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单元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随堂基础巩固.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单元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随堂基础巩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单元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随堂基础巩固.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随堂基础巩固1(2012北京东城期末)“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解析:答案:由材料可知,“仁义”用于古今的效果不同,说明“世异则事异”,即必须根据客观现实进行政治变革,这反映了韩非子的变法革新主张,B项正确。答案:B2.2011年2月2日晚央视兔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山和孔子学院5位学员表演相声四海之内皆兄弟。该相声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 D墨家学
2、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仁”“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而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故选C项。答案:C3下图是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的吉祥物图案,它们传递出丰富的和谐主题。下列思想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A仁者爱人B人之性恶C人性本善 D以人为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人之性恶”论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答案:B4.有人阅读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道德经后,总结了以下内容,你认为可信的是()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而于无耻C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D若是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解析:本题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单元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随堂基础巩固 高中历史 必修 单元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形成 基础 巩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