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专家论证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专家论证施工方案.doc(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石狮市国宾壹号院项目石狮国宾壹号院工程深基坑施工方案编制人: 李代刚 校对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日 期:2017.9.17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石狮国宾壹号院项目部目 录第一章、编制依据1第二章、工程概况1 一、工程概况1 二、方案编制说明2第三章、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2 一、工程地质条件2 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概况2 2、场区地层及其分布情况2 3、地层基本物理学性质表4 4、水文地质条件4第四章、工程管理目标5 一、质量管理目标5 二、安全管理目标5 三、工期管理目标6 四、文明施工管理目标6第五章、施工部署及现场平面布置6 一、施工准备6 1、施工技
2、术工作的准备6 2、施工水电计划及管理6 二、施工部署7 1、施工总体流程7 2、施工总体安排7 3、降水、支护及土方之间的相互配合7 4、施工现场布置8第六章、基坑变形监测施工8 一、监测目的8 二、监测项目9 三、仪器设备10 四、基坑监测施工10 1、坡顶水平位移与沉降观测10 2、深层土体位移观测11 3、地下水位监测12 4、道路与管线沉降监测13 5、监测频率及报警值13 6、资料整理提交14 7、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15第七章、降水工程施工17 一、基坑降水井布置图17 二、工艺流程18 三、施工工序18 四、降水维护20 五、施工的相关措施20第八章、支护工程施工22 一、土钉墙
3、支护的施工22 1、工艺流程22 2、施工方法23 二、质量要求29 1、土钉墙质量标准29 2、施工质量管理技术措施30第九章、土方挖运施工30 一、土方施工准备30 二、土方开挖施工31 1、地下障碍物处理31 2、地下管线处理31 3、土方挖运施工31 三、土方开挖工程中遇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33第十章、劳动力计划及管理措施33 一、管理机构33 1、工程管理机构33 2、管理人员职责34 二、劳动力计划35 1、劳动人员配置35 2、劳动人员管理35第十一章、施工材料、机械使用计划36 一、施工安排36 1、施工材料配置36 2、施工材料管理37 二、机械设备使用计划37 1、施工机具配
4、置37 2、施工机具管理38第十二章、施工进度计划及措施39 一、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及横道图39 二、工期保证措施39第十三章、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41 一、质量保证体系41 二、按程序办事、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42 三、严格落实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坚持三项原则42 四、施工工程中的质量控制43 五、质量通病的防治43 六、物资采购进场43 七、施工试验管理44 八、降水质量保证措施44 九、护坡工程质量保证措施45 十、施工技术资料管理45第十四章、文明施工、环保措施46一、控制扬尘污染保护环境措施46二、现场施工环境保护措施46三、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目标与体系46第十五章、现场安全措施
5、48 一、安全施工管理目标与制度管理48 二、施工现场安全措施48 三、安全施工管理目标与制度管理50 四、施工现场安全措施51 五、临时用电组织措施51 六、成品保护措施52第十六章、施工应急预案53 一、应急响应的重点物品和场所53 二、应急救援系统53 三、重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53 四、应急方案54 五、条件保障57 六、救援医院及路线57第十七章、土方开挖总平图59深基坑施工方案 59第一章 编制依据1、主要图集规范序号名称编号1石狮国宾壹号院全套施工图纸2石狮国宾壹号院地质勘察报告3石狮国宾壹号院测绘技术报告书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5建筑地基基础设
6、计规范GB50007-20116建筑工程验收质量统一标准GB50300-2013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8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9建筑机械技术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1210建筑工程现场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1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1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3年11月24日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7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
7、11-19981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9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CECE96:972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52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2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2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27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第二章 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福建省石狮市宝盖镇宝岛东路和学府路交叉口,北邻宝岛中路、南邻兴学路、西邻规划用地,
8、东邻学府路。本工程共拟建4栋高层住宅、6栋低层住宅带1层整体地下室及1栋12层配套建筑,总用地面积24379.00m2,总建筑面积为87722.44m2,地下室面积为15798.05、地上建筑面积为71924.39。高层区1-3#楼为34层建筑高度99.9m、5#楼为31层建筑高度91.2 m,低层住宅6-11#楼为3层建筑高度11.15 m,商业及物业12#楼为2层建筑高度9.9 m,配电室13#楼为1层建筑高度4.5 m,整体地下室1层。高层建筑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其他为天然基础。施工现场自然地坪南北标高为10.8m16.6m,基坑开挖深度为3.0m7m。基坑采用放坡、锚杆(管)土钉墙支护
9、形式。二、方案编制说明1、本方案针对“石狮国宾壹号院” 工程基坑降水、护坡及土方开挖工程相关内容的设计与施工进行编制。2、由于甲方提供的设计图的完整性、地下工程的隐蔽性及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依据本方案组织施工时,尚应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对方案做优化调整。第三章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一、工程地质条件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概况本项目位于石狮市宝盖镇宝岛东路和学府路交叉口,交通便利。场地地貌属剥蚀丘陵残破积台地、冲洪积阶地,地势由南向北侧倾斜,地面高程在10.8016.60m之间。2、场区地层及其分布情况上部土层为人工填土层(Q4ml)、中部见冲洪积粉质粘土(Q4al+pl)、中砂(Q
10、4al+pl)层,下部为燕山晚期第二次侵入花岗岩残积土层及其风化层(52(3);岩层按其风化程度划分为全、强风化、中风化带3个亚段(注:残积土、全风化、强风化层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进行划分,N30为残积土,50N30为全风化,N50为砂土状强风化)。根据钻探揭露,各岩土体特征及分布、埋深、厚度及风化程度现分述如下:(1)素填土(Q4ml):灰黄色,松散稍密状,整体结构疏密不均匀,成分以粘性土、砂土等回填为主,回填时间35年左右,欠固结状态。局部地段上部1.0m左右含有碎石,碎石含量约2030%,直径820cm不等,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417击,平均值为8.7击。场地内钻孔均有揭露,层厚
11、1.008.20m。(2)粉质粘土(Q4al+pl):灰黄、浅灰色,可塑-硬塑状,成分以粘粒、粉粒为主,局部含少量的砂粒,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冲洪积成因。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625击,平均值为13.2击。场地内绝大部分钻孔有揭露,层厚1.106.20m,层顶埋深1.008.20m,层顶标高8.2114.16m。(3)中砂(Q4al-pl):灰黄色,饱和,呈稍密中密状态,局部呈松散状,大于0.25mm颗粒占75%,磨圆度差,呈次棱角状,颗粒级配差,分选性较差,直径2-3cm,少量粘性土及粉细砂填充,冲洪积形成。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827击,平均值为17.4击。呈透镜
12、体状零星分布,场地内极少数钻孔有揭露,层厚1.503.60m,层顶埋深1.406.50m,层顶标高7.5613.20m。(4)残积砂质粘性土(Qel):灰黄色、灰白色,可塑-硬塑状,主要成分为粘、粉粒,含少量的石英、砂颗粒,大于2mm颗粒平均含量约1015%,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振摇反应,稍有光泽,花岗岩风化残积形成。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1229击,平均值为19.6击。场地内部分钻孔有揭露,层厚1.408.70m,层顶埋深4.108.20m,层顶标高6.2012.27m。(5)全风化花岗岩(53(2):灰黄色,原岩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长石风化成高岭土,岩芯呈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岩石为
13、极软岩,岩体散体状结构,极破碎,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夹层。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3448击,平均值为39.0击。场地内极少数钻孔有揭露,层厚1.304.60m,层顶埋深3.809.30m,层顶标高6.1111.66m。(6)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53(2):灰黄色、灰白色,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风化裂隙极发育,岩芯呈砂土状,主要成分为石英和未完全风化的长石颗粒,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散体状结构,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夹层。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5192击,平均值为67.8击。场地内绝大部分钻孔均有
14、揭露,层厚0.808.60m,层顶埋深1.7014.70m,层顶标高1.0613.16m。(7)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53(2):灰黄色,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矿物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岩石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碎裂状结构,极破碎,岩芯呈碎块状,锤击声哑易击碎,RQD=0,岩石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夹层。场地内绝大部分钻孔均有揭露,层厚0.4016.90m,层顶埋深3.6019.70m,层顶标高-3.1411.35m。 (8)中风化花岗岩(53(2):灰黄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为块状
15、-短柱状,岩石为较硬岩,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RQD=70-85。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夹层。场地内绝大部分钻孔均有揭露,层厚5.7011.20m,层顶埋深4.5033.40m,层顶标高-18.7510.68m。3、地层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一览表 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表土名称及其代号重度压缩模量变形模量直剪快剪渗透系数岩石饱和抗压强度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粘聚力内摩擦角E-EOCkkkfrcfakkN/m3MPaMPakPa度cm/sMPakPa素填土17.5*3.0*12*10*6*10-2*粉质粘土19.05.48226.615.93
16、.41*10-6180中砂18.5*6.0*12.0*3*22*10.4 m/d180残积砂质粘性土19.37.02717.2*14.720.93.45*10-5220全风化花岗岩20.0*30*20*25*5.0*10-4*300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21.0*60*30*32*8.0*10-4*500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2.0*100*30*35*8.0*10-3*11.5700中风化花岗岩24.5*90*38*42.52500备注:1、天然含水量、重度、压缩模量为平均值,剪切试验指标为标准值;2、带“*”为经验值。 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使用条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确定的假设条件为岩土层无侧限且
17、为均质体、空间无限展布的环境。参数表中承载力特征值是在基础埋深不大于0.5m和基础宽度不大于3m条件下使用,若基础深、宽大于上述条件时,应按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承载力特征值深、宽修正(碎块状强风化岩、微风化岩不作修正)。另当高层建筑周边的附属建筑基础处于超补偿状态,且其与高层建筑不能形成刚性整体结构时,应考虑由此造成高层建筑基础侧限力的永久性削弱及其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4、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场地地貌属冲洪积地貌单元,场地经后期建设回填整平,地势平坦、开阔,经调查,场地及周边不存在污染源。 2)、地下水类型、水位拟建场地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中砂层中的第四系孔隙承压水,残积砂质粘性土
18、及各风化层中的风化网状孔隙-裂隙承压水。其中粉质粘土为微透水层,为相对隔水层;中砂层属强透水层,为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好;其余各岩土层均为弱透水层,富水性较差。该层水位埋深1.406.50m,水位标高为7.5613.20m,承压水水头高度比其顶板高约1.002.00m。第四章 工程管理目标一、质量管理目标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确保业主和监理竣工验收评定上报质量监督机构备案的工程质量为合格;满足后续结构工程施工要求。具体目标如下:1、施工测量、监测方法、仪器、施测精度满足相关规范和监理要求。2、降水工程确保基槽底干燥、不对周边地面、建筑物及管线等产生危害;地表排水及基坑内局部明排及时有效,确保
19、其他工程施工不受影响。3、护坡工程确保边坡及周边地上地下建筑、设施的安全稳定,满足后续土建施工要求。4、土方开挖满足施工要求,不超挖、欠挖。二、安全管理目标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重大责任安全事故;确保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确保业主和监理安全检查合格。具体目标如下:1、确保施工现场不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中毒等责任伤人事故。2、确保各项施工安全防护用品齐全,质量合格。先防护,后施工;不防护,不施工;防护有力,施工安全受控。3、杜绝各种违规操作现象,每项施工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防止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三、工期管理目标初定工期为40天,我公司按工期要
20、求,保证在合同工期内完工,争取提前完工。四、文明施工管理目标杜绝各种不文明的施工行为,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业主、监理及其他相关方认为不文明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及影响,做到服务周到、热情,文明施工。第五章 施工部署及现场平面布置一、施工准备1、施工技术工作的准备1)、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一步调整和深化,并逐级进行技术交底,指导施工。2)、组织施工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掌握施工特点,复核需要采用的新技术,同时审查加工定货有何特殊要求。3)、组织所有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新规范、新规程。积极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施工经验,充分利用已有技术,提高该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
21、。4)、认真学习监理规程,积极配合监理单位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5)、进行成本控制,制定设备、材料的供料计划,科学编制施工施工预算。6)、采用项目法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的搭接。采用项目管理电脑软件系统,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网络优化,积极作好各项技术保障。在保证各项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做到各分项工程交叉施工和立体作业,控制有力。7)、对于所选用的钢材、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作好进场检查和复试工作,同时做好各项工程试验,编制试验计划。2、施工水电计划及管理1)、施工用水计划本工程施工用水量较大,用水主干管直径为100mm; 2)、现场用电计划本工程基坑施工阶段甲方提供800KVA的用电量,以保证现场
22、施工用电。施工中,根据各施工阶段特点对临电系统进行合理调整以满足现场用电要求。3)、施工水电管理现场用水、用电设专人管理并由专业工种进行操作,水电连接与使用符合相关规范、制度,定期检查、维护供水、供电系统,做好记录。二、施工部署1、施工总体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定位降水井施工土方挖运施工硬化、安全护栏等施工放坡喷锚施工土方下挖第一道锚杆、喷锚施工土方下挖第2道锚杆、喷锚施工土方收尾工程验收及移交后续工程施工2、施工总体安排1)、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即组织施工人员、材料及机具等进场就位,施工临水、临电、临时设施全面、合理布置。2)、在施工准备同时进行工程测量、放线、定位,放定主要控制轴线及基坑开挖
23、上口线等。3)、放线完后进行第一层土方及降水井施工,随后展开第一层土钉墙喷锚施工,基坑边坡处土方开挖应密切配合护坡作业,按设计坡度分区、分步下挖;待水位下降到设计标高,基坑中部大量土方可大幅下挖;挖除土方根据要求进行外运、消纳和附近场区堆放、留存。4)、全部施工项目结束后,请监理及有关部门进行各分项工程验收、评定。3、降水、支护及土方之间的相互配合1)、降水工程的配合(1)、根据基坑面积先按设计要求布设8口降水井,再根据抽水试验确定降水井数量,合理布设降水井。(2)、合理布设排水管网和留置排水口,避免因妨碍其他工序而改线换位。(3)、保持基坑降水维护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防止因降水维护不利造成水位
24、上升,影响其他各分项工程施工。 2)、护坡工程的配合护坡作业面及工作平台挖出后,应立即展开施工,防止因护坡不及时造成边坡局部塌方隐患,并提高整体施工效率。 3)、土方工程的配合(1)、土方挖运是贯穿于本工程施工的关键工序和保证工期的主要工序,因此须进行精心组织,并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和施工机具。(2)、土方开挖应密切配合护坡工程,及时为护坡施工开挖作业面及工作平台,按护坡要求开挖,不得随意开挖,以免影响护坡工程施工质量。(3)、应根据各分项工程施工的特点,及时配备相应型号的挖土机械。4、施工现场布置1)、施工现场布置原则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形状及周边场地条件,进行施工现场布置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
25、)、施工材料、机具放置及钢筋加工场地位置应坚持就近原则,以方便施工,为施工的连续、高效进行创造条件。(2)、本工程各分项工序交叉较多,在布置施工场地时应作到既方便本工序施工,又不妨碍其他工序,不妨碍车辆行走。(3)、现场临水、临电、临设的布置应遵循安全、整齐的原则。办公区与施工区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2)、施工现场布置方案(1)、施工现场设置2个施工大门,分别于场地西北、西南角。(2)、办公临设暂时考虑布置在场地西南侧约300米空地上。(3)、护坡钢材堆放场地及钢筋加工场地也设在基坑西侧坡底9#后浇带板块,具体位置根据施工情况合理调整(详见基坑施工总平图)。(4)、护坡砂石料、水泥堆放场设在
26、西侧马路边基坑顶部,便于材料卸车。(5)、临水接入口与临电总配电箱根据业主提供的水源、电源位置具体确定。(6)、各施工场地的布置应根据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利于施工高效进行。 3)、现场水电、排水布置(1)、施工临时用水管路由水源分别引至使用部位,每根支管均应设置阀门。(2)、施工临时用电线路由总配电箱引出接入分级配电箱,再由分级配电箱引至适用部位和生活区,每条用电线路均应设置电源开关和漏电保护装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附后)第六章 基坑变形监测施工一、监测目的 1、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实现对下
27、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 2、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围护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施工对建(构)筑物、道路、管线影响的目的; 3、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撑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得整个基坑开挖过程能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畴内; 4、通过监测及早发现基坑的渗漏问题,并提请施工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堵漏准备工作,防止施工中发生大面积涌砂现象; 5、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二、监测项目 1、基坑边坡坡顶水平位移、竖向变形; 2、深层水平位移; 3、地下水位; 4、基坑周
28、边地表沉降位移、管线设施的变形。 5、基坑监测点平面图三、仪器设备 基准点观测及沉降观测点采用DSZ2精密水准仪及配套的2M因瓦水准尺,水平位移观测点J2电子经纬仪采,深层位移采用ZW2000型位移计采集。四、基坑监测施工1、坡顶水平位移与沉降观测:1)、监测点设置在基坑开挖段一周坡顶地面上设置14个水平位移监测点,编号为C1-C14,监测点间距为3070m。 2)、监测点制作监测点包括观测基点和观测点,监测点的设置采用“视准线法”,即在距边坡上口线1.0m范围内的坡顶散水上设置一条视准线,监测点布在视准线上。观测点距离为30m;观测基点包括下视基点和远视基点,分别位于视准线的两端,距基坑距离
29、宜为510m,并保证其位置固定。下视基点可用可采用长钢筋垂直击入地面,周围用混凝土硬化固定;远视基点可用下视基点设在地面或稳定的建筑物上;观测点可用水泥钢钉钉在散水混凝土中。 3)、监测点保护监测点应用红油漆圈出标示,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不得随意扰动或破坏,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4)、监测方法边坡水平位移采用J2电子经纬仪来进行观测, 监测方法亦为“视准线法”,即测量读取视准线与钢钉的垂直距离,定为初始值(一般用经纬仪正倒镜4次读数取中数,初始值应测2次以上,以保证无误)。以后每次测值(即视准线与钢钉的垂直距离)与初始值的差值即为基坑边坡水平位移量值。竖向变形按国家二等
30、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历次垂直位移监测是通过工作基点间联测一条二等水准闭合或附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工程前期两次测定(两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垂直位移,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垂直位移。5)、观测周期基坑开挖深2.0m时建立监测点,确定初始值。开挖过程中,每天定时观测1次。如发现位移量较大或有突变时,应加强观测,每隔数小时观测1次。6)、边坡变形监测报警值 支护结构沉降变形预警值:日沉降速率超过3MM或总沉降值超过30MM或连续3日沉降超过2MM且不收敛;日水平位移速率超过3MM或总水平位移值超过30MM或连续3日水平
31、位移值超过2MM且不收敛。2、深层土体位移观测: 1)、监测点设置 延基坑一圈共布置6个深层土体位移观测点,编号X1X6,测斜管底标高为相应位置基础底以下2.0,土钉放坡段为基坑深度2倍; 2)、监测点制作 在埋设点上用钻机钻孔,到达设计深度后,逐段安放测斜管,顶底密封,接头处用自攻螺丝拧紧,并用胶布密封。安放完毕后用膨润土及黄砂回填,直到钻孔孔隙密实为止并用混凝土封口。测斜管采用外径60mm,内壁5mmPVC测斜管。3)、监测方法 深层土体位移观测采用深埋管测斜,沉降时,测头以其导轮沿着测斜导管的导槽下降或提升。测头传感器可以敏感导管在每一深度处的倾斜角度,输出一个电压信号在测读仪面板上显示
32、出来。测头测出的信号是以测斜导管的导槽为方向基准,在某一深度处,测头上下导轮标准间距L上的倾斜角的函数,该信号可换算成水平位移。而测斜仪的测斜原理是基于测头传感器(加速度计)测量重力矢量g在测头轴线垂直面上的分量大小,确定测头轴线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采用的仪器为ZW2000型位移计。观测方法是将测头插入测斜管内并缓慢下到孔底,一般先测可能出现最大位移的方向。测量由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槽全长每隔一定距离测读一次,每次测量时,应将测头稳定在某一个位置上。测量完毕后,应将头旋转180度插入一对导槽,按以上方法重复测量(两次量测部位要保持一样);此时各测点的正反两读数值接近,符合相反,如果测量数据有
33、疑问,则应及时补测。用同样的方法测另一对导槽的横向位移。3、地下水位监测 1)、监测点设置 拟在基坑周围布置地下水位监测点6孔,编号W1W6,水位观测井井深同降水井。 2)、监测点制作用89钻头成孔,钻进尽可能采用清水钻进,埋设直径为53的专用水位监测PVC管,PVC管外使用特殊土工布进行无缝包扎,下管后用中砂密实,孔顶附近再填充泥球,以防止地面水的渗入。埋设完成后,立即用清水洗孔,以保证水管与管外水土体系的畅通。 3)、监测方法 在基坑开挖施工中,须在基坑内进行大面积疏干降水以保持基坑内土体相对干燥,以便于土方开挖和土渣运输,为了使浅层地下水位保持适当的水平,以使周边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可控状态
34、,加强对坑内、外浅层水位和承压水位的动态观测和分析,对于了解和控制基坑降水深度、判定围护体系的隔水性能,分析坑内、外地下水的联系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水位动态变化的量测,可在基坑降水前测得各水位孔孔口标高及各孔水位深度,孔口标高减水位深度即得水位标高,初始水位为连续二次测试的平均值。每次测得水位标高与初始水位标高的差即为水位累计变化量。 4)、仪器设备 采用SWJ90电测水位计。 5)、观测周期 降水井每天观测一次动水位;6)、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随时观测基坑侧壁、基坑底渗水现象,并查明原因。7)、地下水位变化预警值:坑内水位变化超过500MM;4、道路与管线沉降监测 道路与管线沉降监测
35、预警值:沉降量20mm, 沉降差0.0021,沉降速率1.0mm/d;1)、监测点设置和制作监测点设置在基坑南、北、东侧周边地面、道路适当位置;设置道路沉降监测点15个和坡顶水平位移与沉降观测点14个,设在地面上的点应先将局部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在钉入钢钉并标识。沉降监测点应采取有限的保护措施,防止人为破坏。2)、监测方法监测所用仪器沉降观测使用DSZ2(编号CS001)精密水准仪及配套的2米铟钢尺进行,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操作。进行沉降观测时要首先对基准点进行检测,然后对观测点与基准点的闭合测量,路线不能闭合时必须进行往返测量。3)、监测周期基坑降水施工前及基坑土方开挖前应先行观测
36、,确定初始值。从全面抽水开始,每3-5天观测1次,沉降稳定时,可延长观测周期至7-10天。首次观测时,对各观测点连续观测2次,2次高程之差不宜大于0.1mm,取中数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测值均应与初始值进行比较,以求得垂直位移量。5、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1)、监测频率(见下表:) 2)、报警值(见下表:)6、资料整理提交 1)、监测初始值测定为取得基准数据,各观测点在施工前,随施工进度及时设置,并及时测得初始值,观测次数不少于2次,直至稳定后作为动态观测的初始测值。测量基准点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才投入使用。稳定标准为间隔一周的两次观测值不超过2倍观测点精度。基准点不少于3个,并设
37、在施工影响范围外。监测期间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并采用有效保护措施,保证其在整个监测期间的正常使用。 2)、资料整理、提交及流程在现场设立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每次观察数据经检查无误后送入微机,经过专用软件处理,自动生成报表。监测成果当天提交给业主、监理及其它有关方面。工程地质勘察环境调查与设计值校核、分析,进行正、反演计算分析满足条件?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调整设计参数,优化模型重新分析NO设计提出优化后的开挖顺序及降水要求Yes基坑工程设计监测仪器选择标定施工监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现场监测测点埋设按设计指令要求施工监测数据处理、及时提交各有关部门继续按以上程序施工直至基坑施工完
38、毕业主、监理审批业主、监理审批业主、监理审批 现场监测工程师分析当天监测数据及累计数据的变化规律,并经项目负责人审核无误后当天提交正式报告。如果监测结果超过设计的警戒值即向建设方、监理方发出警报,提请有关部门关注,以便及时决策并采取措施。同时根据相关单位要求提供监测阶段报告,并附带变化曲线汇总图;监测工程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供监测总结报告。本工程工作信息流程如下:7、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1)、质量目标本项目质量目标:合格。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主动配合业主和监理在施工过程中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处理好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关系。服务于全过程。及时做好各类质量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反馈。认真完成本项目
39、由于设计与施工变更等原因而增加的工作量,并保证要求和工作质量不变。2)、监测工作的管理(1)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组成员服从项目经理的统一调配,并在日常监测工作中严格按方案的要求带领作业人员实施作业,并经常保持与建设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场地施工进度,安排与落实监测工作的步骤,配合施工的顺利进行。(2) 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作业人员应严格按方案要求及相应规范进行作业,发现超出允许误差时应及时纠正或进行返工。技术问题由工程负责人与审核人审定人商量后作出决定,工程负责人与审核人实施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杜绝质量问题的产生。(3) 文件与资料的管理监测工作中的相关函件、以及日常监测工作中的内外业资料等
40、应分类装订统一管理,或者有计算机备份以防丢失。提交的监测成果资料应统一格式并进行签收登记。3)、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1) 仪器、仪表a、将按设计图纸和文件以及生产厂家的产品说明书对所采购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校正,以防质量不合格元件的埋入。钻孔孔深要到位,且孔身要垂直,回填应密实。各测点初始值的测定应待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一般710天)。b、监测仪器要经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机构进行校准,并取得检定证书后方可使用。如需更换仪表时,应先检验是否有互换性,并进行对比检测,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延续性。(2) 野外作业a、组成强有力的项目组,抽调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担任项目组主
41、要负责人。项目组的其它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关键、特殊岗位人员持证上岗。b、监测工程专业技术强,我司将对职工进行宣贯、培训,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把“质量第一”从思想上落实到行动中去。对埋设全过程进行详细的施工记录。c、进场前,组织全体人员学习监测施工的技术方案,每个施工人员了解项目的总体要求,熟悉各自岗位的职责、技术要求和作业程序,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执行。d、加强测点的保护工作,测点周围设置明显标志并进行编号,严防施工时损坏。(3) 资料采集及整理a、 制定有关质量文件和记录的管理办法,及时做好各类施工记录、工程检验资料、各类试验数据、鉴定报告、材料试验单、各
42、种验证报告的收集、整理、汇总工作;b、外业观测资料在内业计算前均要进行检查与复检,在保证采集数据正确的前提下方可进行计算;c、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会审,及时编制分项施工指导性文件、制定工序质量控制文件,及时解决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第七章 降水工程施工一、基坑降水井布置图 根据地勘报告得知,本工程含水层为中砂层,主要分布在基坑南边厚度约2米;本工程共布置8口降水井,分别在西南角布置5口、东南角布置3口。二、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定位钻机就位钻进成孔置换泥浆吊放井管填埋滤料粘土封井清水洗井安装水泵布排水管架设电缆联网抽水降水维护三、施工工序1、施工准备1)、详细调查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走向及
43、埋深),关闭、阻断渗漏水源,调查场地周围市政雨、污水管线,布设排水通道。2)、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3)、平整场地,组织施工材料、设备进场。4)、临水、临电齐备,安装调试机械、设备。5)、规划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顺序。2、测量定位1)、按设计要求和井位平面图布设井位并测量地面标高,井位允许偏差500mm,施工中遇地下障碍物,经与设计人员协商后可适当调整井位。2)、定井位应由专业测量人员进行,井位设显著标志。必要时采用钢钎打孔,孔深300500mm,灌入石灰粉。定位完毕请监理验收。3、钻进成孔降水井采用长螺旋钻机成孔,泵送泥浆护壁。井径为500mm,井孔应保持圆正垂直,孔深允许偏差为+50mm。4、吊放井管井管采用钢管,管径168MM,过滤管孔隙率35%,滤网选用40目尼龙布,应保证井管在吊放过程中垂直并保持居于井孔中心。为防止土体或异物落入井中,井管上端应高出地面300mm,并加盖井盖。5、填埋滤料井管吊放完毕后,用手推车将滤料运至井口,滤料采用5MM圆角砾,人工用铁锹填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