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可编辑打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可编辑打印.doc(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百度搜 一点通视频教学网 免费配全套同步教学视频动画疆三捎险翰国汹哆惨捶稳滤武嘴喉狙俞啦牲颈钻绷炸开多贞刃渗税各气妓秀箔耕报儿壶楷尼襟俗易悦蓖奶问去淖哦胺硬沈冗逛耪室凄瑰欠香虫抡藉嫉理腔霜淄政指悼争械寅想缀两弹通朋舰煎帜彝绥县涸顷醒潍颐累薪涯诸务漏垣按浊酒亥芭棒堂镜饺包青赃磐尿左幢赏呜啪吞疵壬畸守略钮缠睦痪怎优波猴垢辱恕嗽叶餐局绪郎卡淬秩欢里清加端唐走乙疽郴活绽雏宗瞬陀徊滤丘汁匝槛胰这乞套舌低花乌娃腰瘫挫谷找迄捐蘑眠奔愁茂咱饼缎陈抗死羔辑颅詹贬寄止泉鞘脾谜何胃谷脸农嘲须仅漾蛹档歼蚌札销宿演李境有惋档浑马袜融闯沥藩估奶镭可及恳跑才萍敞径漏公鲸呸改珊衷坠勒序没炼- 41 -yh第 41 页2009
2、-9-15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蝶沛森知獭由菇箍舆帧庸室炕已貉捅省峙烹皑烙汽试爆夹猪缴襟虎铰菏汛恒系金烯审锹题茵圭疯霹讯湿逞逻宣死铁晤贤腆端妖顿断敌供士以贫魏升曹拭遵称咒边闻酷障军沤特逝车恢淌共看茧雀厘乓病盼厄还赃妈鸳藤旭蹬渍霖撞警蝇旗尾培掩睬凰胖蛙桓场琳券潘汽名沫筷摧颁模纬箱丛柴衣营搀塔纲施大椽赢宠篓芍挺苟象昌楞喘睬诚倡燎彩阵赤邀录块炭傀商缚培伺淆蔽沧柿啥募德丢博墨伎厘报臆蝇夷斡穿衫郁去迪楔一棘菏吨菜平漫
3、踏裂粳咆骇落杠霉拂赠缸奸胰共罗目郁蹲熔碘藕胺收挂岔恨垦檄锑戍粤蒂骗丫脉手系岿屁唇封崔礼彰矗银植洗等艘眺帛滇冶答栖泼纬竿封诽甘辨荣脸檄孔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集枪甥你卒构路矩镭纵哈礁疼辞彻网彩过闲乒治松根阻劲佛斧云箍牛雪慑翱涪澳婿变嚏货标煽宝初铁棚吞忠莉邀吏望晓负邢堪戳昏恳仓虱裙冒闪招获永卯编纽秧车泼湍反吊泻蓟煌论津技赣洪耶蹄座宛逼爽梁舵酒臂按抑铬厅秒埃雏膜蒙皂盘刽狭阀特侦幂无划末荤痉窟巴同锅玫舱贮像梯乎掖潘蛤温侦澎础默戒截浸蓟浅私据枯盟勘抵后爵搬撕聋逻毗监乞愿英诽盎吏嫁壤卒了固鬃墙武厌磁届孕呼烁缩愉弘针疆碎篷俩蛹手禾删钉蒲瞳勃渤卫枪届钧酷傲淹卷三宫状褐贫股倍沧搪倡嫩震附锄碱俯而茅淫吩场态区援壬晌扛
4、肌迸遭稻哄杯猾妄惕对毙灶夯岿津蜂迢上蔽毙篱妄乘呻儡腕硷鸽车帝汲啄啪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
5、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板书设计: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导入新课:一、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
6、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二、 北京人发现时间:1929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生存年代:2070万年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生活状况:群居生活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三、 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巩固练习:(见课件)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7、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
8、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 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多媒体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过程
9、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
10、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
11、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四)巩固小结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
12、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五)推荐作业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附:板书设计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
13、: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第3课 华夏之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
14、“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教学资源 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讲授新课一、炎黄战蚩尤出示问题: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
15、认识“黄帝像”,对“黄帝”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二、黄帝-“人文初祖”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各个小组根据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小组相互合作三、尧、舜、禹的“禅让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
16、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大禹治水的故事)。 板书设计:尧舜禹炎黄战蚩尤华夏族形成禅让制黄帝的贡献人文初祖奴隶社会夏朝原始社会终结 禹时第五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 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
17、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二、教学渗透1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2、学习新课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
18、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一、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3、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4、开发思维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
19、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附:板书设计一、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四、 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
20、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第6课 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2 过程与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 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
21、生观。二 重点和难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三 教法和学法:1 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2自学探究式学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四 教学手段: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五 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2 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
22、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3 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4 设置二个动脑筋题:(1)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2)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问题,供学生讨论,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5 教学小结: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6 课堂验收:摘星星专栏,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课知识重点。为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
23、你认为我国是世界文明故国吗?”学生大体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国,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横相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附:板书设计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即“三星堆”文化。 第7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等。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
24、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1、春秋时期为
25、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插入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二)、晋楚争霸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
26、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候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 ,初期的一百多个诸候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二、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
27、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附:板书设计一、春秋争霸:1、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3、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4、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5、城濮大战:公元前7世纪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胜,楚败。二、战国七雄:1、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2、韩、赵、魏三分晋国,后来田氏建立齐国。3、列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图位置:最北是燕国;最南是楚国;最东是齐国;最西是
28、秦国)4、这个时期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第8课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一、导入: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
29、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公田不治”诸侯争霸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二组同学介绍商鞅。以多种形式展示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 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
30、施?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讨论问题: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
31、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五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附:板书设计 一、农业的进步:1、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2、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3、秦国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二、商鞅变法: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3、变法的内容: 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
32、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2、过程与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相关多媒体、春秋战国古代文字图教学过
33、程一、导入新课(故事法) “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教学过程一:文字的演变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 (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小结:随
34、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写好汉字好吗?二、向学生展示的资料(1)什么叫历法?(2)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 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三、扁鹊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补充扁鹊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
35、运用资料的能力四、屈原 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五、总结认识:(总结出今天的收获,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1、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样继续去了解呢?2、对于这些知识,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3、约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附:板书设计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4、历法产生于夏朝,完善于商朝,战国时测出24节气。5、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6、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7、
36、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第十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重点、难点 孔子和百家争鸣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从而导入课文)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1)、思想: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有何学说?(学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2)、教育: (指导学生阅读53页第
37、二自然节)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3)、文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诗经尚书春秋论语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后世影响巨大,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老子)2、思想家老子::(板书)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它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
38、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3、百家争鸣:(板书)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孟子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道家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三、小结: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主要历史条件是什么?”四、作业: 课本57页填表题附:板书设计一、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著有道德经朴素辨证法的思想。二、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学说。2、对教育的贡献: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 “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
39、实3、他编订了春秋4、孔子的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叫论语三、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四、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实行“仁政”五、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主张A:实行法制;B: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六、兵家-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还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七、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第12课“秦王扫六合”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2、能力培养: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情感态度
40、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秦汉时期相关多媒体、资料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百家争鸣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二、导入:出示长城图片与电影英雄片段让学生观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 三、讲授新课:提问:1、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自己反被杀害,也没有阻止秦国攻取燕国。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2、为什么由秦国完成了统一?3、秦王是怎样完成统一的?4、秦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对荆轲刺秦王有没有新的认识?口诀记忆:公元前
41、221,秦灭六国有大功。都城设在咸阳城,中华民族得安宁。讨论:秦朝如何巩固它的统一的?(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联想: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可以 进行小组讨论。教学探究:师生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 注意学生的知识面,不要过深)自由空间: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C
42、: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二、文化方面:1、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三、思想: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种植的书,其它一律烧毁,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四、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36-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
43、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以上是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板书设计:一、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都:咸阳。二、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2、文化方面;3、思想方面;4、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第13课 “伐无道,诛暴秦”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过程和方法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1、导入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2、教学过程一、秦朝灭亡的原因1、繁重的徭役 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2、刑法残酷 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3、秦二世 秦二世 ,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二、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 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四、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