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热点集训学案热点四 碳达峰和碳中和 .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地理热点集训学案热点四 碳达峰和碳中和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热点集训学案热点四 碳达峰和碳中和 .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热点四 碳达峰与碳中和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如国家领导人最近多次强调的,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但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从实践角度出发,要充分考虑国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基本国情,通盘谋划,先立后破,不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保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二、考查知识点碳循环、人为碳排放。三、押题训练1.碳排放量的多少和强度
2、往往与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根据碳排放总量随时间尺度演变的三个倒U形曲线规律,从工业革命开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如图)。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各阶段碳排放特点及相关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S1阶段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小,主要是科技水平高B.S2阶段碳排放总量快速上升,此期间出现了严重生态破坏C.S3阶段碳排放强度小,人均碳排放量下降,对环境污染小D.S4阶段碳排放总量大,经济增长快,未实现低碳发展模式(2)在S4阶段以后,下列降低碳排放总量措
3、施中合理的是( )A.关停高耗能产业,提高能源利用率B.全面退耕还林,增加森林吸收作用C.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加强国际合作D.限制矿产资源开发,减轻环境污染2.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能够有效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增加碳排放,退耕还林还草或植树造林减少碳排放。下图是中国华北地区淇河流域在自然增长、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三种情景下的碳储量和密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0052015年,淇河流域碳储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建设用地的扩张B.耕地转化为草地C.天然林迅速
4、恢复D.农业灌溉区减少(2)2015年后,对淇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恢复最明显的措施是( )A.控制人类活动,自然恢复B.减少建设用地面积C.设置基本农田,维持稳定D.增加生态用地面积3.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CO2量。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CO2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持续增长,CO2排放日益增加。我国碳减排任重而道远,各省份碳排放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碳减排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下图示意20002015年全国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0002015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
5、势,其主要原因是( )A.能源消费结构调整B.经济增长速度减缓C.能源利用效率提高D.产业转移力度增大(2)2015年山东省碳排放总量全国最高,其主要原因是山东省( )A.环境承载力强B.煤炭储量丰富C.碳排放强度大D.工业比重较大(3)对于河南和广东等人口大省,实现碳减排目标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增加宣传力度,严格控制人口数量B.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C.优化人口结构,鼓励大量人口外迁D.推广清洁能源,完全代替化石能源4.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为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能有效降低我国碳
6、排放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B.改善能源结构C.退耕还林还草D.缩减生产规模(2)对碳达峰影响最大的产业部门是( )A.采掘业B.制造业C.零售业D.金融业(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我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推动传统产业和高耗能产业的加速淘汰促进我国经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催生新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就业领域增强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A.B.C.D.5.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各种形式加以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3060”目标。完成
7、下列各题。(1)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是( )开发清洁技术缩小工业规模参与植树造林提高化石能源价格A.B.C.D.(2)当前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是( )A.森林面积不断缩小B.生产技术进步缓慢C.公众环保意识淡薄D.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6.碳达峰是指CO2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之后碳排放总量会逐渐回落。碳中和是指通过CO2去除手段,使排放总量和大自然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平衡。中国未来十年,要尽快实现CO2排放达峰,达峰实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有利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措施是( )加大煤炭的开采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抑制
8、钢铁等重工业产能扩张建立用能预算制度,推动能源高效配置合理利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提高火力发电的比重A.B.C.D.(2)碳中和实施带来的影响有( )绿色住宅占比提高汽车环保标准提高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出现了碳排放交易A.B.C.D.7.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口规模、人均GDP以及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量产生正向的驱动作用,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具有负向的驱动效应。对于碳排放强度而言,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均产生负向的抑制作用。如图为20002015年三大区域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的变动趋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东部地区单位GDP产值人均碳排放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较高B.人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地理热点集训学案热点四 碳达峰和碳中和 高考 地理 热点 集训 碳达峰 中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