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方法梳理.docx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方法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方法梳理.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方法梳理1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拟人、夸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表现了 。 排比:句式整齐、语势强烈地写出了写出了 ,表现了 。 反问:语气强烈地写出了 ,表现了 。设问: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激发读者思考,(划线句只有问,没有答时)引出下文 (划线句有问有答时)写出了 ,表现了 。2环境描写的作用(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怎样、环境怎样等渲染 气氛烘托(或反衬)人物 心情为下文 做铺垫突出人物 品质升华主题(结尾)3.人物描写及作用(语言、动作、肖像、心理)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表现了 。4.批注、赏析、点评、句子包含的信息 写出句子的手法(修辞手法、人物
2、描写、环境描写等,没有这些就找有表现力的词),之后按不同手法的思路去分析 4句子、段落的作用 内容上,用了 (手法),写出了 ,表现了 中间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 ,引出下文 结构上 为下文 做铺垫与对比,突出了与呼应,强调了 开头总起全文,引出下文 ,呼应题目(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 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与开头、题目呼应/对比5.记叙顺序 顺叙 插叙: 补充交代了 ,表现了 为下文 作铺垫(呼应或对比)。 倒叙:先交代事件的结局(高潮、精彩部分)是 ,更好地突出 的主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6.题目的作用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借题目表现 的主题7.题目的含义 表面含义是指 ,深层含义
3、是指 8.两句话比较哪句好,为什么 A句好。A句比B句多了“”“”。这些词形象生动了写出了 ,表现了 。改句表现力不够。9.句中某词能否改为另一个词不能。这个词是 的意思,与文中“ ”呼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 表现了 。改词的意思是 ,表现力不够(或与原文意思不符)。10.一句话中两个词是否矛盾 不矛盾,A词是指 ,B词是指 ,两词所指不是同一件事。11某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 的人。文中事例。同时又是一个 的人。文中事例。12. 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用近义词解释这个词,加入人物、情节补成句子。13理解句子含义 写出了(用自己的话解释句子),表现了 (人物的情感、性格、品质)。14.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引用;特殊含义;强调破折号:解释说明;补充说明;意思转折;声音延长;话语中断或间隔省略号:内容省略;列举省略;说话继继续续;语意未尽,给读者留白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