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服务方案1、项目概况土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划拨、征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型工作,最终形成勘测定界报告,为风机基础和升压站及其道路的建设用地报批提供技术支持。报告的内容反映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等。本项目为风电场项目,按照自治区建设用地报批现行的规定,项目开工建设
2、前应取得建设用地手续。本项目建设用地报批范围有风电机组用地、生产区、生活区和永久性道路。建设用地总面积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指标面积,也不得超过预审面积。建设用地范围不得占用耕地。项目概况主要说明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2、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需要收集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的内容有项目区的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和主要特征,地形类别、困难类别、海拔高度、相对高差等。项目区的气候情况:气候特征和风雨季节等。自接到甲方委托书后,查阅项目区前期已经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查意见,3规划用地范围图,征地资料等
3、。参考项目区所在地的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基本农田界线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主要技术依据(1) 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4)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5)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6)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7)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216-2008 4、主要技术指标(1) 坐标系统: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2) 高程系统
4、:1985 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 1m。(3) 比例尺:调查基本比例尺为 1:2000。(4) 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方式,其中央经线为 105或 108,经差为 3。(5) 数据精度:相邻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控制在5cm 范围内;界址边丈量中误差控制在5cm 范围内;坐标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的较差控制在 10cm 范围内;测定的界址点坐标与原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之差的中误差控制在5cm 范围内,允许误差控制在10cm 范围内。(6) 分幅与编号:成果图件如果图幅较大则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幅尺寸50cm*50cm),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平面直角坐标公里数编制,X 坐标在前, Y 坐标在后,中间
5、以短横线链接。如果图幅较小尽量采用标准 A4 和 A3 图纸。(7)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采用米(m),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面积单位采用平方米(m2)和公顷(hm2),平方米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公顷小数点后保留四位有效数字。5、作业计划与进度要求(1) 投入的人员及设备项目下发后公司内部成立项目组,任命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总把关协调以及沟通;抽调测绘技术负责 1 名,测绘成员 2 名,负责项目外业测量与调查工作;抽调质检员 1 名,负责项目质量监督与检查工作。按照项目规模投入的设备主要有 GPS 测量系统 2 套,包括 GPS 接收机和手薄,以及配套相应的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相机
6、、对讲机、车辆等。(2) 实施技术路线图(3) 工作内容及流程1、资料收集并编制技术设计书搜集用地范围附近原有平面控制点坐标成果。搜集设计单位拟定坐标(设计坐标)、用地范围图、或与定界有关的参考资料,确定工程量,然后进行人员安排,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组织人员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踏勘,在上述收集到的额资料和踏勘的基础上,进行技术设计书的编制。42、控制测量控制测量采用CORS 系统直接对甲方提供的在初期地形测绘阶段以及施工阶段所布设的控制点进行图根点测量,选取部分控制点点作为图根点。直接使用宁夏 CORS 站测量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然后利用上面求得的转换参数,对已有的控制点进行 RTK 图根
7、点测量。因此次勘测定界测量对于高程无要求,所以不对图根点高程进行测量。RTK 图根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 20 个。RTK 图根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0.07mm,各次测量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 0.1mm。每个图根点均应有两次独立的观测成果,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于3cm,然后取平均值作为其成果。3、地籍地形要素测绘备注荒漠、高原、山地、森林及隐蔽区域地地籍地形要素测量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的方式,采用的测量工具为 GPS接收机。地籍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地籍图的基本精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序号项目图上中误图上允许误差1相邻界址点
8、的间距误差差/mm0.3/mm0.62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0.30.6123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地物点的间距误差0.30.6区等可放宽1.5 倍4邻近地物点的间距误差0.40.85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0.51.0界址线依附的地形要素应表示,不可省略。主要地形要素包括居民地、道路、水系、地理名称等,也可根据需要表示地貌,如等高线、悬崖、斜坡等。采用 RTK 地形测量方式进行测量,RTK 卫星的状态应符合下表规定:观测窗口状态截止高度角 15以上的卫星个数PDOP 值良好64可用54 且6不可用56测量过程中尽量使窗口状态处于良好。利用已收集的图件、设计边桩坐标、控制点资料等制
9、作工作底图。实地调查核实用地范围、权属接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基本农田界线。将其转绘于工作底图上,同时对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进行调查核实。4、界址点测量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相邻界址点间距误差/cm级别中误差允许误差一5.010.0界址点测量采用解析法,解析法采用 GPS 接收机通过全野外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标的界址点间距的方法,界址点精度应符合下表:为检核界址放样的可靠性及界址坐标的精度,在界标放样埋设后,须用解析法进行界址点测量。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相邻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应控制在5cm 范围内。两相邻界址点间,界址边丈量中误差控制在5cm 范围内,坐标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距离的较差应
10、控制在10cm 范围内。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坐标与原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之差的中误差应控制在5cm 范围内,允许误差应控制在10cm 范围内。5、面积计算和汇总勘测定界面积量算内容包括用地面积、项目用地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单位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项目用地面积、用地内部原不同权属面积应用解析坐标计算面积,用地内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可用界线坐标或图解坐标计算面积。量算不同权属、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基础上,分别以县、乡镇、村为单位按照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面积汇总,项目用地若占用基本农田,则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内的土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外的土地分别统计汇总。坐标法计算面积需采用下列
11、公式独立计算两次进行检核:图解法量算面积需进行两次,较差在限差之内时,两次面积量算的较差应满足下式:利用勘测定界用地总面积控制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单位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之和,当其相对误差小于 1/200 时,将误差按面积比例分配。6、勘测作图勘测定界图是集各项地籍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和地形、地物要素为一体的区域性专业图件,勘测定界图是利用实测界址点坐标和实地调查测量的权属、土地利用类型等要素在地籍图上编绘或直接测绘。勘测定界图的主要内容包括:用地界址点和线、用地总面积;用地范围内各权属单位名称及土地利用类型代号;用地范围内各地块编号及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各权属单位的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勘测 定界 技术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