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讲义--高考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docx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讲义--高考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讲义--高考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讲义【知识梳理】一、阿拉伯国家建立统一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其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形成7世纪中期起,大规模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统治政治哈里发为最高统治者,下设各部大臣经济阿拉伯商人在广大地区从事陆海贸易。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沟通、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典型例题】1.9世纪初,在阿拉伯帝国哈里发的组织下,柏拉图、托勒密、盖伦、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可见,阿拉伯帝国( )A.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复兴
2、B.成为东西方文学交流桥梁C.积极吸收全世界的文化D.奉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2.中古时期,西欧社会一度权力分散,王权软弱,基督教会地位举足轻重,一些城市获得自治;而俄罗斯则成为横跨欧亚两洲的中央集权国家;阿拉伯帝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而亚洲的日本从中央集权走向幕府统治。这反映出欧亚大陆( )A.宗教信仰的多元化B.区域文明的多元性C.民族冲突的常态化D.经济基础的统一性【知识梳理】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兴起兴起13世纪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扩张16世纪后期,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统治政治最高统治者是苏丹,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
3、承担各种捐税经济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典型例题】3.全球通史中写道:“奥斯曼帝国辽阔的边地提供了巨大的自由贸易区,所有这些货物都可以在那里畅通无阻地买进卖出。帝国地处陆,海会合处。”奥斯曼帝国这一状况()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C.为帝国长期繁荣奠定基础D.导致东西贸易通道被垄断【知识梳理】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印度国家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兴起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几乎征服了北印度11世纪,突厥人人侵印度。13世纪初,建立德里苏丹国统治
4、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不够统一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为行省;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宗教印度教为主要宗教以伊斯兰教为国教2.日本经济交流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政治大化改新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幕府统治建立:12世纪末,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锁国: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3.朝鲜半岛政局演变新罗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高丽建立: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统治:仿效唐制,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