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导读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导读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导读 .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 (J Dewey,1859-1952) ,美国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主义教育哲学的最主要的创始人。生于佛蒙特州柏灵顿市附近农村零售商家庭里。幼年和少年时代,他是一个偏僻乡村里的平凡而羞怯的孩子。他两岁时爆发了南北战争,其父应征入伍,参加了林肯总统的志愿兵。因家庭没有定居一处,他快满8 岁耐才上小学。他度过青年时代的新开发中部地区,自从南北战争结束后,开始修建铁路和工厂,建设城市。年青的杜威在那里目睹了开拓者的积极生活,这对他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1859 年出版的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进化论也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
2、1875 年 1889 年,就学于本州大学。18791881 年,在南方石油城一所中学里当拉丁语、代数、自然科学教师。1881 年 1882 年,在本州一所乡村学校执教,这时期跟着佛蒙特大学教授托莱研究哲学史。1882 年,在哈利斯主编的思辨哲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假说。1882年,入霍金斯大学攻读学位。1884 年,以康德心理学获得博士学位。18841888 年,任密执安大学哲学讲师和助理教授。1888 1889 年,担任明尼苏达大学哲学教授。18891894 年,被聘到密执安大学担任哲学系主任。研究新黑格尔主义和实验生活心理学。1894 1904 年,到芝加哥大学任
3、哲学、心理、教育系主任,这期间他抛弃了黑格尔主义,转而接受工具主义。1896 年 1903 年,在芝加哥大学创办实验学校,起初办小学,后来一直办到大学预科,他的进步教育就在这里实地试验。18991900 年,任美国心理学研究会会长。1904 年,哥伦比亚大学聘他为哲学教授,直至1930 年退休。 19051906 年,任美国哲学学会会长。1915 年,任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名誉会长。1938 年,被选为美国哲学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杜威在一生中,曾到日本、苏联、中国、墨西哥、土耳其等很多国家进行讲学和访问,并留下很多著作。据统计,共有专著44 种,论文815 篇,传播于几十个国家。其中有关教育学的主要
4、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 (1897 年) 、学校与社会 (1899 年) 、儿童与课程(1902 年 ) 、逻辑理论研究(1903 年) 、教育上的道德原理(1909 年) 、教育上的兴趣和努力(1913 年) 、明日之学校( 与他女儿合著)(1915年) 、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 年) 、进步教育与教育科学(1928 年) 、教育科学的资源(1929 年) 、我们怎样思维(修订本, 1933 年)、经验与教育(1938 年)、人的问题(1946 年) 。杜威教育思想兼有儿童中心和社会改造思想,这与其经验主义、民主主义哲学思想是相适应的。杜威教育思想作为当时进步教育运动( 资本主义改良主义)
5、的一产物和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一种批判,对当时美国新教育体制的产生与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民主主义和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 ,1916) 副标题是教育哲学概论,门罗(PMonroe)编教育学教科书系列书之一,麦克米兰社出版,后由FPPE出版,有 20 多种译文。中译本民本主义与教育,1928 年由商务印书馆印行,邹恩润译述, 陶行知校订, 1947 年和 1949 年再版, 全书共 424 页。1990年 10 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纽约麦克米兰社1937 年版翻译出版, 译者王承绪, 共 399 页,30 余万字。杜威的代表著民主主义和教育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他在芝加
6、哥实验学校实验以及当时教育改革理论研讨中基本形成的教育思想。该书被誉为教育的经典著作,进步教育理论的总纲。下边根据1990 年中译本,全书的结构、主要观点介绍如下。序。1915 年,杜威写于哥伦比亚大学。简要地指出本书讨论所包括的范围:指出建设教育的目的与方法,探索和阐明民主主义社会所包括的思想和把这些思想应用于教育事业许多问题的努力。本书的指导思想是把民主主义与科学上的实验方法、生物学上的进化观念和工业的改造相互联系起来,并一一指出这些在教育中引起的变化。除了序以外的26 章的题目是:(1)“教育是生活的需要”;(2) “教育是社会的职能”; (3)“教育即指导”;(4) “教育即生长”;(
7、5) “预备、展开和形式训练”;(6) “保守的教育和进步的教育”;(7) 教育中的民主概念;(8) “教育的目的”;(9) “自然发展和社会效率作为教育目的”;(10) “兴趣和训练”; (11) “经验与思维”;(12) “教育中的思维”;(13) “方法的性质”;(14) “教材的性质”;(15)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2 “课程中的游戏与工作”;(16) “地理和历史的重要性”;(17) “课程中的科学”;(18) “教育的价值”;(19) “劳动与闲暇” ;(20) “知识科目和实用科目”;(21
8、) “自然科目与社会科目: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22) “个人和世界”;(23) “教育与职业”;(24) “教育哲学”,(25) “认识论”; (26) “道德论”。下面介绍本书所阐述的主要教育思想与观点。1教育是生活的需要:生活即教育。(1) 生物与非生物不同,只有通过更新才能维持自己。社会生活也和生物一样,是个在适应与改造环境中更新的过程。自我更新而维持生命的原理,不仅可用于生理意义上,而且可用于经验上。这是说,社会生活是社会经验的更新过程。(2) 所有人之间的沟通和不同世代之间的传递是经验更新的必要条件。(3) 所以经验的传递与沟通是社会生活的必需。如果说“教育在广义上是沟通和传递过
9、程。是社会生活之必需。”“一切沟通都有教育性”,而且“社会的生活与沟通完全相同”,因此“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也都有教育性” ( 这是说,我们要避免偏重学校教育的观念,我们有两种不同的教育,一种是与他人共同生活中获得的教育;一种是我们为青年准备的教育。从此得出的结论是:教会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2教育是社会的职能,学校是特殊环境。教育本质上是社会的职能,并不是学校固有的职能,对此杜威做了如下几点说明。(1) 一个人的活动与别人的活动有关系的时候,他就有了社会的环境,他们所做的事和能做的事,都要看别人的期望、要求与责备为转移。与别人有关系的人,若不顾别人的活动,就不能做他自己的活动,因为别人的活动
10、是实现他的各种趋势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就因为如此,“社会的环境能通过个体的种种活动,塑造个人行为的智力的和感情的倾向”。(2) 但社会的一切信仰、感情与知识能不能直接传给青年一代?教育离不开环境,只能利用环境的作用间接地进行教育,即第一步造成的一种特殊环境 ( 特殊媒介 ) ,来引起某种反映,第二步使他们变成集体活动的参与者。所有意义、价值都不能不在共用的经验、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形成。(3) “学校之特殊环境”。由于社会的发展与复杂性,出现了一个特别的环境学校。学校有三个格外重要的功能:第一,供给一种弄成“简易的基本的社会”的环境;第二,把社会环境加以理想化,排除掉无价值的因素,以使它成为“改良行
11、为的媒介”;第三,创造一个更全面、更好、更平衡( 人人都有机会 ) 的环境,以便青年不受其狭隘环境的限制。现在教育上的许多失败根源在于忽视了视学校为社会生活一种形式的基本原则。3教育即生长 ( 成长 ) 。上面已讲到“教育是生活所必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即是生活”。那么从上述两个命题可推导出:“教育即生长”。这个意思用教育上的话来说, (1) “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教育即是不断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不能把生长看做是朝着一个固定目标进行的运动,而应把生长本身看作是目标。(2) “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教育的价值在于
12、它能否创造继续不断的生长欲望,能否供给方法。(3) 生长的能力,一有赖于自己的可塑性,二依靠别人的帮助。由此可知,教育的历程即是继续不断的生长的历程,在一个人一生的每个时代里面都是以增加生长能力为目标;教育的结果,就是使人获得更多的教育能力。这种观念与如下三种传统观念相反。(1) 准备说:即把教育看作对某种将来责任或权力的准备。这种观念不能使师生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利用当前的需要与可能的事情。由此发生四种恶果:使儿童丧失现有的动力;不能使环境发生教育效力;忽略学生个人的特别能力的标准;使人不得不依赖外铄的动机。准备观的错误不在于把将来的需要看得太重,而在于视准备为现在努力的总源泉。准备当然是极
13、为重要的,所以要用全部精力尽力去丰富经验。(2) 展开 ( 开发 ) 说,即把教育看作由内向外的开发。表面上看,这与生长观接近,但开发与准备一样,都使人忽略现在“有机体的趋向” 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 按福禄倍尔等人的观点看人有某种含蓄不宣的、潜在的 “整体” 、“绝对”,所谓生长只不过是渐渐地把它显露出来,生长不过是过渡阶段。(3) “官能的训练”( 形式陶冶 ) 说,即认为教育就是反复训练知觉、记忆、志愿、判断、概括、注意等能使人成功的能力。洛克等人的理论把教材视为表面的无关紧要的东西,教材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训练普遍的能力罢了。其错误在于:第一,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14、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3 没有有待开发的现成的能力;第二,人的活动不可用和操练肌肉一样的方法来训练;第三,每种训练的结果都有其特殊性,某种训练方法不能普遍利用;第四,人的活动能力与所用材料牵强划分开是属二元论;第五,观察、反思、判断、美感等都是有组织的,人之某种天赋倾向是运用某种材料所得的,能力随着所用材料而转移。这种理论使人们偏重于训练范围狭隘的特别技能,忽视青年的创造能力、发明能力、重新适应能力的培养。4教育即改造。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教育无时没有一种当前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直接改造经验的特性。这种观点与他的生命观(“更新”
15、) 和生长观 ( 教育即生长 ) 一脉相承。杜威对教育下了一个专门定义“教育即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教育,第一能够增加经验的意义,使受教育者认识他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能够提高指挥后来经验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预料将要发生的事,并能预先做准备,以便将来获得有益的结果和避免无益的结果。有教育功能的经验,不同于“呆板的活动” ( 不能自主的机械动作) 和“无恒的活动”(毫无目的,不顾将来结果的活动) ,“教育即继续改造”的根本特点是:“把目的( 即结果 ) 与过程视为一件事”。这是说,活动的经验是占时间的,它的后一步就是完成它的前一步,后面的结果就表现出前面的目的,这种完整经验使人
16、掌握良好的行动模式(“习惯” ) 。“一切教育存在于这种经验之中”。杜威还强调,经验的改造不但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教育不单能发展儿童与青年,并能发展将来的社会。教育即改造的观念既不同于上述的把教育视为遥远将来的“准备说”和把教育视为有一个终极目标的“开发说”;也不同于把教育看作由外面提供材料并培养智能的要素主义教育观,以及把教育视为以往的重演的永恒主义教育观。只有“教育即改造”( 或“社会改造”) 之教育才是进步的,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教育是保守的。5民主主义是一种联合生活的形式。教育是“社会生活”、“社会的职能”,但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里,教育方法、内容、精神彼此不尽相同。但是可以提出两个可以作
17、为衡量社会生活的价值:“一个团体的利益,使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到什么程度;这团体与其它各团体的相互影响,能否圆满,能否自由”。如照此两点进行衡量,专制国家是不好的团体,因为那里很少有公共利益,社会分子之间没有自由的相互影响,有一些人成为主人、特权阶级。其他一些人成为奴隶、“屈从于他人的阶级”。此外,有些党派、秘密机关以及团体,如只追求一群人的利益,把其它群体排外,就是反社会的。古代野蛮民族把外人视如仇敌。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与别人接触就使自己风俗解体。上面做为标准提出的两个价值充分地体现在民主社会。在民主社会,全体成员能以同等条件共享社会利益,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联络与相互影响,社会各种制度得到重新
18、调整。“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民主主义是一种联合生活的形式,在这种生活里面,各人的经验互相传达,不是片面的。”总之,民主主义的特性在于使共同参与的事业面积增广,个人的种种能力更能得到自由发展。在这种社会里,一方面人人有相等的求得知识的机会,发展个人的创作能力与适应环境能力,另一方面使每个人都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制裁发生兴趣,都能促进社会的变化。6教育本身没有目的。(1) 在民主社会里,教育的目的即是使人能继续不断地生长,也是不断地改造社会的习惯与制度。杜威主张,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教育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由外强加的目的,是社会关系不平等所致。由外施加的目的是固定和呆板的,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主主义与教育 2022年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导读 2022 杜威 民主主义 教育 导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