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登飞来峰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夸张”的修辞手法。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浮云”的典故,理解“浮云”的喻意,初步了解“引用典故”的写作技巧。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灵活运用关联词“因为 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流畅表达后两句诗句的因果关系。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及“浮云”的喻意。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感受并分析不同作品之间的不同之处,开拓视野,加深感悟。宋诗以理趣见长,本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三、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诗旨在朗读和品读的基础上,理解内容并
2、依据诗意感悟哲理。诗歌内容不同于常见的借景抒情诗,描写细致情感细腻,诗中化用多个典故和传说来讲述哲理,这些是学生所欠缺和生疏的内容,因此教学本课时,需要适当进行补充。诗歌表现雄伟的气魄是本诗解读的重点,但是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地价值观引导,诗里的最高层并不是指名利的制高点,而是高远的雄心壮志和无畏困难的坚定信念。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王安石
3、(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
4、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2.介绍背景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3.文体知识积累古体诗:有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或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从句式方面看,五字一般为221式
5、或212式,七字为2221式。望岳是一首五言古体诗。二、诵读训练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2.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根据下面的词句注释,理解诗意。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闻说:听说。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缘:因为。 三、学生
6、略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1.课文链接飞来峰面朝是灵隐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堪与重庆大足石刻媲美。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江南靖士有一颇含哲理的飞来峰诗:游客到山停步睎,长当一石味玄机。须知物事随因变,莫谓飞来便不飞。(载敬堂集【自注】当:面对,对望)石刻有西方三圣像(五代)、卢舍那佛会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刚手菩萨、多闻天王、男相观音(均为元代),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尤其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飞来峰的东麓,有隋朝
7、古刹下天竺寺(法镜寺),由此沿溪往西南行,又有晚于下天竺两年始建的中天竺寺(法净寺)和五代吴越始建的上天竺寺(法喜寺),合称三天竺。2.学生说诗意点拨要点: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主旨句,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全诗大意: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3.配乐朗读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1、读一读,想一想:诗的前两句写景,写了什么景,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 21 古代 诗歌 飞来 教学 设计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