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指导讲义2.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指导讲义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指导讲义2.docx(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部分 熟记解题方法一、考纲陈述:(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答题原则:【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空
2、)。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四大类)。(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营造了什么意境,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浅层,深层):深化意境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
3、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这些感情的名称写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回答诗句所用修辞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创设的情景)和这种修辞的好处。例、【201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
4、今属浙江)人。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第一步总括)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第二步分析)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解析】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
5、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010全国卷1】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等活动。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解析】第一步,筛选出素蝶的活动,第二步
6、分析描写方法。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解析】 第一步,通过什么,表达什么;第二步,指出手法(如果有分析的提示,还得要简析)。 (09全国I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
7、西波阳)人,浪迹江湖,一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案】 (第一问)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第二问)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解析】第一步,概括诗中描绘的画面特点。第二步,指出构成画面的意象,(有时需要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题意需要决定着一步的取舍)。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案】 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
8、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事后的世态炎凉。【分析】采用小口径切入。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根据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同意或不同意,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取舍。第一步,同意(或不同意)。第二步,根据诗句关键词分析为什么。【2008年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
9、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案】(1)(第一步)“网”在文中是网住的意思,作者运用比喻加联想的表现手法,(第二步)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这春日的丝雨容易唤起人们对春光即逝的寂寞惆怅。(第三步)表达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的郁闷之情。(第四步)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答案】(第一步总写)表现了作者政治上
10、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第二步分析)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传出了一种空空寂无聊赖的意味,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解析】“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是写景,即使是春景也并非生机勃勃,而是残花败景。“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是叙事兼抒情,着力写门前冷落。表达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的郁闷之情。三、分类解析解题方法及步骤【一】意象、意境类鉴赏题(一) 如何辨析诗中的形象?诗歌
11、中的形象(意象)是指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即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等。1、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事件,关注环境。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答案设计可以分以下几步:(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特点;(2)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例:【2011四川卷】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
12、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参考答案】(1)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3分)【解析】注意“概括”与“分析”的区别。“概括”只提炼要点,由词语组成;“分析”注重诗句内涵的解读。(2)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没有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5分)例2: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3、参考答案】(第一步总写)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第二步根据诗句具体分析)“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例3、李清照点绛唇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解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14、【参考答案】(第一步总写)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二步分析)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有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2、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即物象,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人们也将这一类的诗歌称为咏物诗。解答这类题目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
15、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诗中琴的特点为“弦直”,棋的特点为“局方”。2、深入其里,挖掘物象的内在的品格、精神,找到物与志的“契合点”。 3、体悟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例:【2011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 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作者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解析】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
16、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的高度和谐统一,使此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例:【09天津卷】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笋光。帙,包书的布套。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分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竹品,即人格。诗人反复状写竹的
17、可爱,意在突出心中所达之意:尊重天性,顺应物性之自然;或者呼吁统治者要呵护人才,而不要随意摧残人才;或者以竹自况,期待朝廷能提携自己,使自己能“致君尧舜上”,能为治国平天下奉献绵薄之力【参考答案】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例:张渭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迎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提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案:(步骤一)“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迎”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二)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
18、脱俗的自我形象。例: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问:三首诗中蝉的形象有何不同?解析: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虞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垂緌”状和“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这样,“居高声自远,
19、非是藉秋风”的寄托之笔,便水到渠成了。骆宾王的咏蝉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既是指蝉,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我们自是不难从“露重”、“风多”中窥见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楚的心境。至此,“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也就顺理成章了;李商隐的蝉则情调与前两首相异,李诗借“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告的凄苦之情。“高难饱”和“很费声”哀中有恨,“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无理反衬,这哪是咏蝉呢,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嘛!至此,“我亦举家清”的长叹才会
20、令人扼腕。 例:【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 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注:商风:秋风。怆恨(li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参考答案】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答“远离尘世”给分);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解析】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初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结合后面的几句及作者阮籍咏怀组诗的特点,可
21、以初步判断为“高洁”。 3、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诗中的景物形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例:(09重庆卷)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2)“白鸟飘飘,
22、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第一步总写)这几句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第二步分析)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白鸟绿水黄花红叶,本应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但却“无个人瞧”,真让人感到一股彻骨的凄凉,物是人非的感慨,昔盛今衰的喟叹。(第三步总结)作者运用反衬的手法,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例:阅读曾巩西楼一诗,简析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
23、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例:【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注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参考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古诗 鉴赏 答题 方法 指导 讲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