 有计划地开展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积累方面的工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读写一体化资料的收集、积累上来,实现会读会写和提升读写水平。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6月2013年10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课题老师总结、完善课题结题报告,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经验教训,于7月份完成全部的研究。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条件 1、组织保证。 在学校教科室的领导下,科学管理、精心组织课题组成员有计划、
11、有步骤地完成研究任务。打算任务到人、责任到位、定期验收,邀请专家适时指导,保证研究质量。 2、制度保证。 制订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使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运用激励机制,重奖科研成果,对研究成员评优、晋级等政策倾斜,激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3、师资保证。 本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均为本科以及本科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5岁,担任一轮或多轮高中的循环教学,是学校的教学骨干,有较好的科研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4、经费保证。 学校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各项经费的使用,所需物品的供应,教师研究成果的奖励等,确保课题研究活动正常开展。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教学实践成果:通过本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制作一批教学课件,推出一些实施教学的典型课例,编写一套语文读写一体化练习 2、理论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实验报告,汇总并发表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3、队伍建设成果: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使 80%的老师能独立顺利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并在全校推广普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十、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长:周井岐 课题组成员名单:曲迎花、樊世英、阎庆伟、贺彩虹、胡志芳、毛月芳、张志林、李明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