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言文单元训练题.doc
《必修三文言文单元训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文言文单元训练题.doc(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必修三文言文单元训练题必修三文言文单元训练题必修三文言文单元检测题出题人:任小燕 时间:2011年4月12日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曳兵(y) 数罟(cg) 洿池(w)B鸡豚(tn) 狗彘(zh) 庠序(yng)C孝悌(t) 饿莩(pio) 供养(gng)D衣帛(y) 王天下(wng) 不可胜用 (shng)2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
2、(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两项( )A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B直不百步耳:只有,不过C王无罪岁:罪过 D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E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出发 F非我也,岁也:年成4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 )A是亦走也无乃尔是过与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谷不胜食也C弃甲曳兵而走 齐兵乃出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虎求百兽而食之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 )例句: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A七十者衣帛食肉。 B填然鼓之。 C王无罪岁。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3、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8、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不可,直不百步耳。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10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
4、莩而不知发C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谨庠序之教11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12、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斯天下之民至焉 鸡豚狗彘之畜 树之以桑 未之有也 邻国之民不加少A/ / B/ / C/ D/ /13下列句中加粗的“于”作“比”讲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移其粟于河内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树之以桑A王好战,请以战喻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金以时入山林
5、D申之以孝悌之义15选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未之有也。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是社稷之臣也。 D是亦走也。16选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无乃尔是过与。 又何求焉。夫晋,何厌之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17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8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河内凶,“河内”指黄河以北。B谨庠序之教,“庠”、“序”都指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尊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6、“国”指国家,“家”指家庭。19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 B王好战,请以战喻C百亩之宅,树之以桑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0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无乃尔是过与 B何以伐为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豫州今欲何往2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輮(ru)以为轮 金就砺(l)则利 知(zh)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bo) 须臾(y) 驽(n)马C善假(ji)于物 跬(ku)步 金石可镂(1u)D跂(q)而望 骐骥(j) 爪(zho)牙22对下边句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又”)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7、乎已(通“矣”,罢了)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zh,通“智”,智慧) D君子生非异也(xng,通“性”,资质,禀赋)23.请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2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A兼词,“于之”,从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2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 使之然也:(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2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 功劳,功勋 B驾驶; 工作,事情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 成功,功效 D量词; 功能2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8、D横渡,横穿2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9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今常用义为:加入)B声非加疾也(疾:强,宏亮。今常用义为:疾病,或快)C蟹六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指动词“跪下”的“跪”)D金就砺则利(金:黄金。今指刀剑等金属制品)30下列句子,而的用法与吾恂恂而起的而相同的一组是:( )A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1对下列文言
9、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两个“于”都是介词,前“于”相当于“从”,后“于”相当于“比”。B善假于物也介词,相当于“在”。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一种特殊的指示代词,不能象其他代词那样单独作句子成分,只能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32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B白居易忆江南有“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C劝学的“劝”是“
10、鼓励”的意思。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33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食 D颁白者不负于戴于道路矣34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B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于车马的人,不是脚长得利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C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禀赋与普通人比没有差别, ( 只是 ) 他们善于借助外物
11、。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5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段三层意思都是运用正反对比、比喻的方法来论述的。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要坚持,再难也能学好。C文中最后一句“者也”是表示原因的判断句式。 D“下饮黄泉”的“
12、下”是方位名词活用动词。36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1)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4) 用心躁也。A兴盛 不能够 寄居存身 毛躁B兴起 没有用来的办法 托付 毛躁C兴盛 无法 托付 浮躁D兴起 没有用来的办法 寄居存身 浮躁37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何陋之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8文中以“骐骥”为喻,用意在于( )A用名马比喻名人,说明名人成就事业并不困难。B说明人即使天资很高,如果没有恒心,也不能有所成就。C说明即使是千里马,如果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文言文 单元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