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知识提纲--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docx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知识提纲--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知识提纲--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1.法律的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法律的本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3.法律的作用:法律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4.法律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特点:(1)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2)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5.中华法系(1)含义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其代表性法典
2、为唐律疏议。(2)形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近代衰落,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但最终失败。(3)重要性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7.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内容(1)法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2)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
3、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3)法的决定性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法的历史类型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原始社会没有形成法律)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5)法的特征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4、体现: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认可: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有专门国家机关依照发动
5、出现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6)法的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政治职能: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社会职能: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8.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9.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法:有法可依:在
6、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良法善治: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做法: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
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补充: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
8、一场深刻革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大踏步走向现代法治社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基层,都要厉行法治,使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整体性变革;(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将成为我国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改善国家治理开辟广阔空间;(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要准备在国家治理领域打攻坚战、持久战。1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重要性:(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9、(2)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P73)(3)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现代化。(P74)必要性:(4)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特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具体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10、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1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
11、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大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号、保护人民,以保证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格。(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
12、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要求:必须坚持一手下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
13、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第一框 法治国家1.法治国家内涵: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2.法制国家特征:(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14、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期望,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2)坚持良法之治原因: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标准: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 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在法治国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政治精品资料 新高考政治精品专题 高中政治解题指导 高中政治课件 高中政治学案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精品试卷
限制150内