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探究法【教学准备】PP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登高”作为古典诗歌的一个传统题材,千百年来被历代的文人反复吟咏描写。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高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在登高里低吟:“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唐代有一位文学家陈子昂,他登上了幽州台,又有什么样的感慨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登幽州台歌。二、解题1.读题2.析题(1)介绍汉乐府诗集标题带有“歌
2、”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武帝时,设有机构专门采集各地歌谣,整理和制订乐谱,这个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和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是这种形式却相传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2)解题,辨析“州”字。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后来有个智者郭隗(ku)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
3、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的。”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燕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州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中国的别称是九州。如:冀州、衮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青州、梁州。再如:兰州、杭州、广州。洲水中的陆地如:橘子洲天兴洲珠江三角洲大陆如:亚洲、欧洲等提醒学生注意州字的写法。三、走进作者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右拾遗”、属唐朝时的小官,是咨询建议官员。左、右拾遗为从八品官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21 古代 诗歌 幽州 教学 设计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