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篇教师参加2022版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收获感悟研讨交流发言材料.docx
《8篇教师参加2022版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收获感悟研讨交流发言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篇教师参加2022版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收获感悟研讨交流发言材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中小学作文性质是什么?应该如何开展?如何评价?作文教学应该如何定位?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必须面对的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写作的功能表述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表述,我们不妨看看写作学领域对于写作的界定:“文章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具有写作能力的制作文章的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 “文章写作是人们运用书面的语言文字反映事物、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具体表现就是制作成文。” (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1994)显然中小学写作和作家的专业是有很大的区别。作家的“写作”,其驾驭语言的能力比较强,能贴切的运用文字,能娴熟运用表达技巧,其心智比较成熟,有自己的思想,对事物的认识把握相对比较全面,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比较稳定,其写出的文章显示比较独特的个性色彩,也就是说,作家的写作行为,是在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心去表现生活,其文章反映出作者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而学生的写作呢?它是教学情境下的“写”活动,特指“学校教育的班级授课制下,以学生的角色学习写而展开的非独立活动及其结果”,这种“写”活动是在集体性的教与学的背景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进行的。”(班级授课制下的“作文”活动 兼论“写作”和“习作”
3、 马豫星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2005年8月 第26卷 第四期 P122)它是特定情景,特定对象的行为及产品。学生的作文更多的是为了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为了掌握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的技巧,学会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学会用语言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认识,它是和“听”“说”“读”相对应的一项基本的语文技能,是学生成长所必须具备的一项的基本技能。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其总体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突出了“表达和交流”、“认
4、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强调写作是一种方式,是过程。写作教学是面对中小学生而言,注重的是过程,是基础,而不是把它们放到专业领域去搞写作,练就一手好文章。这一定位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于扭转写作教学的种种弊端起到一定的指导和纠偏作用。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没有了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也取消了各学段关于习作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取而代之是“表达与分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11年版在各学段目标与内容都有关于“习作”和“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段目标进行了重新调整和表述,把“习作”和“口语交际”整合成“表达与交流”,没有了关于写作教学的
5、定位的表述,也不见关于写作教学的评价的指导,关于作文教学的要求只存在于各学科的目标中和“语文学习任务群”中。对于这一颠覆式的变革,其底层的逻辑和背后的考量是什么呢?我们先不防从新课标中的一些相关表述入手,看看这一改革的意义和价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分别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这六个任务群贯串四个学段,“螺旋发展,体现学段特征,坚持阶段性、层次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突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又与普通高中相衔接”。课标在阐述任务群的设置时指出:“学习任务
6、群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引领教学方式变革。追求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协调和融通,而不是知识点、能力点的简单线性排列,不是学科知识的逐点解析和学科技能的逐项训练。”其核心是综合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贯穿始终的是表达、分享。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要求学会思考,加强沟通,及时记录,交流收获。其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这样表述的:“注重真实情境中的活动与体验、问题与探究、设计与表达,掌握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最终要落实在“表达”,而这个表达也就包括:方案、访谈、海报、调研报告、调
7、查报告、阅读反思、读书心得。对于学习任务群中的表达,新课标要求:“注意实用性语言运用的特点,关注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白;注意实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习作”“口语交际”改为“表达与分享”,看似取消“习作”,降低了作文教学的地位,实际上把写作贯穿语文教学的各个过程,尤其是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中,这实际上真正体现出作文教学的价值,凸显作文教学在思维、创新、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凸显作文在语文学习中和各科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有研究者在比较我国和*国语文教材中写作训练指出,我国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训练立足语言文字训练,是“为了写作”,而*国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包
8、括两个取向:“为了写作”和“通过写作”。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目的, 更多的结合是通过写作提高阅读、听说能力以及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是站在全科学习的角度,跳出写作来指导写作,把写作作为一种综合素养,一种学习能力,一种各科学习必不可少的练习。2003年4月,*国国家写作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Writing)向国会递交了一份报告书,力陈在全国各级学校进行写作改革的必要。这个名为被忽略的R我们需要写作革命的报告书指出,*国在二十年前启动的教育改革,只进行了一半。过去决策者的心思大部分花在看得见的地方,如课程调整,学校改善等,但现在重点应放在提升学生脑
9、袋里的东西,也就是学生思考、推理以及沟通的能力。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让上学很有趣、学习很有效、学生都能有自信又能自动学习?决策者与教育界人士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写作。如果学生要能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知识,就必须有能力将一堆琐碎数据、数据消化重组,并透过语言的表达来跟别人沟通。简而言之,学生要能学习,必须会写作。*国最新的“各州共同核心标准”,为阅读、写作、听说和语言学习各个领域勾勒了相应的学习标准。写作标准,从四个方面展开描述,与写作功能相关的是前两个方面:一是“各类型文本的写作要点和写作目的”, 接近于我们的各类型文体的写作要求;二是“研究以建构和呈现知识”, 这一方面是我们相
10、对陌生的。后者具体要求有:聚焦一些具体的问题,展开研究,最后能展现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能从各种纸质和电子资源中收集相关信息, 评估各种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能整合这些信息;能从文学类或信息类文本中获取证据来支持分析、 反思和研究。在这里,写作是学习、思考和研究的必要途径,目的是建构和呈现学习结果。再看其他国家母语课程标准。韩国母语课程标准,提出小学12年级的“写作成就标准”强调培养学习者在学习中用文字表达自己想法和学习结果的基本能力;34年级继续提出“学生能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意见”;56年级“写作成就标准”中强调使学生“理解写作的特性”,在随后的“学习要点” 中进一步点明对写作特性的理解应
11、是“建构意义”。*国母语课程标准, 也明确地列举了写作的多种功能。“在所有写作阶段,学生都应具备写作的习惯:为了对阅读作出反馈;为了对提出的任务作出思考和准备;为了重新阐释和概述;为了对实施的计划作出解释和辩护。”反观我国的状况, 也许在大多数学生心中,“写作”就是写文章,是老师布置的任务。也许, 只有在语文课程和写作教学中认可“写作”更为多元的功能、意义,在阅读、写作、思考、学习和生活之间建立更加丰富、自然的联系,“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发展才更容易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 学生也才能更加真切地领悟“写作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真正意义,由此养成借助写作来表达和交流的习惯。显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2、(2022年版)顺应课改潮流,凸显写作的实用性、工具性、综合性,立足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着眼写作在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创造性表述中的重要地位,确保了写作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价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2021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这部凝聚着无数专家学者和一线广大教师心血和智慧的厚重文本,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1、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
13、好基础;2、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3、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我在寒假期间对该标准进行了仔细的研读通过与实验稿比较、分析,我收获良多。总体感觉上新课标有以下几个变化:一是内容更加充实。新课标变厚了由原来的29页变为80页, 内容有了大篇幅增加,显得更加厚实。特别是在附录中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使得课标文工结构显得更加完善,化随意力规范,增强了课标的科学感。二是同中有异。虽然总体结构没有变化,仍由“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附录”四个部分组成,但在每部分中内容都有变化或是增删,或是修改,或是顺序调整,全篇修改点多达2
14、00余处。虽然课程标准体现的基本理念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在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与处理上,在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与操作上都有明显调整,从内容到形式变得更加合理、科学。三是文字表述更加简明准确。文本中对概念的阐释更加准确全面具体,减少了模糊性,提高了可操作性。总之,通过吸收十余年来课改和教材实验的成果经验,吸取方方面面好的意见建议,修订后的课标更加逼近语文课程的本质、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因而更加有利于指导语文课程深度改革和教材教法深入实验,更好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实验稿相比较,我认为新课标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一、课程性质明确定位一一”学习语言文字运
15、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长期以来,关于“语文课程性质”这一概念,没有科学、明晰、统一的阐释,从而衍生出许多自说 自话的、无谓的争论,最终导致语文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陷入了混乱。现在理论研究者 普遍认同将“言语性”作为语文课程教学最核心、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言语习得” ,因为语文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包括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两个方面)。新课标以现代语言学的 理论为指导明确提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的课程。”并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文字运用”仅在前言中就出现了四次,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新课标从语言领域、规范
16、、能力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这是实验稿中所没有的。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二、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在前言部分,新课标将原来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改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并在课程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 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 究竟有哪些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呢?具体言之,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
17、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学会观察、思考、表达。此外,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I”这是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感悟、一统的解读取代多元的思考以及集体讨论多、个人阅读少的现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重在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三、高度重视识字写字一-识字减数量、写字提质量随着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教师 参加 2022 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 标准 解读 培训 学习心得 体会 收获 感悟 研讨 交流 发言 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419330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