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练习)--高二下学期语文人教版必修4期末专项复习.docx
《文言文阅读(练习)--高二下学期语文人教版必修4期末专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练习)--高二下学期语文人教版必修4期末专项复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不义之民,送终逾制,失之轻者,而遽罚,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 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时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下令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
2、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 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于廷。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于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
3、,均流涕而辞。 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點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宋均传)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B.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C.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D.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
4、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书,道家经典著作,即道德经清静经玉皇经度人经等,是研究道家思想的重要资料。B.休沐,指古代官员的例假。汉朝律令规定,吏五日得一休沐。唐代则每十日一休假,称为旬假,又曰旬休。C.学校,不同朝代称呼不同,夏代称校,殷商时代称序,周代称庠,先秦学校则有国学和乡学之分。D.尚书,中国古代官职名,掌文书及群臣章奏。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长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均勤奋好学,喜欢读经书。早年常常利用休沐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B.宋均为官有方
5、,被百姓爱戴。他任地方官颇有治绩;因故免官,百姓作歌颂扬他,并诣阙乞还。C.宋均正直敢言,能执义不屈。他曾遭到众疑,但毫不畏惧,在朝堂上厉声斥责官员,守志不移。D.宋均贤能有才,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辞,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还想委以重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众巫遂取百姓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2)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2.刘勉之,字致中,建州崇安人。自幼强学,日诵数千言。逾冠,以乡举诣太学。时蔡京用事,禁止毋得挟元祐书,自是伊、洛之学不行。勉之求得其书,每深夜,同舍生皆寐,乃潜抄而默诵之。谯定
6、至京师,勉之闻其从程颐游,邃易学,遂师事之。已而厌科举业,揖诸生归,见刘安世、杨时,皆请业焉。及至家,即邑近郊结草为堂,读书其中,力耕自给,澹然无求于世。与胡宪、刘子翚相往来,日以讲论切磋为事。 绍兴间,中书舍人吕本中疏其行义志业以闻,特召诣阙。秦桧方主和,虑勉之见上持正论,乃不引见,但令策试后省给札而已。勉之知不与桧合,即谢病归。杜门十余年,学者踵至,随其材品,为说圣贤教学之门及前言往行之懿。所居有白水,人号曰白水先生。贤士大夫自赵鼎以下皆敬慕与交后秦桧益横鼎窜死诸贤禁锢勉之竟不复出。 勉之一介不妄取。妇家富,无子,谋尽以赀归于女,勉之不受,以畀族之贤者,命之奉祀。其友朱松卒,属以后事,且戒
7、其子熹受学。勉之经理其家,而诲熹如子侄。熹之得道,自勉之始。绍兴十九年,卒,年五十九。宋史刘勉之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致中字,男子15岁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字,是一种谦虚与礼貌。B.绍兴间绍兴,此处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要更改年号。C.特召诣阙阙,本义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一般代表宫阙、城阙、帝王居住之地。D.但令策试后省给札而已策试,古代以策问试士,因称对臣下或举子的考试为策试,一般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
8、者对答,称为对策。2.给文中划框句子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贤士大夫自赵鼎以下/皆敬慕与交后/秦桧益横鼎/窜死/诸贤禁锢勉之/竟不复出B.贤士大夫自赵鼎/以下皆敬慕/与交后/秦桧益横/鼎窜死/诸贤禁锢/勉之竟/不复出C.贤士大夫自赵鼎以下/皆敬慕与交/后秦桧益横/鼎窜死/诸贤禁锢/勉之竟不复出D.贤士大夫自赵鼎以下/皆敬慕与交后/秦桧益横鼎/窜死诸贤/禁锢勉之/竟不复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勉之学习勤奋。他在求得伊、洛之书后,在深夜等其他学生睡后偷偷抄写并默默背诵。B.刘勉之厌弃科举。他在告别诸生返归后跟从程颐交游,力耕自给,身心淡泊,于世无求。C.刘
9、勉之刚正不阿。他知道自己与秦桧合不来,就谢病归家,闭门谢客十多年,勤心讲学。D.刘勉之不妄求取。他妻子娘家富有,没有子嗣,刘勉之将妻子娘家资产赠给同族的贤能之人。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幼强学,日诵数千言。逾冠,以乡举诣太学。其友朱松卒,属以后事,且戒其子熹受学。勉之经理其家,而诲熹如子侄。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冬十二月乙酉,上问给事中孔颖达曰:“论语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颖达具释其义以对,且曰:“非独匹夫如是,帝王亦然。帝王内蕴神明,外当玄默。若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陵人,饰非拒谏,则下情不通,取亡之道也。”上深善其言。上厉精求治
10、,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上悦,乃不点中男,赐徵金瓮一。前幽州记室直中书省张蕴古上大宝箴,其略曰:“圣人受命,拯溺亨屯,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又曰:“壮九重于内所居不过容膝彼昏不知瑶其台而琼其室罗八珍于前所食不过适口惟狂罔念丘其糟而池其酒。”又曰:“勿没没而暗,勿察察而明,虽冕旒蔽目而视于
11、未形,虽黈纩塞耳而听于无声。”上嘉之,赐以束帛,除大理丞。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应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又,臣观隋末乱离,其欲争天下者不过十余人而已,其余皆保乡党全妻子,以待有道而归之耳。乃知百姓好乱者亦鲜,但人主不能安之耳。”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壮九重于内所居/不过容膝/彼昏不知/瑶其台而琼其室/罗八珍于
12、前所食/不过适口/惟狂罔念/丘其糟而池其酒B.壮九重于内/所居不过容膝/彼昏不知/瑶其台而琼其室/罗八珍于前/所食不过适口/惟狂罔念/丘其糟而池其酒C.壮九重于内/所居不过容膝/彼昏不知/瑶其台/而琼其室/罗八珍于前/所食不过适口/惟狂罔念/丘其糟/而池其酒D.壮九重于内所居/不过容膝/彼昏不知/瑶其台/而琼其室/罗八珍于前所食/不过适口/惟狂罔念/丘其糟/而池其酒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男:唐制,民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者为中男,满十八岁为成丁,二十一岁为丁。B.冕旒(li):古代皇帝的帽子叫冕,帽顶有个版,版前悬挂穿上的玉珠叫做旒。C.高拱:拱手礼
13、,古时汉民族的相见礼。行礼时,两手互握合于胸前。D.乡党:家乡,乡里。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两千五百家为乡,合而成为乡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颖达在解说论语时,趁机劝谏唐太宗:帝王内心丰富,认识清晰,但外表应该表现得谦虚静默,不可卖弄聪明,刚愎自用。B.魏徵反对唐太宗征兵时征召未满十八岁的中男,理由是看起来健壮高大不足以作为征兵的标准,这违背了满十八岁方可入伍的规章制度。C.张蕴古进献大宝箴,规劝唐太宗对百姓应扶危济困,不可做贪图享乐的昏君;虽然人至察则无徒,但应保持内心清醒有远见,看到表象下的本质。D.张玄素以隋主独断专行,不信任群臣,导致群臣畏手畏脚为鉴,
14、劝谏唐太宗要善于选人用人,注重考察赏罚,如此则国家可以轻松治理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2)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太平兴国六年九月壬寅,以左拾遗、直史馆田锡为河北南路转运副使,因入辞,直进封事,言军国要机者三,朝廷大体者四,即赐诏书,因赐钱五十万。或谓锡曰:“今日之事鲜矣,宜少远谗忌。”锡曰:“事君之诚,惟恐不竭,且天植其性,岂一赏可夺耶?”至河北,复驿书言边事。锡好直言,上或时不能堪,锡从容奏曰:“陛下日往月来,养成圣性。”上悦,益重焉。
15、八月癸亥,开宝寺浮屠工毕,巨丽精巧,锡上疏谏,其言切直者则曰:“众以谓金碧荧煌,臣以谓涂膏衅血。”上亦不怒。上他日谓宰相吕端曰:“群臣奏对,惟田锡、康戬陈词不繁,指事尤切。”咸平五年,田锡权干当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此乃给事中之职,故事隶枢密院。后三日,锡奏请访宰相、枢密以决胜千里之筹。锡再掌银台,每览天下章疏,有言民饥盗起及诏敕不便者,悉条奏其事,上对宰相称锡“得诤臣之体”。六年十二月辛未,田锡卒。锡耿介寡合,严恭好礼,居公廷必危坐终日,未尝有懈容。慕魏征、李绛之为人,及居谏署,连上八疏,皆直言时政得失。尝曰吾立朝以来封疏五十二奏皆谏臣任职之常也言苟获从吾幸大矣岂可藏副示后谤时卖直耶悉取焚
16、之。临终,自作遗表,劝上以慈俭守位,居安思危,居理思乱。上览之恻然,谓宰相李沆曰:“田锡直臣也,天何夺之速耶?婴疾以来,朕日遣太医诊疗,卒不能起。尽心匪懈,终始如一,若此谏官,诚不易得。朝廷少有阙失,方在思虑,锡之章奏已至矣。不顾其身,惟国家是忧,孰肯如此?朕每览其章,必特召与语,以奖激之。锡尝虑奏疏不得速达,遂令每季具所上事目及月日以闻,而所修二书,竟弗克就,深可悯也。”优诏赠工部侍郎,赙赗加等,命有司录其事,布告天下。(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十奖用贤臣,有删节)太平兴国:宋太宗的年号。咸平:宋真宗的年号。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曰/吾立朝以来/封疏五十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阅读 练习 下学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期末 专项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