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病句辨析与修改——语意类语病.docx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病句辨析与修改——语意类语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病句辨析与修改——语意类语病.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病句辨析与修改语意类语病 分析:表意不明 清晰明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语意令人费解,或者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就会造成表意不明的错误,容易产生歧义。学情分析: 让学生明确歧义是一句话既能这样理解也能那样理解,使人无所适从。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如紧缩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造句类比法,规律标志法。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真实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经济型原则,瞻前顾后原则。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语素误用 同音词混淆 褒贬不分 轻重不分范围大小不分 集体和个体不分 语意重复 远近不分 主语的位置不当 谓语的位置不当语序不当 宾语的位置不当 状语的位置不
2、当 (1) 实词误用用词方面的错误,既有语法方面的,也有词汇方面的。词语误用有两方面:一是误用实词,二是误用虚词。误用实词什么叫误用实词?用词时,如果没有分清各类词的语法特点,或者没有弄清词的意义以致用错了,就叫误用实词。请分析下列例句:例1、永安刀具厂最近出品了一种新刀具。例2、你弟弟出了车祸,受了伤,我们向你全家表示深切的悼念。分析:例1、永安刀具厂最近出品了一种新刀具。例2、你弟弟出了车祸,受了伤,我们向你全家表示深切的悼念。在例1中,“出品” 是名词,这里误用为动词,这是词性误用;而例2中,“悼念”表示怀念死者,是“哀痛”之意,这里用在对活人表示悲痛的心情不妥,应改为“慰问”,这是词义
3、误用。请分析下列例句:例3、从塔的高层可以瞰全城。例4、这座山大而峻。分析:例3、从塔的高层可以瞰全城。例4、这座山大而峻。在例3中,“瞰”是从高处往下看的意思,但是现在已不单用,应改为“鸟瞰”或“俯视”。在例4中,“峻”是高大的意思,现在也不单用,应改为“峻峭”。以上两例的错法叫“语素误用”。请分析下列例句:例5、老师的这番话,给了我不少启事。例6、我们青年朋友应该有远大的报复。分析:例5、老师的这番话,给了我不少启事。例6、我们青年朋友应该有远大的报复。在例5中,“启事”是为了某件事而在报刊或墙壁上贴的一种文字,是一种文体,而句中想表达的是受到“启发而有所领悟”的意思,应改为“启示”。在例
4、6中,想表达是一种“远大的志向”,因而不能用表示“反击”“报复”应是“抱负”。这种错法叫“同音词混淆”。请分析下列例句: 例7、在一些人的鼓励下,夏华一放学就去打电子游戏。例8、黄色书刊必须坚决取缔,如果任其泛滥下去,结果不堪设想。分析:例7、在一些人的鼓励下,夏华一放学就去打电子游戏。例8、黄色书刊必须坚决取缔,如果任其泛滥下去,结果不堪设想。在例7中,“鼓励”是个褒义词,而玩游戏是坏事,应用贬义词,改为“怂恿”或“唆使”。在例8中,“ 结果”是个中性词,而黄色书刊的泛滥是坏事,应换为“后果”才好。这种错误叫“褒贬不分”。请分析下列例句:例9、谢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厉。例10、法律面前,人人平
5、等,不管谁犯了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止。分析例9、谢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厉。例10、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谁犯了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止。例9中,“严厉”是“严格而厉害”的意思,语意重了,应为“严格”。在例10中,“制止”是“使其停止”的意思,语意轻了,应为“制裁”。这种错误叫“轻重不分”。请分析下列例句:例11、在中学时代,我们不仅学了文化知识,还学到了一些劳动技术。例12、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捐款,那局面十分感人。分析:例11、在中学时代,我们不仅学了文化知识,还学到了一些劳动技术。例12、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捐款,那局面十分感人。在例11中,“时代”指根据政治、经济等划分的某个时期,范围太大,应改为
6、“期间”。在例12中,“局面”指一个时期内事物的发展变化,范围也比较大,应为“场面”。这种错误就叫“范围大小不分”。请分析下列例句:例13、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又学 了几十个词汇,这是丰富词的好方法。例14、昨天,我家收到了三封信件,一封是爸爸从广东寄来的,另两封是江西老家寄来的。分析:例13、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又学 了几十个词汇,这是丰富词的好方法。例14、昨天,我家收到了三封信件,一封是爸爸从广东寄来的,另两封是江西老家寄来的。在例13中,“词汇”是集体概念,而“词”是个体概念,应把它们互相换位。在例14中,“信件”是集体概念,“信”是个体概念,应把“信件” 换成“信”。这种错误就叫“集
7、体和个体不分”。请分析下列例句:例15、我校全体教师高高兴兴的欢庆国庆。例16、这个山洞至多可以容纳两百人之多。分析:例15、我校全体教师高高兴兴的欢庆国庆。例16、这个山洞至多可以容纳两百人之多。在例15中,“高高兴兴”和“欢”重复。在例16中,“至多”和“之多”重复。这种错误叫“语意重复”。请分析下列例句:例17、我好久每去新华书店了,这儿一定又添了不少新书。例18、去年从这儿路过,那里还有几间商店,前几天经过那里,这儿已建起了好几个大商场,我都差点认不出来了。分析:例17、我好久每去新华书店了,这儿一定又添了不少新书。例18、去年从这儿路过,那里还有几间商店,前几天经过那里,这儿已建起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二轮 专题 复习 病句 辨析 修改 语意 语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