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与说明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下册).docx
《《有余数的除法》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与说明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余数的除法》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与说明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下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余数的除法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与说明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活动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等形式经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突破思维定势,引出有余数除法 1.基于经验,动手操作。 谈话:这儿有10枝铅笔,如果要把这些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请先用小棒
2、摆一摆,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摆法:(1)每份2根,分成5根;每份5枝,分成2份;每份1根,分成10份 组织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直观图: 说明:前面学习中学生对于平均分的认识都局限于把物体正好分完。这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也是本课学习的起点。本环节教师精准地调用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展开教学,为有剩余现象的学习孕造了学习氛围。 2.突破定势,感受新知。 谈话:把10枝铅笔平均分,可以每人分2枝,分给5个小朋友,也可以每人分5枝,分给2个小朋友可为什么不每人分3枝呢?(因为每人分3枝,还有剩余的,分不完。)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结
3、果会怎样呢?请大家动手分一分,看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完成操作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法。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同分法,分别进行如下引导: 第一种: 提问: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分的?(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个人,还剩下1枝。) 第二种: 提问:你是这样分的? 再问:其他小朋友对这种分法有什么想法?(剩下的4枝还可以再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分出3根的1份。 3.比较交流,感受不同。 比较:请同学们把这种分法和前面的两种分法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三种分法的直观图) 小结: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时,都是正好分完,也就是没有剩余;而今天在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时,遇到了分不完的情况
4、,也就是有剩余。怎样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说明:很多时候,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往往是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性而导致思维断层。本课中从正好分完到有剩余就是学生的思维断层。要触摸真实的学情,就要站在学生思维的断层处想问题,“为什么不每人分3枝铅笔呢?”如果“每人分3枝,结果会怎样呢?”看似简单的问题问出的是学生的困惑,同时也问出了研究的起点。 二、操作比较,认识有余数除法 1体验不同情况的平均分现象。 谈话:10枝铅笔,每份分得同样多,除了我们刚才分的这三种情况,你还能怎么分?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再动手分一分并完成练习纸的填空。 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与说明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下册 有余 除法 优质 公开 获奖 教案 教学 设计 说明 国标 年级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