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期末复习资料.doc





《马基期末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基期末复习资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马基期末复习资料.精品文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绪论一、广义、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广义:马恩、列宁、毛邓江胡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狭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狭义)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1. 时代背景:时代的产物1)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虽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引发了经济危机。2)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2. 思想来源:马恩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
2、唯物主义 优点: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发展的,并努力揭(黑格尔观点 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合理内核”) 缺点:唯心主义,不彻底 费尔巴哈观点 优点: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提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缺点: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离开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代表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优点: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对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缺点:一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他们的“公正性”就荡然无存。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优点:批判了
3、资本主义社会,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阐述了新的社会制度产生了必然性,表达了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热切愿望。 缺点:未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自然科学基础:进化论(达尔文)、细胞学说(施旺、施莱登)、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焦耳)第一章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是什么: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 区别:a) 研究对象:哲学整个世界;具体科学某一具体领域b) 揭示规律:哲学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具体特殊规律
4、c) 作用:哲学指导认识、改造世界;具体科学为做事提供具体方法2) 联系:a)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b)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c)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关系的问题 1) 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本体论)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 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认识论)判断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康德、休谟)的标准4.唯物主义(分类标准:对物质的不同理解)1)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具体事物,如金、木、水、火、土依据:直观和猜测旧唯物主义代表人物:管子、赫拉克利特2) 机械(形而上学)唯物
5、主义观点:物质是具体事物的结构和属性依据:科学主义代表:费尔巴哈局限:机械性(把一切当事物看待霍布斯:人是事物)和形而上学性(不注重联系、辩证否定、矛盾)3)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不是科学上的具体事物或结构,而是作为本质概括的哲学范畴。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是否承认思维的能动作用5.唯心主义1) 客观:将事物的本质夸大为独立存在(柏拉图、黑格尔、朱熹) 区别:人是否被构成2) 主观:将主体感觉、思维夸大为本原(王阳明、贝克莱、慧能)6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6、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把时空和物质运动分割,会导致形而上学;否定时空的客观性会导致唯心主义)四、实践(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1.定义: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综合黑格尔的主观能动性和费尔巴哈的客观物质性)2.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3.为什么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1)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地包含三重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其意
7、识的关系。2)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的基本领域: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3)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物质生产实践是根本动力。五、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1.总特征:联系和发展1) 联系定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征:客观性(方法论: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反对主观臆造的联系) 普遍性(要以整体、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 发展: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和变化,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基本规律1) 否定之否定规律(联系和发展的方
8、向和道路)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方法论: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2) 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联系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和谐主要强调矛盾的同一性,也有斗争性)。(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结的属性和趋势,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a)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
9、无时不有,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b) 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特殊的。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认识和实践中抓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注意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我们要反对教条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 质量互变规律(联系和发展的形式与状态)a) 质、量、度质: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事物的规模、程度、
10、速度。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方法论: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在实践活动中,要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b)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与质变是互相渗透的。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量变开辟道路。要求我们注意量的积累,抓住机遇,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3.基本范畴六、意识1.起源1)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 人脑的机能3) 社会的产物2.本质:对客观世界的反映3.能动作用:1) 目的性和计划性。在意识中,不仅预先规定了活动的目标,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又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期末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