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2.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激发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3.比较两篇短文,了解他们因为说明的问题不同,所以说明的角度也就不同的特点。【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2.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激发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难点】比较两篇短文,了解他们因为说明的问题不同,所以说明的角度也就不同的特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揣摩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在距今约2.3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与现代的蜥蜴有许
2、多相似之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它们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在这漫长的1.65亿年间,它们成为了整个地球的主宰。它们经历了气候较为温暖的三叠纪,食物丰富的侏罗纪,充满了生存恐惧的白垩纪,它们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恐龙。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一个早晨,草食性恐龙正在吃着美味的早餐,“轰”的一声巨响,一场天翻地覆的大爆炸发生了,从此恐龙便慢慢地减少,直至最后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阿西莫夫笔下的科普世界去寻求答案吧。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简介作者,学生互补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著作惊人,以其名字命名的
3、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至今在美国仍然畅销,被称为“永远的科幻教父”。2学生自读第一篇课文恐龙无处不在,思考以下问题。(1)这篇文章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交流点拨】不是,说明的是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大陆漂移假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2)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你能找出作者思考问题的轨迹吗?【 交流点拨】作者首先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超过大洋到另一个大洋去的呢?然后进行假设推理:是大陆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推断,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进一步推断,泛大陆后来又分裂
4、成四部分于是每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思考本文说明顺序。【交流点拨】(1)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一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2) 顺序: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
5、、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4.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到哪两个学科?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恐龙的灭绝)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行文严谨。另外还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运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给人以科学依据充分的印象,有很大的说服力。举例子:以“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来说明“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科学论断。打比方:“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将“板块构造”形象化地说明出来,板块聚散的科学原理也就通俗易懂了。列数字:“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
6、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5.怎样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句话?明确:从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得出恐龙曾遍布世界这一结论也许并不困难,二者之间的联系也容易让人理解,但是,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与地质学说有什么关系,一般读者很难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是在科学家的眼里,它们却有内在的关联。课文就是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恐龙化石成了支持“板块构造”的有力证据。作者在文章
7、开头的这两句议论,并非浮泛之论,而是有其确凿的根据。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而要更多地注意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善于联系,在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中寻找内在联系,这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和发现的必要前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也常常会领悟到这一道理;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我们也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有独到的发现。6.“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这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这一句话在文中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它表明了作者的思维方法,其思维触角已经伸向另一领域。正是把恐龙化石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
8、的思考,才使作者进一步追问:“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接着作者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明了“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这样又把本来的疑团推进了一步: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行文至此,才对本文所要阐明的中心议题正面作答。由此可见,思维方式和提问方式常常是解决问题的先导。这对我们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都应有所启迪。7.讨论:以本文为例,说说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哪些创造性的思维?小组讨论归纳:(1)联想、想象。由南极恐龙化石联想到恐龙的迁移,由生物界的恐龙迁移想象到地质界的板块漂移,使问题的研究一步步地深入。(2)科学假设、推理。发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 短文 教学 设计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