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堂检测--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堂检测--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堂检测--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堂检测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 半 轮 秋 , 影 入 平羌江水 流 。 夜 发 清溪向三峡, 思 君 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常考题一、 名句填空1.。.诗人_在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_,_.2.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_,_.二、课文赏析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 ”的 ,字 。2、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 别是: 、 、 、 、 。3、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 5、选择一个角度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做赏析 6.诗中连
2、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 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7、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8、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 见, 崔九堂前几度 闻 。 正是江南好 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 君 。 一、名句填空1.诗人_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_,_. 2.江南逢李龟年一诗
3、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_,_.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是: , 。 4、 江南逢李龟年中暗写现实之衰的两句诗是: , 。二、课文赏析1、解释词语寻常:君:寻常:几度: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4、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行军九 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强 欲 登高去, 无 人送酒来。 遥 怜 故园菊, 应 傍 战场开 。 一、名句填空1.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的诗句是:_ ,_ _
4、答: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2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也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_答: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评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等诗句是: , 。 二、课文赏析1.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_3.“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简析。_3、这首诗写了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诗中_、_等词语可以看出。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_5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
5、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3分) 6、诗人在诗中提到了与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有关的哪些风俗? 7、怎样理解“强欲登高去”中的“强”字? 8、作者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你能说出菊花的深层含义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748829)回乐烽前沙似 雪, 受降城外月如 霜。-不知何处 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 望 乡。-一、名句填空1.诗人_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_,_2.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3.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描写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
6、的夜间景象的诗句是“_,_”。4. 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描写了一幅空寂惨淡、凄清寒冷的边塞月夜图的诗句是“_,_”。5.夜上受降城闻笛中,通过写“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的诗句是“_,_”。二、课文赏析 1、“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2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3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春夜闻笛 唐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
7、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4.这两首诗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具体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 5.两首诗都写了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4附录答案;一、 名句填空 1.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二、课文赏析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 诗仙 ”的 李白 ,字 太白 。2、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 别是: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3、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在
8、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 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4、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5、选择一个角度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做赏析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6、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
9、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 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 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 的思念之情。7、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 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8、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 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9、前两句展现的画面: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
10、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附录:峨眉山月歌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缓缓流动的的水中。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我很想念你啊,(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到了渝州就能看不到你了!赏析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6一、划出峨眉山月歌的朗读节奏: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也
11、可以细划分为二二三节奏: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
12、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课堂 检测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