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望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三)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道理。(重点、难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快乐语文旅行社。说到旅游,老师想到了几年前流行的一句话: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是的,我们祖国山川秀美,有许多名胜古迹,单说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之称的五岳,而位于五岳之首的泰山更是神奇秀美。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当诗人中的诗圣和泰山相遇后,它们会上演怎样的奇迹呢?今天老师就化身为导游带领大家一起领略泰山之美。(二)旅游卡片走进作者1、杜
2、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立功立言的家族传统对杜甫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思想有巨大影响。7岁学诗,15岁扬名。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的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
3、形式的完美统一,是古代诗歌的顶峰,对后世影响长远。2、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在青年时期所作。开元年间,诗人赴洛阳赶考,落第后漫游山河,途经泰山所作。杜甫出自书香门第,祖父杜审言是诗人,母亲出身名门望族崔氏。在“立功立言”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他自小好学,才思敏捷,有报国之志。杜甫又成长在开元盛世,见证了王朝最辉煌最鼎盛的时刻,生逢盛世,让他更坚定“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对年轻的杜甫而言,区区一次落第不算什么,下次再战便可。我终将登顶,看遍人世风光。青年人的乐观、自信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3、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在汉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 21 古代 诗歌 望岳 教案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