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信息加工与问题解决工具,将其应用在初三化学概念教学中,可进一步放大其优点及便利之处,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化的概念结构和掌握概念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三化学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2、6058(2016)32-0088 刚上初三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充满了兴趣与好奇,但对化学概念却始终难以理解与掌握,特别是初三化学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而化学概念又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是整个化学知识的基础。只有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建立以化学基本概念为联结点的认知结构,才能认识到化学这门学科的本质。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三化学概念教学的理论研究 1.思维导图的脑科学基础 我们整个身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每个细胞或者每组细胞都有特定的分工。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组成了脑和脊髓,它们由两种细胞构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具有传递信息
3、的能力,它们之间通过轴突终末与树突或胞体的突起之间的结合处(叫作突触)传递信息,进行电化学交流,形成网络。英国科学家汉特里克逊和他的妻子(神经生理学家)爱兰也认为:精确的记忆力、敏锐的理解力、活跃的想象力等都是由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能力决定的,形成神经连接的速度越快,思维越敏捷,形成新连接越容易,思想就越能创新。由此可以判断出:能满足整个大脑需要的记笔记及思维组织技巧,应该不仅包括词语、数字、顺序及线性,还应该包含色彩、尺寸、视觉、节奏、空间意识等,这就是一种思维导图。 2.图式理论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也是一种图式工具。现代图式理论由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根据格式塔心理学提出,最终由美
4、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完善建立。鲁梅尔哈特认为:“图式是表征存储在记忆中的一般概念的资料结构。”他提出了并行分布加工模型,该模型指大脑中事物留下的痕迹被组成一个个加工单元,各个加工单元是相互连结的,每一单元可以向其他单元发送兴奋的或抑制的信号。信息的加工就是通过大量加工单元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借助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会话”“协作”与“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很好地阐释人类学习
5、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很好地阐释学习怎样发生、意义怎样建构、概念怎样形成等。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三化学概念教学的实验研究 1.简单思维导图的绘制 针对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刚开始学习化学这一情况,我们采用比较简单的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思维导图由学生在课前绘出,在课堂中进行应用,经过实践、讨论及教师的指导,再由学生自行修改,在此过程中,达到学习的效果。 2.实验对象 初三(1)班为实验班,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初三(2)班为对照班,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3.实验时间 2015年9月2016年6月。 4.实验过程 (1)实验前测 以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参加本区九年级化学期中测试成绩为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维 初三化学 概念 教学 中的 应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