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组一课一练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知识梳理1.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秦汉时期:田赋:秦朝田赋税率极高,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口赋: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汉朝还征收财产税,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徭役: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2)隋唐: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
2、次征收。(3)宋朝: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4)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征丁税、地税,在南方征夏税、秋粮。税粮外又有 “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5)明朝: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统一征收。(6)清朝:1712年,康熙帝施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施行“摊丁入亩”。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2.关税制度(1)中国的关税最早
3、出现在西周时期。关税出现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存在着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中国直到1937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2)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这个税则及其实施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 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
4、基本制度。3.个人所得税(1)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2)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拓展】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作用有利于调节收入,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二)提升训练1.汉书载:“(秦朝)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由此可见秦朝()A.徭役、兵役繁重 B.刑罚十分严酷C.赋税很沉重 D.人民很勤劳2.更
5、赋,是汉朝的制度,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边、更卒。更卒之役是每人(除享有免役特权者外)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有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更赋的实行()A.成为了汉朝敛财的重要途径 B.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反映了汉朝商品经济的发达 D.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3.西汉“田虽三十加之以口赋更徭之役,率一人之作,中分其功。农夫悉其所得,或假贷而益之。是以百姓疾耕力作,而饥寒遂及己也”。这说明西汉()A.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田赋之外的负担使农民生活困苦C.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饥寒交迫 D.高利贷导致大量农民濒临破产4.
6、汉武帝时期,政府颁布了算缗令,即对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每2 000钱纳税一算(120钱),同时实行告缗令,即鼓励告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告发者可得到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政府的这项举措()A.引发了统治危机 B.导致吏治严重腐败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导致国家财政收入锐减5.隋朝规定“人年五十,免役收庸”;公元624年,唐高祖颁布“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下列关于“庸”的理解正确的是()输庸代役有利于保障农时 唐与隋相比放宽纳庸年龄限制相对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 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均田制A. B. C. D.6.新唐书载:“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
7、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租庸调法弊坏。”该史料()A.指责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B.肯定了租庸调推行的积极作用C.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 D.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7.唐朝初期租庸调制规定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按田亩征收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 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8.唐中叶前,赋税征收实物;此后实施两税法,开始部分征收货币赋税;明中后期,在两税法的基础上,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6 中国 赋税 制度 演变 导学案 高中历史 统编 2019 选择性 必修 国家制度 社会 治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431867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