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3 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2014秋).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3 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2014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3 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2014秋).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漳县武阳西街小学 包爱芳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是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的基础前提。 (1)、教材充分尊重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 本课提供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2)、有侧重的选择不同的学具作为模型,突破重点和难点:首先在 “摆一摆说一说”这个环节里,学生可以选择用小棒一个一个的数来解决问题,也可以选择把9凑成十或把5凑成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学生对把9凑成十和把5凑成十这两种方法的操
2、作和讨论中,学生不仅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获得了凑十的这种比较上位的概念。第二个环节“做一做 说一说”这里选用了计数器这个模型,通过看和说让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以之前学习的位值制为基础,来理解“满十进一”的原则,探索和尝试解决的过程已经在上一个环节完成了。第三个环节“圈一圈 算一算”。在用小棒和计数器为支撑解决完有几瓶牛奶的问题之后,这个环节又回到了生活。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
3、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 教学难点: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法”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二、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策略。学法:自主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20以内的数及其运算的经验,他们喜欢从身边的事例中学习数学。通过前面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初步了解十进制。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差异,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安排摆一摆、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体会
4、进位加法的算理。四、总体设计思路分析: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运用凑十法能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为学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铺路搭桥。(一)、直观操作,感知算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凑十法往往应用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其基本思路是在结果不变的条件下,先凑满十,再相加。这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感性材料,在教师创设的操作情境中,摆一摆,移一移,切身感悟其中的道理,才能逐步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经验。在教学中,我将动手操作过程分成四步进行:移牛奶瓶摆小
5、棒拨计数器圈图形,实现了从“实物图形符号”的抽象过程。1、移移说说帮其“感”。通过移动具体的实物牛奶瓶,让孩子初次感知凑十法,孩子们在移移说说中初步的感知“凑十”的简便快捷。2、摆摆移移助其“悟”。本环节是让孩子理解算法与算理的重要环节。在操作中,学生很容易悟到凑十的思路,并且体会到它的优越,这就激起了他们进一步思索的兴趣,自然地吸引他们将凑十方法迁移到计算中。3、看看比比引其“思”。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对凑十方法进行再思考,从而轻松掌握其一般思路:“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这里没有教师塞、灌的痕迹,有的是学生的悟与思,探索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3 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2014秋 一年级 上册 数学 说课稿 7.3 有几瓶 牛奶 北师大 20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