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色彩构成》授课教案 .pdf
《2022年《色彩构成》授课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色彩构成》授课教案 .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色 彩 构 成授课 教 案一. 色彩现象及其本质(重难点:光与色彩的关系)1. 色彩现象(教学方式:多媒体图片展示)不同的传统与民族风俗习惯产生了不同的民族色彩。色彩的作用:红橙使人兴奋,蓝色使人安静。红橙处有苍蝇,而蓝色处却没有。色彩三要素为:色相、明度、纯度(颜色的名称、色彩的明暗程度、色彩的含灰量的多少)。如果说,理论上色彩的变化是无穷多的,那么,人的肉眼却只能从中辨别有数的几百种。这个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就纯单色光谱辐射而言,肉眼可以辨别约210 种不同的光谱色彩,其中150 种在日光光谱中可见,另60 种是混合两种相互对立的色彩(互补色)的光谱辐射后形成的绛红类色彩。
2、2 色彩的本质(教学方式:多媒体图片展示)(1)色彩的来源色彩现象是一种视觉的现象,产生视觉的主要条件是光线,物体是受到光线的照射,才产生出形与色彩。眼睛所以能看见色彩,是因为有光线的作用,才得以看清四周的景物。所以,色彩是光线产生的现象,没有光,眼睛无法产生视觉,没有光线,也就没有色彩。太阳光通过三棱透镜,折射分离出七种不同色彩的光线: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 如再一次把七色光线透过棱镜进行分化,却不能使其扩散,于是将这一系列的单色光称为光谱。红色光的波长最长,紫色光的波长最短。红色光外的肉眼看不见的光线,称为红外线;紫色光以外,肉眼看不见的光线,称为紫外线。光谱:七种可见光波长
3、范围:赤 760 620nm 橙 620 585nm 黄 585 555nm 绿 555 510nm 青 510 480nm 蓝 480 450nm 紫 450 380nm 760nm 600nm 500nm 380nm 红外线 红 橙 黄 绿 青蓝 紫 紫外光 不可见光谱 可见光谱 不可见光谱再进一步讲, 光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光线的色彩性质,与光线的振幅与波长两个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振幅大小会产生明暗的区别,波长的长短产生色相的区别。波长越长, 越偏向红色;波长越短,越偏向紫色。(2) 、光线和色彩的关系从色彩的现象, 我们可以知道, 任何物体都有其自身的色彩,这些色彩看来好像是附着于物体的
4、表面, 然而一旦光线减弱或消失,任何物体上的色彩也都会失去。有时一个有某种固定色彩的物体,转瞬间却变成了别的颜色。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 外界看到的色彩是以光线为媒体,照射到物体上,经由物体的反射或透射之后,刺激我们的眼睛所产生的现象,所以光线和物体反射的变化,必然在色彩上产生变化, 其变化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论述中找到结论。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光源色光源是指
5、包括太阳、 电灯等凡是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光源所产生的光色, 就称为光源色。从太阳、日光灯、蜡烛、霓虹灯等所发出来的色光,其中太阳光呈白色的混色光,日光灯的光有偏兰绿之感,蜡烛光则偏红橙色。物体色物体在接受光线的照射后,吸收部分光线的颜色,反射其余部分光线的颜色。我们眼睛所感受到的物体的颜色正好是反射出来的光线的颜色。例如红苹果表皮, 在日光下只反射红色的光线而吸收其它的色光,因此产生红色的感觉。青椒表皮只反射绿色光而吸收其它色光,因此产生绿色的感觉,这种色彩现象称为表面色。然而,当用绿色光线照射红苹果时,由于光源色中没有红色的因素,也就是说苹果没有红色光可反射,而成为灰黑色,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
6、物体色瞬间改变的原园。一般对于物体色的确定,是以日光的照射为基本条件的,所以苹果不是黑色,而青椒还是绿色的。透明色这是一种较复杂的色彩现象。当某种物体呈现透明的晶体状态,如玻璃、 水晶。有机玻璃等,经过光线的照射后,本身可以透过光线的色彩而呈现出透射光色来,这种现象产生的色彩称为透过色。 当透明物体含有一定的杂质或色素时,由于杂质或色素对于光线的反射作用,对照射的光线便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而形成透明色。 所以透明色是透明物体滤掉光源色中的部分光色后,呈现的其余部分光色。复合光事实上一件物体并非只反射或透过光谱中的一种或两种色光,只是我们所感受到的是色彩的反射或透过出来的某种较多的色光,而其他的色
7、光也会有微量的反射,因此各种物体所产生的颜色,是非单纯颜色的光,它是以“ 复合 ” 的方式反射或透过的,故而叫做“ 复合光 ” 。物体的分子结构;物体的性质;光线的性质;物体表面现象,如光滑、粗糙等影响光的折射、反射、透射程度;观看时的心理因素等。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色光关系的如下结论。所有物体的颜色会依光源色的不同而产生变化,而且多数时候呈现出来的颜色并非只是单纯的单色反射光, 而是混合了数种单色光而形成的复合光色。把这一理论运用于设计中,尤其是舞台设计、橱窗设计、展示设计、室内设计等,利用各种不同色彩效应的光线,来营造设计不同的色彩气氛及效果。现以一个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常见的例子便能说
8、明,卖水果的小商贩用红灯来照射红苹果,使水果显得既鲜又成熟;卖烧鹅的小贩, 用偏橙色的白炽灯来照射烤鹅,使其油水欲滴,令人垂涎,这都是生活中对光色原理的利用。另外, 在光色关系中,物体色与受光量也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一般而言,一件物体表面接受光线照射时,光线越强,它所反射出来的颜色就越饱和、鲜艳,刺激度也越高。相反,光线越弱、颜色就越暗淡、越模糊,刺激度也越低。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是,当投射到眼睛的光线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变成白茫茫的一片,这种现象称为眩光,这是设计中对光的利用非常忌讳的。如橱窗、展示设计等,增加受光量的目的是提高视觉程度,而受光量过度,则适得其反。3、色彩与视觉的关系(教学方式:
9、多媒体图片展示)人之所以能够感知到光线并产生形状与色彩的反应,是因为眼睛的视觉作用,才产生的。 要了解视觉规律, 必须了解眼睛的构造。人眼睛的构造和照相机的构造一样,分为眼帘(镜头盖) 、虹膜、瞳孔(光圈) 、角膜、晶状体(透镜) 、网膜(底片) 、视觉神经细胞底层(包括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锥状、柱状细胞,即等于底片上的感光药膜)等,只要具有正常视觉功能的眼睛,跟完
10、好的照相机一样, 光线一旦进入后,瞳孔就发挥对光量的控制作用,使形象经过角膜的水晶体和玻璃体到达网膜上,便产生形状和色彩。网膜的锥状细胞是感应红、绿、蓝原色光的细胞,可以感知色彩; 柱状细胞对光线的明暗度有感知作用。锥状细胞和柱状细胞吸收光线后,将感觉刺激转换成信号,沿着视神经传达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产生色彩的感觉。当一个人的锥状细胞产生病变或先天性功能不全时、便产生感色力不足,称为色盲。 锥状细胞对光线的感觉较迟钝, 在较弱的光线下不起作用。柱状细胞对光线明暗的感应较敏锐,因此在弱光下依然还可以接受刺激,辨别明暗。这就是光线越弱颜色会越不饱和的原因。视觉与色彩的关系中,还存在一种视觉现象,当
11、眼睛注视一个物体一段时间,然后突然闭上,而物体的形状依然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象来,过几秒钟后才会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视觉残象。电影及动画的成相原理便是依此现象完成的。4、色彩与颜料(教学方式:多媒体图片展示)人类运用颜料来记录他们的文化传统,从远古以来便一直持续不断地努力,并且应用于生活与宗教活动中。 一方面用于对生活的记录;另一方面用于庆祝仪式,部族标识与图腾崇拜等。对于美的追求是一种与生具来的天性,宗教与生活给予人类求美、爱美的原动力, 使人类在历史中的美术活动,占有重要地位。 从许多自然界中拾得的色料物质被用作染料、涂料、颜料,成为装点社会、美化生活、传播文化的重要材料。从颜料的来源来看,在化
12、学合成技术尚未出现的时代,所有颜料均来自天然的物质,分为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两种。无机颜料来自天然的泥土、矿石、金属等原料,耐热、耐光、耐氧化、耐化学侵蚀,坚实而不容易变化,但是其附着物体的能力以及鲜明度较差,必须依赖溶剂来调配, 才能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有机颜料取自于动物及植物,如毛、 发、分泌物、 根、茎、叶、骨、排泄物、肢体、皮肤、皮脂、腺体、牙齿等物,经过各种提炼方法取得,由于其本身兼具有化学合成基础,发色效果好,鲜艳度高,着色力强,但是易与环境因素发生化学变化,色性不稳定,变色、褪色较明显。有余科学的进步,人工化学合称颜料的运用,使颜料制作简便,成本较低,价格便宜,耐久性及抗褪色性很强
13、,且颜色种类多达万种以上,并有千种以上在市上使用。二. 色彩的表现 ( 重难点:色光与色料的区别) 1 色彩的分类(教学方式:多媒体图片展示)大千世界的色彩,种类纷繁复杂,为了便于表现和应用,不得不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现代色彩学按全面、系统的观点,将色彩分为以下两类。无彩色无彩色的颜色是指黑色、白色和各种纯灰色。纯灰色可理解为由黑与白混合的各种明暗层次的灰色。值得注意的是,色彩学的划分,无彩色也是一种色彩,就象数学中“ 0 ”也是一个有理数一样。无彩色的颜色, 只有明度的变化,把所有无彩色的颜色概括起来,可得到按比例变化明度层次的颜色,从明度最亮的白色开始,依次为:白、亮灰、浅灰、亮中灰、中
14、灰、灰、暗灰、黑灰、黑等。有彩色如果我们把光谱分解的七个颜色,按顺序围成一个圆环,可得到一个供色彩研究及运用的色相环。 由于青色和蓝色都属蓝色系,因有时为了研究和运用的方便,常把青色和蓝色合成一个蓝色,可得最基本的六色相环:红、橙、黄、绿、蓝、紫,以及由它们混合所得的所有的色彩。色彩不仅有不同色相的变化,而且还有不同明度和纯度的变化,色彩的明度、 纯度和色相是研究色彩最基本的方向,也是色彩运用的三个最基本的属性。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
15、,共 12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明度色相环的外圈为深色相环,内圈混入了白色为浅色相环。如果混人黑、 白色的份量不同,其明度还可作更多层次的变化。低纯度色相环, 其分别加上了相同明度的纯灰色。如混入灰色的份量不同,其纯度还可产生更多层次的变化。特别色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有一类不属于上述两类之一的色彩种类,称为特别色。 特别色在使用时的视觉效果与上述两类不同,具有特殊性, 如金色, 银色和萤光色等, 印刷上称为特别色。特别色除了有不同的色相外,通过技术上的处理,可产生出不同的光泽效果。此类色彩的提出,是为了适应现代设计和现代印刷的需要,以丰富设计师的表现方法和设
16、计物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的。2 色彩的属性(教学方式:多媒体图片展示)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因为人的视觉只能辨别出色彩的这三种变化。色相是颜色的名称。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暗处加黑,明度低;亮处加白,明度高。纯度是色彩的含灰量的多少,含灰量多,纯度低;含灰量少,纯度高。色饱和度实际上就是色的纯度。在自然界中, 所有的色彩都或多或少地混入了白色光线。如果我们观察一组投射到黑暗中的日光光谱,我们所得到的色彩是真正“ 纯” 的,百分之百饱和的。彩虹是日光光谱在自然中的再现,但它是 “ 褪了色 ” 的,因为其中掺杂了大量的白色光线。明度的概念是相当主观的东西,它取决于众多的因素,传统上我们称一种色
17、彩“ 鲜艳 ” ,即这一色彩具有高的饱和度和明度。“ 苍白 ” 的色彩是指混有白色、色饱和低而明度较高的色彩。当色彩中混有灰色时,我们说这种色彩“ 脏” 了。这些说法已为画家们广泛应用,我们也可用这些习惯的说法来表达。色相和色饱和度是色彩的色度指标,或称为色彩的彩度。天然的和人造的各类物体中的大部分色彩都是或多或少混有白色或灰色的、按不同比例组成的各种光波。 色彩的感觉, 主要取决于占主导地位的光谱色彩。比如一种色彩由80 的红色、 10 的绿色和10 的蓝色构成,就是非饱和红色。摄影术语中的“ 偏色 ” 就用于表示这种比例,并大略地描述所得到的感觉。色相(颜色的名称)所谓色相是指不同色彩的相
18、貌或区别不同色彩的名称三原色或三基色 属于没有配色的原来的颜色:红黄蓝RGB,黄品青CMYK 。间色 两种原色相配。如橙、绿、紫。复色 两种以上的色相配。如绿橙、绿紫等。色相的范围相当广泛,光谱色中就有红、橙、黄、绿、育、蓝、紫七个基本色相,而不同的基本色相,按其色彩倾向的不同又可区分出不同的色相,如红色可进一步分为紫红、大红、朱红、橘红等色相。 色相环3 色相: RGB、CMYK 6 色相:红橙黄绿青紫12 色相: 1888 1967,约翰内斯 .伊顿 Johannes Itten色彩论、伊顿 “ 色相环 ” (瑞士)24 色相: 1853 1932,奥斯特瓦德Wilhelm.Ostwald
19、“色相环 ” (德国)红、黄、绿、青混合成8 组,每组再分3 色,得到24 色,分三圈放置100 色相: 18581918,蒙赛尔Albert H.Munsell修正的蒙赛尔“ 色相环 ” (美国)红、红黄、黄、黄蓝、蓝、蓝绿、绿、绿紫、紫 10 白 .1 黑 色立体立体色谱,是用三维空间的关系,将色彩的三要素(H 色相、 V 明度、 C 彩度)表现出来的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 - - - - - - - - - 学习必
20、备欢迎下载一种色彩图谱。它形成了色彩的立体构成推移,称为色立体。色立体则是通过色彩三要素,有规律地排列似球体,产生幻觉空间的韵律感。中心地轴:无彩色中轴圆周方向: H 不同的纬度是不同的色相竖轴方向: V 上白、中灰、下黑,上明度强、下明度弱。从上至下明度值V10,V9,.V0 (10 表示绝对白,0 表示绝对黑)(北极:白,明度高;南极:黑,明度低)半径方向: C 彩度外高外层彩度高、色饱和度高、外纯度高、内纯度低(灰)纯红色 5R4/14 VH/C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顾名思义, 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是由色光或颜色反射光的振幅强度所决定的。暗处加黑,明度低;亮处加白,明度高。色彩的明度
21、代表某种色彩的亮度,也称做 “ 强度 ” ,这就是在去除了彩色之后还给人以色彩感觉的东西!在分析色彩的明度时,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同一色相可以有不同的明度。由于不同强度的光线照射,相同色相产生不同的明度变化, 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就是在相同强度的光线照射下,如果在同一色相中加入一定程度的白或黑, 就会增强或降低其反射度,从而产生不同的明度。加深绿、 粉绿等就有不同的明度。另一方面是不同色相的色彩,其自身反射光线的强弱也不同,具有不同的明度。色相环就有明显的明度变化,从黄到紫呈现出由高到低逐渐的明度变化,黄色最亮,紫色最深,红、绿为中明度色。总结出色彩明度变化的具体方法。要提高或降低色彩的
22、明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加白或加黑,但有时为了不使色彩变粉或变灰暗,便可以加上黄或紫,或者加上一些除白、黑以外的浅色或深色,以达到明度变化的目的,同时也具有微妙的色彩变化。纯度纯度表示色彩含灰量的多少,含灰量多,纯度低;含灰量少,纯度高。色彩的纯度也叫鲜艳度、饱和度或彩度。顾名思义,即是色彩的纯净程度。是指某一色彩中所含该种色素成分的多少。一般所含色素成份越多,其纯度就越高,相反则纯度就越低。当某色彩所含该色素的成分为100时,就称为该色相的纯色。降低纯度的方法:纯色白色,明度提高,纯度降低。纯色黑色,明度降低,纯度降低。纯色同明度的补色,明度基本不变,纯度降低。纯色同明度的对比色,明度基本不变
23、,纯度降低。纯色另一色,明度不变,纯度降低。纯色纯度明度相同的灰色,明度不变,纯度降低。三. 色彩的体系(重难点:色彩三要素在色立体上的相互关系)色彩的体系是为了系统、全面地研究。利用和管理色彩而对色彩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归纳。由于各家的整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理方法有所不同,现把最典型、实用的蒙塞尔色立体介绍如下,以供参考。蒙塞尔色立体是由美国画家兼色彩学家的蒙塞尔(
24、A.H.Munsell 1858 1918) 于 1905 年创立,1940 年由美国光学会测色学会修定,用于工业规定的测色标准。蒙塞尔色立体以五个基本色:红R、黄 Y、绿 G、蓝 B、紫 P、加上五个中间色:橙YR 、黄绿 YG 、蓝绿 BG、蓝紫 BP 作为十个以黑、白元色中轴放射出来的色相为色立体的基准。每个色相再分成十等份,总计有 100 等份, 分布于 360度圆周中。 各色相的180 度相对方位是该色的补色。蒙塞尔色立体的色彩标示符号,可按照H(色相)、V(明度)、C(彩度)连结成的记号标示,形成HV C,无彩色以NV 表示,如红色为5R414,黄色为5Y8 12,绿色为5G58,
25、蓝色为5B48,紫色为 5P412,由其代表数字则可知其明度,彩度的高低,如5R37 和 5BG8 4 两色相比,前者明度低,但彩度较高。另外,在国际上使用的还有伊登色系表、奥斯华德色系表,日本色彩研究所PCCS 色系表,都以类似的方法把色彩进行了系统化的归纳。电脑中用 RGB 、MCYK 色系。四. 色彩表现的规律(重难点:色彩的对比与条和规律)色彩是一种既浪漫而又复杂的语言,要对色彩之表现有所了解,必须对色彩表现的规律有所研究。1. 色彩的混合光学上把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谱,这七个单色光已不可能再行分解。 后来, 色彩学家通过反复的研究、试验才发现, 用其中的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色彩构成 2022年色彩构成授课教案 2022 色彩 构成 授课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