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指导讲义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指导讲义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指导讲义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指导讲义(一)1、 鉴赏古诗无需引经据典,无需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鉴赏评价作品本身的特点。注意积累古诗词曲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作者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思想感情等,还要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鉴赏口诀:1.从题目认识对象,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4.从作者了解背景, 5.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参透主旨, 9. 从景物把握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命题指向:1范围扩大:从诗经到清诗。2体裁增多:诗、词、曲。3考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第一部分、基础常识1、 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诗经开
2、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唐诗题材丰富多
3、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北宋诗重义理。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清诗在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的情况下,诗歌较多表现民族大义、故国之思、人民疾苦的内容。2、 诗歌类别及其特点表达方式分类: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创作分类:文人诗、民间诗形式分类:格律诗(诗词
4、曲)、自由体诗 时间分类:古体诗 近体诗题材分类:送别诗、怀古诗、边塞诗、思乡诗、闺怨诗、借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田园诗、山水诗、政治诗。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思乡诗往往和战争、仕宦、羁旅生活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
5、精神、品格和理想。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3、 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1) 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的常用表述方式: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的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2) 赏析表达方式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时间、空间、角度)叙(描
6、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3) 赏析表现手法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4) 赏析思想感情的常用格式: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4、 鉴赏范围:古诗大致上有五大题材5、 诗歌的表现技巧(1) “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次重点是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
7、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表现手法:起兴、联想、想象、双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用典、叠词、化用、互文、曲笔、借古讽今、寓褒于贬、明褒实贬、化动为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以小见大、含蓄蕴藉等。考查的重点是衬托(正衬或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次重点是对比(对照)、虚实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修辞方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等。考察的重点是比喻,对比,比拟。结构方法:首句标目、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层层深入、卒章显志、先总后分、先景后情、以景结情、重章叠句、意象组
8、合、倒装、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2) “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的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属于抒情。又如: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词虽然也抒写羁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抒写离愁别恨的小令,词作上片写景,虽抒写悠
9、悠相思之情,但所写的秋景阔远绮丽,毫无衰飒情味。下片抒情,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绪、黯然凄怆的思乡情怀。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绮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描写的景色却阔远而绮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个来说,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情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
10、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又如: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名义上写不为人识“小松”,实际上在写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诗人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这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吗?诗人通过描写“小松”坎坷的经历描写,表达了对人才成长的思考。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三)“情”“景”的
11、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例如: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百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全词从远近、俯仰以及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景,写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等七幅画面,容量之大,堪称妙笔,但这些景物聚集在一起,透露出一派幽狭繁杂的气氛,透过幅幅画面,我们可以隐隐地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情。这一心情的表现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于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1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例如:韩琮暮春浐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又如翁卷野望一天秋色冷清湾,无数峰峦远近间。自上山来看野水,却于水底见青山。此诗中的意象有:遥远的天际,冷清的河湾,远近高低不同的无数山峰,自然的绿水,水中的青山。正是这些意象构成了此诗的意境:山区秋色之壮天高
13、湾清,层峦叠嶂;秋色之秀青山映在碧水里,绿水绕着青山转,山中有水,水中有山;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全无一些诗人笔下的秋天萧条肃杀之气。这种写法就是寓情于景。(四)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六、意象、意境概念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即人物意象,事物意象,景物意象。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氛围)。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例:
14、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氛围(意境),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关系鉴赏诗歌意象的核心是要通过意象去领悟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
15、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如著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前两句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意象”与“意境”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它们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但又属于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和审美特征。同时,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就是说,
16、没有意象,难以组合融合成一种意境;而如果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它们的区别在于:第一,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示例 :白朴的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 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第二,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借用李商隐锦瑟诗句“蓝田日暖玉生烟”来形容:如果意象是日,意境就是日出之后弥漫于天地之间的融融暖意;如果意象是
17、玉,意境就是蓝田那个地方由于出产美玉,其上空依稀涌动的祥瑞烟气。借用李贺天上谣诗句“天河夜转漂回星”来形容:如果意象是闪亮的星星,意境就是神秘而撩人遐思的夜色;如果意象是那条天河,意境就是荡漾着天河波光和水声的无限苍穹。借用温庭筠商山早行之句来形容:如果意象(群)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意境则是凄清孤苦的人生际遇。或者,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和坦克,意境就是白色恐怖。意象与意境,就这样一实一虚,一真一幻。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境是诗意的空间。意象让人从旁观赏,意境却让人身入其内、神游其中。有一首诗说,“
18、如果春天要等花儿开了才来,如果花儿要等春天来了再开,春天就永远也不会来,花儿也永远不会开。”这是诗人为了做诗,将春天和花儿强行分开的。实际上,春天和花儿虚实相生,就像意境和意象,是根本不可分的。第三,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脱离意境的意象建构是不成功的苍白无力的意象;没有意象的意境是平淡无味的,难以给人美感的失败之作。一个作家,终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创造艺术形象,也就是营造不朽的意境。但是,任何意境的创造,都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意象的基础上营造意境。总之,意象与意境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细微区别。所谓区别,概括起来就是:在创作时,总是先有意象,后有意境;
19、意象是手段和材料,意境是虚化了的艺术氛围,是作家追求的终极目标。二者互相支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营造了一种春光融融,恬美柔和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例:西楼曾
20、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七、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用语 迷恋、忧愁、惆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古诗 鉴赏 答题 方法 指导 讲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