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doc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主备教师复备教师课题古代诗歌四首课型新授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四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学情分析教师要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课前提示,结合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认真阅读,提高能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
2、想象和联想,与大自然沟通,更好的体会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语言及其他艺术特色。教师重点分析的内容可以少些,重要的是拓展学生对此单元学习内容的认识,打开学诗、读诗的思路。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读并默写这四首诗歌。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3、引导学生揣摩诗中的典型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在情境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领会诗歌的意境美。2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教学策略分析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
3、味。这四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课前准备教师学生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共 2 课时)教 学环 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同学们,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在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唐诗、宋词和元曲是重要的艺术经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明确课堂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作者简介(先由学生简介,之后多媒体显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美誉。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
4、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二、读诗(一)初读,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教师指导诵读节奏: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
5、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细读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这首诗的各联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提示: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后两句抒情,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一起到龙标。三、品读赏析1、介绍“意象”的概念。古诗中的意象,可以这样理解:象:诗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意: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感的景和物。诗人的思想感情,
6、借意象来表达、传递。2、得知好友王昌龄仕途屡遭挫折,被贬龙标,李白深表同情和关切,写诗遥表关怀,希望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李白在诗中选取了哪些景和物呢?(杨花、子规、明月等) 3、杨花和子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4、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提示: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5、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这是什么写法?提示: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借物抒情。6、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愁,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
7、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学生简介听读,听清节奏。仿读,读准字音,重音、节奏3、杨花,柳絮,是漂泊无依的形象。子规即杜鹃,啼声哀婉凄切。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特选杨花和子规,不仅因为它们能点明暮春时节,还由于它们能烘托凄凉、悲惋的氛围,以寄寓作者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情感。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品读赏析诗文,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小结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化无形的思念为
8、有形的形象使这首诗充满同情和关切之情。学习天净沙秋思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代四大戏曲作家。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相当于可以填词歌唱的乐谱;“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思念。马致远的散曲,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之为“秋思之祖”。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2.朗读指导与训练(1)划分这首散曲的诵读节奏。提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9、,整体感知3品读赏析,加深意象的理解(1)学生自读诗歌,找到诗中描绘的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学习成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凉、萧条之景。(2)本诗一词一景,把多个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萧瑟悲凉的深秋晚景图)(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象,来描述这个画面,并体悟诗情。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
10、烟缕缕,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怎不叫人心碎肠断? (通过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描写,表现了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师生共同朗读天净沙秋思。(低缓忧伤)5、当堂背诵积累。古诗不仅要欣赏,更需要积累。请同学们背诵这两首古诗。(当堂练背,试背。没背好的课后背诵并默写)了解作家作品诵读品读赏析加深对诗歌中意象的内涵和作用的理解。布置作业朗读课本后“积累与拓展”第五题中的诗句,课下搜集整理其他借明月抒发思乡怀友之情的诗句,并按照作者的生平经历分类(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诗歌四首 年级 上册 语文 古代 诗歌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