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3节 重力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docx
《第七章 第3节 重力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第3节 重力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3课时 重力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3、知道重力的方向、作用点以及铅垂线的应用。4、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教学难点:重力方向的理解与应用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的是一堂物理课,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离不开观察和实验。所以,我们的研究就从观察开始。活动3重力概念的建立(1)分析学生列举的实例:以上物体的运动状态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它们都受到力的作用。这些物体所受到的力不是由接触产生的,
2、它们最后都要落向地面。(2)与这些物体有着共同联系的物体是地球,这些物体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它的施力物体是地球。(3)课件展示:牛顿与万有引力牛顿从苹果落地联想到地球与月球、行星与太阳之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的力,这种力叫万有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产生的,从本质上讲,重力属于万有引力,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一般来说它们的大小和方向都是有差别的,但差别甚小。设计意图感受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从生活情境中寻求规律,形成理论,树立探索太空的理想,激发向科学家学习意识培养学习物理兴趣。活动2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本环节大致经历这样几个过程:(1)学生小组
3、合作,完成猜想。因素可能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它相对地面的位置;物体的密度等等有关,鉴于时间关系,教师应带领同学对部分假象进行筛选,找出共同的研究目标。(2)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设计,再交流,找到最佳方案。(3)进行实验。学生分组探究,记录实验数据,绘图像,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4)分析论证。依据学生实验数据,绘制Gm图像,结合图像,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说明:学生对自己动手做实验很感兴趣,应该是热情高,这时课堂上讨论可能比较热烈,也有人可能会离开座位,此时老师要因势利导,把学生引导好,绝对不能批评学生。否则会挫伤他们的探究兴趣,使课堂成为一
4、潭死水。归纳得出:G/m=9.8N/kg,用g=9.8N/kg表示,即G/m=g,变形得重力计算公式G=mg,交待符号意义及单位,并强调g=9.8N/kg的物理意义,粗略计算g取10N/kg,不同地理位置,g的大小有区别。活动4重力的方向探究活动二:用一细线钩码悬挂起来,观察细线的方向是怎样的? 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和悬挂物体自由下垂的方向跟重力方向一致,这个方向叫做竖直方向。1.重力的方向: 注:“竖直向下”指垂直于 面向下指向地心。 2.应用:_ _3.练习:画一画(1)画出斜面上的球受到的重力(2)如图所示,是向上斜上方抛出的铅球,请在图中画出铅球受重力示意图。 活动5重力的由来实验:用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章 第3节 重力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 教学 设计 人教版八 年级 物理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